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Nelson早在1953年就观察到免疫粘附现象(Immune Adherence,IA),认为人类红细胞上存在着免疫粘附受体,免疫复合物(IC)可同该受体结合,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但并未引起医学界应有的关注。1981年Siegel等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红细胞免疫系统(RCIS)的假说,立即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郭峰等(1982)、张锦铭等(1982)、Ross(1985)、Sc-hifferli(1986)、Clarkson(1986)也证实了人的红细胞上存有C_(3b)受体(即CR_1),探讨了RCIS发挥作用的机理,并研究证实人的多种疾病均可引起红细胞C_(3b)受体、CR_1的变化。关于豚鼠的红细胞上是否存有C_(3b)受体,RCIS假说是否适用于豚鼠,目前尚未见报道,本试验即为此而设置。  相似文献   

2.
通过人工复制天府肉鸭锌中毒病理模型 ,测定锌中毒对不同日龄鸭红细胞C3b受体(C3bRR)花环和免疫复合物花环 (ICR)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锌中毒使鸭红细胞表面补体受体CR1数目减少或活性降低 ,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增高 ,红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3.
应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C3bRR)和免疫复合物花环(ICR)试验,对12只大耳白兔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检测,证实兔红细胞表面存在补体C3b受体(C3b receptor,C3bR),C3bR花环率为15.13%±3.55%,IC花环率为9.92%±1.81%,表明红细胞免疫系统(RCIS)的概念亦适用于兔.  相似文献   

4.
用差速离心结合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纯化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抗原免疫兔和鸡,获得高效价的多克隆免疫血情。经鸡胚胚体乳剂吸收和过DEAE-52纤维素柱提纯其IgG,建立了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抗原的ELISA双抗体夹心法。应用本ELISA对人工感染鸡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鸡群的气管样本的检测,其病毒抗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O%(20/20)和78%(39/50)。实验结果表明,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早期诊断具有简单、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对急性附红细胞体病猪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猪的RBC CR1花环率显著下降,RBC IC花环率变化不明显。表明附红细胞体侵袭红细胞的同时,破坏了红细胞膜表面的C3b受体,红细胞膜表面游离状态的C3b受体数量明显减少,导致机体红细胞的免疫黏附活性降低,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6.
雏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及传染性喉气管炎红细胞C_3b受体的测定刘深廷(山东莱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66611)自Nelson1953年观察到免疫粘附现象(Im-muneAolnerence,IA),认为人类红细胞上存在着粘附受体,免疫复合物(IC)可同该?..  相似文献   

7.
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 (EC3bR)和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 (EIC)研究雷州山羊及其杂种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表明 ,雷州山羊的红细胞不仅具有携带、运输气体和调节体内酸碱平衡的功能 ,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杂种山羊的EC3bR花环率平均值高于纯种山羊 ,而EIC花环率平均值则显著低于纯种山羊 (P <0 .0 5 )。初步认为 ,杂交不但提高了雷州山羊的生产性能 ,也提高了以C3b为介导的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应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C3bRR)和免疫复合物花环(ICR)试验,测定鸭肝炎病毒强毒株、中毒株和弱毒株对鸭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毒力毒株对鸭红细胞免疫功能均呈现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与病毒毒力有一定关系,但和接毒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9.
应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 (C3bRR)试验和免疫复合物花环 (ICR)试验 ,研究了 7~ 49日龄天府肉鸭红细胞C3bRR和ICR花环率变化规律。证实天府肉鸭红细胞表面存在C3b补体受体 ;对两种花环的形成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剖析 ,并对红细胞免疫系统 (RCIS)的一些生物学作用和临床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河南省某鸡场中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雏鸡病料中分离到1 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暂命名为HN,鉴定为IBV。从接种HN毒株的鸡胚尿囊液中提取单股RNA后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扩增得到包含IBV HN株5a、5b蛋白及N蛋白基因的约1 600 bp片段;将克隆测序的5a、5b及N基因分别与GenBank中11 株国内外参考毒株相应基因进行序列比较与遗传变异分析,发现IBV HN株变异独特,明显不同于国内外参考毒株。  相似文献   

11.
Siegel等人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人类红细胞除具有运输气体、调节酸碱平衡的功能外,还具有多种重要的免疫功能,其发挥免疫功能的基础是红细胞表面的C_3b受体(C_3bR),并于1981年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的新概念。国内郭峰等也发现人类红细胞上存在有C_3bR。Siegel及郭峰等还分别发现人类血清中存在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抑制因子及促进因子。有关犬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C_3bR及其免疫粘附调节因子等,目前尚未见报道。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些工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将12只家兔随机分为2组,分别按500mg/kg和250 mg/kg体重灌服活化卵白蛋白(AEWP),用药前及末次用药后第1、2、3、4和5 d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结果表明,AEWP能显著提高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及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5 0年代 ,Nelson[1] 首次发现红细胞具有免疫黏附功能 ,黏附的复合物更易被白细胞吞噬。6 0年代有关研究证实 ,人类红细胞所具有的免疫黏附功能是通过补体C3b受体实现的。 70年代在人红细胞上分离纯化了Ⅰ型补体C3受体 (CR1) ,其总数的 95 %以上都在红细胞膜上。Siegel等[2 ]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 (RCIS)的新概念 ,随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发展迅速。现已证实 ,红细胞具有黏附、杀伤抗原 ,清除免疫复合物 ,参与机体免疫调控的作用 ,而且其自身存在完整的自我调控系统 ,是完整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北京某些养鸡场发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龄多为15~30天的鸡群,死亡率在20%左右,大多数发病鸡都曾用传支H_(120)毒株进行过免疫,也未能控制该种疫病的发生。中国兽药监察所中海动物保健科技公司从某鸡场送检病料中分离出1株病毒,这株病毒能在鸡中连续传代,其毒价可达EID_(50)≥10~(-6·5)。用第5代鸡胚毒回归鸡体,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并于5~6天内死亡,剖检可见明显的肾脏肿大,肺脏病变不明显,与野外自然发病鸡的病变大体一致。据文献报道材料、流行病学、临床观察和病理变化分析,怀疑某鸡场发生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为肾型。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家禽生产上的实际需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集诊断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典型病料,研制IBD组织灭活苗,进行免疫试验,并在IBD发病率高的地区试用。试验结果,IBD组织灭活苗免疫保护达100%,同舍对照组鸡发生IBD病,死亡率达23%左右。IBD病多发地区试用情况,灭活苗试用30多户,免疫近万只鸡,未发病,而近邻未免疫鸡均发生IBD病,发病鸡死亡率达40%左右。  相似文献   

16.
作者于1978年开始,探寻治疗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药物。结果选出以牛黄、板蓝根等为主要配方,取名为“7811”粒剂。经过小型试验治疗,其疗效显著。在1979~1987年8月,于10余个市(县)作了中间扩大试验。结果表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临床治疗12431只病鸡,治愈12300只,治愈率为98.95%。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7987只,台愈7870只,治愈率为98.54%。从而可见,“7811”粒剂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成本低,用药方便容易推广应用,颇受欢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等特点。从此,打破了“目前对这两种鸡的传染病无特效疗法”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属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它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潜伏期短(18~36小时),传播迅速、病鸡咳嗽、喷嚏和气管罗音,3个星期以内的雏鸡死亡率较高,常激发其它上呼吸道的疾病。 1984年我们对乌鲁木齐市某养禽场,进行病鸡群临床观察、病理剖检,人工发病,病毒分离,电镜检查等方面的研究,确诊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此后,相继在昌吉地区、库尔勒地区、乌鲁木齐地区的一些鸡场中,进行血清学免疫电泳试验和卵黄免疫电泳试验,进一步证实该病在新疆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江苏省某鸡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病料中,利用SPF鸡胚尿囊腔接种的方法分离出1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命名为CK/CH/JS/TZHY48。经RT-PCR检测,该株IBV的S1基因全长1 638 bp。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属于基因Ⅵ型,与常规疫苗株H120和H52的同源性较远。分离株对鸡胚有明显的致矮小化作用;对新城疫病毒有显著的干扰作用。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7日龄SPF鸡的发病率为100%,致死率为40%,发病鸡出现气管啰音,甩头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病死鸡的剖检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肾苍白肿大,花斑肾,有大量明显的白色尿酸盐沉积,气管环出血。本研究可为IBV的遗传进化、致病机制以及免疫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与攻毒保护力的相关关系,以不同剂量的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二联灭活疫苗免疫21日龄的SPF鸡,免疫后采血测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中和抗体,并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强毒攻击,攻毒后第72小时,剖检所有试验鸡,观察鸡法氏囊等器官病变。将每只试验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与攻毒保护情况进行一一对照。结果显示,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中和抗体效价≥1∶16 384(214)时,可获得100%的保护;效价为1∶8 192(213)时,保护率为95.5%;效价为1∶4 096(212)时,保护率为92.9%;效价为1∶2 048(211)时,保护率为86.1%;效价为1∶1 024(210)时,保护率为76.5%;效价为1∶512(29)时,保护率为53.3%;效价为1∶256(28)时,保护率为33.3%,效价≤1∶128(27)时,保护率为0。试验证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与攻毒保护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原的电镜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简称IBD)是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等特点,死亡率约在5~30%。本病以法氏囊和其它淋巴组织细胞大量破坏为特征,感染后引起免疫机能不全,使正常疫苗免疫效果降低或无效,结果使鸡对外界多种病原抵抗力降低、易感性增强或使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