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材瘦高,容貌端秀,皮肤白皙,眼角留下深深的岁月印痕,手掌布满了厚厚的老茧。她就是兵团级"巾帼科技致富能手"——三师四十八团七连女职工孙献梅。孙献梅,今年41岁,中专文化,是标准的军垦二代。1999年参加工作,1994年与四十八团七连青年李立峰结婚后,住在七连外围井房,夫妻两承包了40亩土地,但是每年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牟秀庆靠土地勤劳致富,纯收入达到30多万元,带动了一方农业的发展和周围职工共同致富。2001年,被授予“兵团优秀青年致富标兵”称号;去年,被兵团授予“屯垦戍边劳动奖章”获得者。 1991年,她家从农十师一八八团七连搬到一连后,看到这里的女职工很少,除了几个年龄大、快要退休的妇女在种地外,和她年龄相仿的年轻妇女没有一个人参加土地承包。她大胆地承包了80多亩地。从此,这个平时一到天黑连家门都不敢出的人,却经常深更半夜、硬着头皮到远离连队的地  相似文献   

3.
戚自兰是农七师一二九团三连的一名普通女职工。近几年,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她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自己的聪明才智,率先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并荣获农七师2003年“十佳”杰出青年称号。 今年34岁的戚自兰1992年随丈夫魏尊元从安徽濉溪来到一二九团三连承包土地。初来三连种地的头两年,由于缺乏生产经验和技术,戚自兰夫妇承包的50多亩棉花地,收入不足3000元。看到别人承包都能大把大  相似文献   

4.
她叫梁翠云,今年42岁,1991年经人介绍从河南省遂平县举家迁居到农三师四十八团一连,和丈夫承包了40亩棉花。初来乍到,生活艰苦,气候干燥,水土不服,嘴唇起泡,双眼浮肿,定苗、拔草、“脱裤腿”,双膝都磨出了血。她人消瘦了,身体明显小了一圈,经常感到头晕眼花,快支持不住了。丈夫几次劝她回老家算了,但是,要强和倔强的她硬是干了下去。辛劳的汗水,年底获得了丰收的喜悦,年终兑现使她第一年有了3800元钱,更使她高兴的是被  相似文献   

5.
农七师一二四团十连女青年毛红梅是兵团农场的第二代职工。多年来,在父辈的影响下,她一边承包大田,一边种植大棚蔬菜,土地没有辜负她的付出,年年都给予红梅丰厚的回报,使她成为一二四团的青年致富能手。今年,毛红梅在搞好自家2个简易大棚的同时,踊跃承包了58亩棉田,还积极带头承包了3个温室大棚。由于红梅勤于学习农羊、种田等建投身行业科技,善于经营大棚种植,她家大棚里的蔬菜成为远近闻名的“绿色产品”,时令菜蔬销往外地。春去秋来,今年,毛红梅又是大田大棚两不误,她承包的58亩棉田收获籽棉她用户不方百计的18000公斤,5个大棚纯收入在3…  相似文献   

6.
王翠英,一个从中原大地来到31团11连植棉的柔弱女性,7年来共为团场交售籽棉25.5万公斤,个人赢利10.48万元,并连续7年荣获团“先进生产者”、“三八红旗手”等诸多光荣称号。 1994年,两费自理承包在31团首次推行。看到团场对两费自理的优惠政策,王翠英承包了11连因多年亏损而无人承包的95亩土地。一位要好的姐妹劝她说:“傻妹子,别出风头了,还是换块像样点的地吧,钱不是风刮来的。”可她却说:“大家都去包好地,让赖地撂荒  相似文献   

7.
正聂泽芬是一师二团二十四连一名普通的女职工。今年35岁的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曾先后获得二团水稻状元、棉花状元、种植能手、三八红旗手、先进生产者、优秀职工等荣誉称号。2014年又被选举为金银川镇人大代表、阿拉尔市人大代表,获得师市劳模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她勤奋、倔强、干练的本色。聂泽芬19岁工作,当时在二团七连承包土地。对于刚从学校出来的她,  相似文献   

8.
提起田红燕的名字,红星一场的人们都会翘起大拇指说:“她是个铁姑娘,她把青春和汗水都洒在了农场这块热土上。 田红燕今年25岁,1989年参加工作,在红星一场七连从事生产整整七个年头,在这七年中,她参加过家庭农场的土地承包,参加过联户承包、个人承包和班组承包,不论是干什么活,干什么工作,她都全力去完成,刚工作时田红燕才17岁,身单力溥,家庭农场的场长要照顾她轻活干,她不同意:“如果都要求照顾,那地里的脏活累活谁干。”就这样承包土地的累活脏活她总是抢着干,一年下来家庭农场把她列为出勤最高,收入最好的青年职工之一。  相似文献   

9.
2005年2月26日,农一师阿拉尔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农一师职工文化宫座无虚席,千余名党员干部在专心聆听一位女子的报告。她那朴实无华的话语如春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望着那瘦小的身影,人们由衷地升起几分敬意。她就是师市劳动模范、十一团二连长期在生产第一线承包土地的共产党员——李永红。李永红是1993年从四川来到十一团二连工作的。11年里,她当了10年的条田班长,连续7年被团评为先进生产者,连续5年被团评为“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1996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她连续5年  相似文献   

10.
她富了。望着装修一新的楼房和簇新的家具,这位5年累计向国家交售籽棉70万公斤,连续两年被农八师石河子市评为“植棉状元”和“三学三比”女能手的农八师一二一团十连女职工靳玉萍笑了。 2000年土地承包时.十连500亩低产田因土地瘠薄无人愿意承包.靳玉萍大胆地站了出来。很多职工都劝她:“种地可不是好玩的,你丈夫又不在身边,你就别逞能了!”  相似文献   

11.
农一师十团四连职工高碧除承包一份地外,又发展起庭院养畜,年纯收入达7万多元,过上了小康生活。在十团像她这样的职工有近千人,他们在团场的引导下,在致富路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12.
农-师七团三连女职工王新芬植棉7年,向国家交售籽棉50多万公斤,创产值近200万元,上交利润近100万元,个人收入50多万元,连续5年被团里授予植棉状元、拾花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1994年,王新芬从河南来到七团三连,当年承包了60庙新荒地。她虚心学习植棉技术,订阅科技书刊,把学到的植棉技术记录到本子上,运用到实践中,第一年承包新荒地没有亏损。1997年,团场推行两费自理承包责任制,王新芬率先交纳土地自理金,承包了113亩生荒地。很多职工不理解她,在连队承包土地多年的职工都不敢包生荒地,-个承包土地的新手承包生荒地,不是明摆着扔钱吗?这一年,在经历了低温和虫害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王新芬收获籽棉2.8万公斤,获利超万元。  相似文献   

13.
农二师三○团九连计生协会会员张淑芹,近年来积极响应团连计生协会的号召,带头租赁承包土地,发展特色种植。她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帮助其他计生协会会员共同致富的先进事迹,深得群众称赞。 张淑芹今年40出头,按照国家政策只生了一个小孩。1998年,三○团推行两费自理和租赁承包,团连计生协会将她作为重点扶持对象,鼓励她积极参与承包。她承包了九连282亩生荒地,当年种植水稻。从此,她带领7名雇工没日没  相似文献   

14.
吴慧君,今年28岁,来自“天府之国”四川。1999年到农二师二十九团三连承包土地,一晃7年过去了,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承包的158亩棉花连续两年成为连队的高产田,2004年总产籽棉79224公斤,单产达到501公斤,纯收入9万多元。2004年,她被二十九团授予最佳植棉能手称号,被农二师评为群众性丰产攻关棉花高产达标个人。  相似文献   

15.
2月28日,笔者在农八师一五○团十二连采访曾多年被评为三学三比女能手的共产党员伏士芳。她对笔者说:她今年承包110亩棉花,籽棉总产43.5吨,籽棉单产396公斤,收入达8万多元,是一五○团十二连棉花单产最高的承包户。多年来,伏士芳在棉田辛勤耕作,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  相似文献   

16.
一提到农一师十四团女老板任静英,方园百十公里内没有人不认识她的。3年来,她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去年3月,她被农一师评为“十佳”巾帼科技致富先进能手。 今年31岁的任静英,1990年告别了四川的父母,来到十四团。凭着她的意志,拾棉花、种地,从不落在别人后面。1991年,她在三连独自承包了40亩棉花地。她不怕辛劳、精心管理,一年下来,她的棉花单产名列全团榜首,被团授予“植棉标兵”  相似文献   

17.
今年36岁的涂小珍是农一师七团九连的一个普通女性,近几年,她和丈夫印志华承包了80亩棉花地,经营着一台轮式铁牛55和720轮式车,年经济收入超过9万元,是单位的"科技示范户"。1999年,七团实行"两费自理",涂小珍凭着自己以往的棉田管理经验,承包了80亩棉花地,这一年,她自己挣回了3.4万元。2000年,七团实行机务改制,全团的大中小型轮式  相似文献   

18.
<正>十师一八七团三连女职工彭菊林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她于2016年承包了三连五斗的400亩大田,这400亩作物收获后,给她带来20万元的纯收入,这样的成绩取得,激励她在2017年更要大干一番。三连是团场土地流转的试点连队,这对于彭菊林这样喜欢种地、喜欢钻研、也会种地的职工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事,她果断承包了连队五斗整个斗渠的耕地。今年48岁的彭菊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在她身上你能读出爱劳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抱了20多年“铁饭碗”的苏丽娜,2001年在农五师八十一团十连承包种植207亩棉花,获取75吨籽棉的高产,谱写了人生壮丽的篇章。 现年43岁的苏丽娜,原是博州粮食分局第二粮店的开票员。1999年她被分流到单位家属院看管门户后,便萌发了干一番事业的念头。于是,在2000年,她让母亲和丈夫帮助看管护理家属院,独身一人到八十一团十连承包种植100亩棉花。她住在离连队2公里的地头井房旁低矮的棚子里,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经播种、抗灾、田管、采摘、交售,100亩棉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2月7日,农一师七团十五连国海亮的家庭养猪场以每公斤9元的价格出售生猪20口,盈利6000余元。2006年全年他依靠养猪纯收入3万余元,走上了种养结合的致富之路。1996年国海亮来到七团十五连承包了土地,由于管理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