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佰莲 《理论学刊》2020,(3):133-141
随着科学研究的建制化发展,科学文化和政治文化建设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科学与政治之间既是互斥的,又是共生的。在当代,一方面,科学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政治文化建设离不开科学创新实力作为支撑;另一方面,政治文化作为思想上层建筑,也是影响科学文化发展的一个突出的文化要素。但是,科学文化不同于政治文化,二者既不能离得太远,也不能靠得太近,国家科学文化建设要求正确把握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在科学的行政标准与学术标准、功利目标与求真目标、科学民主与政治民主之间保持协调。  相似文献   

2.
科学文化传播与先进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清胜 《探索》2004,(1):67-69
我国科普工作正在由以往单向的科学知识普及发展到双向互动的科学文化传播阶段。科学文化传播肩负着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双重历史使命。我们应将科学与社会主义在文化上紧密结合起来,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科学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工作,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使科学尽快从“物化”、“神化”的历史阴影中走出来,加速实现科技人化,促进我国先进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文化选择的总体方向与目标是发展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当代中国文化选择面对着选择对象多元、选择标准务实的挑战。当代中国文化选择迫切要求增强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加大,浮躁的心态伴随着消遣的欲望,使严肃文化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冷落。重视文化娱乐相对于重视文化政治是社会的进步,但矫枉不能过正。流行文化的低俗化,不能简单视为娱乐性问题,而是一个能否用健康、文明、科学的文化占领思想阵地的问题。人们的文化需求特别是群众业余休闲文化需求的迅速增加,使先进文化的普及与提高势在必行。一、科学文化的普及与提高先进文化的主要构成是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或者说,它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的内涵,主要是指科学知识、科学思想方法和…  相似文献   

5.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和时代精神的总结。作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先进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把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使我们党执政的文化建设能够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先进文化应该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从根本意义上讲,先进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延伸和发展。没有传统文化,先进文化就没有了根,而先进文化又是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是先进文化的固有特征,文化建设如果不紧跟时代,不符合时代要求,这样的文化就难以得到更广泛的…  相似文献   

7.
韩仙琴 《党史文苑》2007,(10):52-53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和时代精神的总结.作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先进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把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使我们党执政的文化建设能够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周毅 《理论建设》2003,(2):34-40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可持续发展理论代表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念,要求人们以崇高的境界和广阔的视野把人与自然、社会发展与生态发展融合在一起。本文从先进文化特征、精神文明本质体现、精神文明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灵魂、精神文明建设新课题诸方面论述了先进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日趋多样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受到外来文化的挑战。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特别是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或说交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本文试作论述。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本特征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广博,底蕴丰厚,其优秀传统特征有:一是兼容性。同任何成熟的文化一样,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融合和吸收外来文化的一面。这种融合和吸收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传统文化主体内部之间的相互融合,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之间百…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民族的文化表明的是文化的民族性、国度性;科学的文化表明的是文化的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大众的文化表明的是文化的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11.
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戚序 《理论学刊》2006,(3):70-72
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与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存在决定意识,没有和谐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建设,就没有和谐文化的建构与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先进文化,它既是社会主义社会“质”的规定性的综合体现,又是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有机构成,并体现着历史传承性、主题时代性和制度阶级性三要素的有机统一。因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托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把握其内在的三个维度的基本关系、建立四组重要的机制、培育五种精神支撑和形成六重社会回应。  相似文献   

12.
性别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性别文化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离开了先进的性别文化,先进文化将无从谈起,反之也一样,离开了先进文化,先进性别文化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两者具有同建性、互促性.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人类性别文化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每一代人都会为他们生活的时代增添一些新的内容.这个建构的过程有纵向继承,也有横向开拓。社会主义的性别文化是进步的性别文化。我国现阶段的性别文化依然具有多样性和层次不一的特征。这同我国先进的社会制度不和谐,因此,先进性别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同建与发展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旅游文化是解决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最佳结合和科学发展的关键点,也是旅游与文化结合的最佳切入点。加强桂林旅游文化建设研究,对推进桂林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桂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桂林旅游科学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桂林旅游文化建设必须“自觉”解决旅游本质、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等基本认识问题,高度重视桂林旅游文化的核心思想,严格遵循“尊重自然生态,尊重历史文脉;重视现代科技,重视环境美学;面向普通百姓,面向未来发展”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向高级阶段发展的结果,也是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重要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与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具有内在一致性,可以满足科学发展观为中国未来社会发展所指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15.
先进文化必须以科学文化为基础和先导,在时代转换中代表时代前进的方向,要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得以创新。因此,它需要在实践基础上体现其世界性、民族性、国民性和社会功能等特质。  相似文献   

16.
让网络文化真正成为先进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推动了全球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交流,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民族精神面临挑战,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社会管理难度加大。探索和实践先进网络文化建设,是网络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先进文化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化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标志 ,是社会文明的尺度。文化历来有先进和落后之分 ,只有先进文化 ,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文化仍将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 ,但真正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则是先进的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18.
集邮以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人文魅力,是构建先进文化的有机载体,把集邮文化融入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大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朱德发 《理论学刊》2007,1(4):119-124
五四中国新文化的建构,离不开科学的方法论的制导。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胡适的实验主义方法及其与中国新文化生成的关系的研究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其实,作为方法论的实验主义是一种现代科学思维,胡适师从杜威并对其实验主义给出了独到的理解和阐释,尤其在中国新文化和新文学建设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四中全会<决定>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列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五项主要任务之一,明确回答了有关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号召全党带领人民"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这是我们党执政理论认识的新高度.深入学习<决定>关于提高执政党文化建设能力的一系列新思想,深刻认识文化及其先进性是铸造文化新辉煌的价值基础,文化自觉是执政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是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精神旗帜等观念的深远意义,认真贯彻全会精神,是承担这项重大任务,全面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