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密不可分,科学认知其历史进程、演进逻辑和动力机制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议题。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可以将我国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演变划分为艰难起步、快速发展和深度融合等三个历史阶段。制度的稳定政策场域、自适应机制和思维定式使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渐进发展产生了强烈的路径依赖。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地位的确立、绿色技术激励体系的构建、绿色技术体制改革的深化、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等,是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变迁的关键节点。在动力机制方面,政治、经济和社会构成制度变迁的基础动力;学习效应、协同效应和适应性预期构成制度变迁的内生动力;微观行动主体间的利益博弈构成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力。未来,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将通过加深市场化、增强国际化、深化智能化,赋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怎样建构我国的技术创新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九龙 《理论导刊》2003,(11):17-19
建构我国的技术创新系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引进国外技术,进行吸收消化,实现二次创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完善经济体制的改革;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障;国家和企业应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国家、企业、高校、科技机构应建立科技信息服务系统;转化教育模式,调整教育结构,为技术创新培养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12)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而科技体制改革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从目前来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企业仍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动力来源有许多,本文从企业外部环境的动力因素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在社会环境、经济、政策、文化等多个领域能够成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性推动力的各个因素,为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出了相应的方向和建议,并提出多种外部因素围绕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这一战略目标所形成的外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中共十九大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推进绿色发展的各项工作中,我们应当全面准确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政策导向和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绿色金融无疑是绿色发展方式的新支撑,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切入,是供  相似文献   

5.
陕西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农业科技企业整体上还处于成长阶段,在技术创新意识、技术创新机制方面均存在较大缺陷,严重影响了陕西农业科技企业竞争力的提高,难以发挥其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陕西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不仅需要企业内部优化,而且还要依赖科技体制、经济体制和其他社会体制的配套改革以及其他相关政策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33)
绿色创业是低碳经济时代高校学生创业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绿色创业活动已开始得到社会的关注,但目前我国尚无专门激励大学生绿色创业的政策,而现有的创业教育体制、创业实训政策、创业财税制度和创业配套服务体系均存在诸多问题,难以促进绿色创业能力的培养和绿色创业事业的发展。本文拟在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四位一体前提下初探完善绿色创业政策保障机制的对策,以激发绿色创业的积极性、强化绿色创业能力、实现绿色创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企业的环境责任与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持续发展依赖于企业的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提升企业竞争力必须和环境责任承担相融合,这既是生态意义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可以引发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机制变革,促使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因此,企业应当从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和产品三个层面入手,构建企业"绿色"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行政论坛》2020,(1):56-62
农业绿色发展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绿色农业补贴政策体系的建立,将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实践表明,我国已具备建构绿色农业补贴政策体系的物质基础、技术基础、社会基础和实践基础。下一步应着眼于推动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现实与长远需要,契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聚焦现阶段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因素,加快构建我国绿色农业补贴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机动车的普及,城市的空气污染、噪音侵蚀、交通拥堵以及能源消耗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城市人口的幸福度逐渐降低。为促进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绿色交通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分析绿色交通实行的必要性,提出了兰州市需从完善政策法律保障、落实监督与管理、加强绿色交通的宣传与教育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为兰州市发展绿色交通、实现社会与环境的和谐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王勇 《理论导刊》2006,(12):91-92
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必然要求。必须通过政策引导、政府扶持、培养创新型企业文化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等,形成推动企业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有效的内部机制。  相似文献   

11.
被誉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其成立之初,就正式设立了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将贸易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同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作为世界贸易组织优先考虑的任务并积极推行绿色贸易。“入世”,在即,面对绿色挑战,企业应该迅速调整发展战略,配之以全新的管理思维,全面实施绿色管理。专家预言,谁能率先实施绿色管理,谁就能在加入WTO以后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绿色管理,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环境保护观念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反映,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降低消除污染、节约资源,并推出能被新型消费一族接受的绿色产品及服务,同时扩大绿色市场份额,树立  相似文献   

12.
一、企业低碳化的内涵和现实意义(一)企业低碳化的内涵狭义的企业低碳化是指企业依靠技术创新、政策措施和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减少产品在生产、流通、消费整个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使得企业单位产品所消耗的能源降到最低,最终实现其产品的绿色环保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广义的企业低碳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国家和地方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要解决好云南经济发展中科技含量低、技术创新相对落后的问题,必须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地方政府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扮演着政策制定者和环境营造者的角色。为此,正确界定政府的职能目标与职能内容,并从云南实际出发,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早日建成省级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企业创新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元 《瞭望》2005,(49)
今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都多次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国际竟争力的中心环节,要摆在全国科技工作的首要位置。由此可见,“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又面临一个重大调整期。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科学技术实现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引领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创新不单纯是一个技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仅仅是投资者、生产者、产品销售者,它更重要的是科技成果转换、实现产业化必然要采取的市场组织方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这种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过程和一个市场的实现过程。创新必须谋求市场价值,必须真正被市场所接受。因此,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应当成为政府制定政策和创造环境的一个基本起点。一方面科技成果的获取、应用、推广和市场的实现总是由企业进行,更重要的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15.
正一、政策与制度的保障作用创新政策与制度是国家创新体系中重要一个环节,政策、制度的支持是创新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一个国家或者企业能否高效地进行创新活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或者该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然而好的外部环境对于创新来说就是政策、制度的强有力的保障。而政策、制度的制定是由政府人员来完成的,政府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创新型国家,不能避开不谈的是英  相似文献   

16.
绿色发展是针对传统发展取向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瓶颈与环境容量而提出的新理念,旨在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绿色发展理念内含着四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或技术创新的生态化;创建绿色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厘清绿色发展理念的四重维度,有助于我们明晰“绿色化”的实践理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创新,观念创新是先决条件,技术创新是活力的源泉,营销创新是根本保障,管理创新是核心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张明龙 《理论导刊》2008,(2):108-109
德国很早就注重创新政策体系建设,是世界典型的创新型国家.德国创新政策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大幅度增加教育和科技投入,推行国家高技术发展战略;铸造产、学、研一体化链条,加速创新知识的产品转化;高度重视企业创新活动,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形成推动创新的收入分配政策,激发人们创新的勇气与潜能;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培训,为创新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协同度模型分析了山西省、东营市、淮南市等典型资源型区域在2002-2014年间产业转型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现状,且检验了这种协同发展是否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结果显示,山西省、东营市的协同度基本呈上升趋势,而且东营市的绿色技术协同能力明显高于山西省;淮南市协同度波动却较大,其绿色技术创新协同能力虽较高,但产业协同程度较低。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区域产业转型与技术创新协同程度较低的根源在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其对资源型产业结构优化的带动作用较弱。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相关动力因素,构建官产学研体系,提升资源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政府部门也需完善市场机制及产业配套设施,拓展融资渠道,以此降低产业转型的阻力。  相似文献   

20.
绿色治理体现了新时代治理变革的新趋势,推动传统治理向绿色治理转型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要求。资源型城市绿色治理转型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生态压力、发展困境和现实阻力,能否有效激发资源型城市的内生动力已成为决定其绿色治理转型成败的关键。基于实践探索的案例分析发现,资源型城市绿色治理转型的内生动力主要源自政策激励、产业转型和科技驱动三个方面,其中,政策激励启动转型进程并为转型提供规划、激励和指引,产业转型为绿色治理转型提供持久动力,绿色科技则为绿色治理转型提供技术保障。这三重动力均内在于资源型城市绿色治理转型的实践体系。在这一治理体系中,治理主体从政府管理转变为多元共治,治理过程从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变革,治理对象从生态治理转变为“三生融合”,体现了资源型城市绿色治理转型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