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兴元 《共产党人》2004,(7):51-51
人才作为世界上惟一的有思想的资源,先天具有向最有效率的组织结构中流动的特性。在市场经济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效应,倍加明显。因此,如何留住人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亟待解决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该建立一种开放式的适合人才成长与发展的管理机制。一、转变观念,推动“人事管理”向“人才资源管理”转变。“水向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是一种自然的选择。人才不流动,长期在一个封闭的小环境中工作,视野就会逐渐趋向狭窄,观念就会变得陈旧,创新的动力就会枯竭。所以,人才只有正常地流动,才能带来新的观念、思想、信息和技术,也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企业的发展。“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的人才流动本身并不是  相似文献   

3.
贾大福 《先锋队》2010,(5):35-37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然而,往高处如何走?怎样走?为谁而走?却令人颇费思量。有的人,往高处走,追求真理,胸怀祖国和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就如孔繁森,奏响了人生高亢的旋律;而有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极端个人主义发酵膨胀,殚精竭虑朝思暮想自己的“位子”“票子”“孩子前途”,构建自己的安乐窝,置党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人》2004,(10):26-28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宁夏要稳定人才、吸引人才,就必须构筑起自己的人才高地,抢占人才开发的制高点,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的人才竞争,让人才在这块高地上大显身手,一展才华,为宁夏的发展贡献力量。加强环境建设,稳定人才队伍。宁夏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就注定了我们不可能像东部地区那样用很高的待遇来吸引和稳定人才,这就注定了我们必须在环境建设上下更大的气力。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经济中,人才即是“资源”和“资本”。那么,经济发展规律必然给人才市场化带来以下推动:一是人才向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聚集。人才由资源配置效益低的地方流向资源配置效益高的地方,是人才流动的客观规律。这几年,我国出现了“出国热”,大批人才流向国外;北京和沿海一些城市外企、外商的总代理,由过去的外国人面孔逐渐变成中国人的面孔,这些人中不乏我国的高精尖人才;从国内来说,欠发达地区向沿海发达地区流动量加大,仅内蒙古1984年至1998年科技人员外流达16000人,其中1998年就外流2600多人,这些人大多是中青年业务骨干。…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深入人心,全国各地掀起了"引才"热潮,然而,很多地方和部门仅仅将引才工程作为彰显政绩的"面子工程",重"引进"轻"使用",因而也就"留不住",结果导致很多高层次人才"另谋出路"。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人才工作中存在一定缺陷,工作环境上的差强人意,职务晋升上的论资排辈,评优评模上的"平衡照顾",使得人才工作积极性不高,潜能发挥受到严重制约,结果必然是"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引才"诚可贵,"留才"价更高。  相似文献   

7.
第三个春天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记述了第一次工作调动的事,最近的这第二次调动更让人感触,不妨和大家说一说。 两年前的一个春日,我被借调到外单位搞农建工作。很多人都以为凭我的能力和表现,过不了多久就会正式调入这个部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想有个能发挥自己特长、体现自己价值、更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因为,登高可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处风光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也别忘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当官  相似文献   

9.
党建动态     
《党员干部之友》2023,(2):28-29
<正>强化基层导向推动基层公务员管理工作提质增效近年来,东营市紧盯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建设目标任务,突出抓基层、打基础、固根本,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提升基层公务员管理效能。坚持拉“长板”,做细政策。树立鲜明职级晋升导向,优先考虑在基层实绩突出、担当作为的“老黄牛”“实干者”,2019年以来县以下职级晋升累计1307人次,打破基层干部成长“天花板”。  相似文献   

10.
应重视人才资源开发中的“潜人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把人才资源的开发作为一个全局性的、关系到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到全党面前.对人才的发现与识别,特别是对“潜人才”的发现与识别,这不仅有利于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有利于造就更加雄厚的人才资源,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而且也是各级领导和组织人事干部必备的基本功.(一)所谓人才的发现与识别,就是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人才,是什么类型和能级的人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人”和“识才”.只有“知人”,才能“善用”.所以,人才的发现与识别是人才能够得到更有效地培养、取得社会承认和合理选拔使用的前提条件,也是人才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11.
江汉大学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根据武汉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由省、市委和省、市政府决定于1980年创办的,是一所收费、走读、短学制、职业性和不包分配、择优推荐的新型大学。它主要是为武汉市四化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社会主义的大学是为四化建设比较集中培养人才的地方。所谓培养“人才”,首先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人”,然后才是把学生培养成“才”,不成“人”的“才”,不是我  相似文献   

12.
正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选择,是加快高校毕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状况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有人说:经济发达地区正是占据了相应的优势,才有今天的成就;对于后发达地区来说,因为先天因素不足,如何吸引人才流入和留住人才,则面临着许多难题,又进一步影响了经济发展。本文试从分析苏南“星期日工程师”的产生、历史作用入手,希望能对急需各类人才,又苦于条件限制的地方与企业以启示。一、“星期日工程师”的产生及其特点所谓“星期日工程师”,是指(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利用星期天或节假日,在完成本职工作、不侵害国家和单位技术、经济权益的前提下,业余…  相似文献   

14.
干部交流应走出几大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52条指出:要“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制度”。干部交流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培养锻炼干部、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防止腐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干部交流的经常化也出现了一些“程式化”的问题,影响了干部交流的效用,应该引起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误区之一:人往高处走,不提拔交流难。受“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思维的限制,将干部交流看作提拔干部的一种渠道,将干部提拔作为干部交流的一种理由。对有培养前途的干部进行交流,多是“带帽”…  相似文献   

15.
胡本亮 《党课》2012,(8):79-80
当好领导干部,必须有志向、有善心、有智慧、有情趣。有志向。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生要有志向,要有规划。志向包括两个方面:信仰、信心。首先是信仰,信仰是引导人生走向成功的航灯。人没有信仰,就没有目标,前进就没有动力。  相似文献   

16.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似乎是一个规律.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规律的实现是有一定的条件的."人往高处走"是建立在知识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增长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7.
<正>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人才流动的客观规律。基层待遇较差、生活条件较差、发展空间有限等现实情况,导致基层存在"人才引不进来,引进来作用发挥不了,作用刚显现却又留不住"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从制度上使优秀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让各类人才在基层工作生活得更加体面、更加舒心、更有尊严。一、健全选拔交流机制,确保人才下得去与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基层人才队伍仍然存在人手相对不足、能力相对不足、专业人才相对不足等问题。在  相似文献   

18.
《求实》1996,(2)
对江西省人才环境的研究江西省委党校课题组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人才的成长受到环境的极大制约,所谓“时势造英雄”就是这个道理。省委提出的宏伟目标和“科教兴赣”战略,为我省广大人才施展才华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作好人才这篇大文章,是摆在全省...  相似文献   

19.
网闻摘录     
正基层是最好的"练兵场"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人往高处走也要重视从"低处"起步,从基层干起,向群众学习,尤其是党员干部,不能一味想着"高攀",而忽视基层。像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就是在基层一线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夸赞,彰显出巨大的人生价值。基层是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基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在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干部,既了解实情又深知群众所需,既有深厚的百姓情怀又有丰富的治理经验,能够妥善解决群众普遍  相似文献   

20.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千百年来,这句俗语一直激励人们积极奋斗,实现自身的价值。然而,任何事物都是有利也有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不争的现实。为什么难呢?这“人往高处走”恐怕是原因之一。如果我们的“天之骄子”不把眼光总盯在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再把收入看得实际一些,就业就不那么难了。一个家在农村的大学生,他毕业选择工作岗位时,家乡所在地的小城市向他连续送了几道秋波,可他心目中的工作地点是像大连、上海那样的大都市,在大都市里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工作,他宁肯等着也决不回原籍的小城市家乡就业。原因很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