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华 《新湘评论》2013,(5):47-49
2009年,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到隆回县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看了滩头木版年画后,情不自禁地挥毫题下了“隆回民艺浓如酒,滩头年画艳如花”。滩头木版年画主要的传承地在湖南省隆回县滩头镇。  相似文献   

2.
说说新年画     
隔山 《党课》2008,(3):105-107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九贴到有……”,一进腊月,年味一天比一天浓了,扫房子、糊窗户、杀鸡、炖肉,一天比一天忙活,一天比一天乐呵。年画是中国特有的用于新年张贴的绘画样式。腊月二十九贴年画,是中国传统民俗之一。年画的内容多是吉庆有余、五子登科,寓意着贴在墙上的祝愿全都到了,全都有了,所以又叫“贴到有”。传统年画大都采用木版水印的方式,内容喜庆吉祥,画面线条清晰,色彩鲜明。  相似文献   

3.
墨彩染千秋     
对于年画,绵竹人最初的记忆是儿时看到的每年春节张贴于家家户户门前高大威武的门神。年画,预示着新年的来临。绵竹人旧时习惯称门画为“门神”,“绵竹门神”是年画中产量最高、销路最广的一种样式。  相似文献   

4.
<正>年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挂年画是春节期间流行于民间的传统风俗,它以祈福、驱邪、装饰为目的,体现着民间的文化底蕴、伦理道德与喜怒哀乐。新中国诞生后,年画发展有了跟随时代、赋予时代内涵的新的表现。特别是发轫于1949年11月的新年画运动,更加促进了年画的除旧立新。新年画运动,为新中国第一个春节增添了亮丽色彩,年画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崭新的表达,并构建了健康向上的红色主题。  相似文献   

5.
穿过高高树立的“中国年画村”的五彩牌坊,顺着两侧杨柳轻拂的硬化水泥路前行我们来到绵竹市孝德镇射箭台村—一个年画传承长达数百年的川西村庄。一座座青瓦白墙的川西民宅错落有致,家家户户的外墙上都绘着年画:有抱着鲤鱼的送福童子,还有神气活现的武将、娇羞丰腴的仕女等,个个栩栩如生。汶川特大地震之后,经江苏省苏州市援建的射箭台村,一派新生景象。  相似文献   

6.
彖刻     
秋仙 《求贤》2009,(2):27-27
数百年来,几乎覆盖了年节时所有中国家庭的年画,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渐衰微了。如今,年画这一昔日春节时不可或缺的应用装饰品,却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作为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也同春联一样,起源于古时的桃符、门神。它产生于民间艺人之手,与文人画不同,它不以表现创作者个人情趣或士大夫阶层的雅趣为目的,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2,(1):124-125
农耕社会中,图画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过去老百姓过年少不了要贴年画儿。年画儿年年要换新,是春节喜庆的重要标志。年画的内容主要是“鲤鱼跳龙门”“莲生贵子”“麒麟送子”“年年有余”之类,都是吉祥图。  相似文献   

8.
郭泰运先生是我景敬重的民间老艺术家。 那天,第18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郭泰运老人在现场展示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印刷技艺,娴熟的手法和神奇的印刷速度,令现场观众赞叹不已。观看他的年画印刷是一种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9.
绵竹年画村     
李作昕 《党建》2014,(1):49-49
正站在四川绵竹年画村的牌坊下,我想如果没有年画的介入,这曾经的孝德镇年画村,跟其他村落又有啥区别呢?农人们不外乎农忙种田,农闲打工或做生意,家里留下的尽是些老弱妇孺罢了。可是因为年画的介入,年画村变得不一样了。这应该感谢一位老人的坚守,他叫陈兴才。陈兴才住在年画村,农忙扛起锄头干活,种瓜点豆,自给自足;农闲摊开纸张画画,挥毫泼墨,悠哉乐哉!可惜这位绵竹年画大师,2012年以93岁高龄仙逝,  相似文献   

10.
正年画中的花鸟鱼虫、梅兰竹菊,以各自的风情自成画卷。满墙山水、花草、禽兽、人物好像把五彩的世界都搬到了家里。年画中大都没有柴米油盐,却是满满的浓浓的人间烟火,也是人们的精神血脉。我想,旧时穷人没钱读书,忠孝礼仪的传承也有年画的功劳吧。鞭炮、年画、春联、饺子,欢天喜地的人群构成了我小时候的春节。我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  相似文献   

11.
会客室、堂屋年画的选择:一般应挑选国画的山水、人寿年丰、迎客松及历史人物等中堂画,配以对联或山水、花鸟的屏条衬托两边,年画应讲究色彩鲜艳、美观大方,收到烘托节日气氛的效果。 卧室和学习室的年画宜清淡雅洁。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些小幅的风光画片,如山水、园林,或国画小品、名人诗词作品,可给人们以雅致、清静之感。 餐厅年画的选择:这个地方年画选择范围较广,如儿童画、丰年画、卫生画、科技画等均可,还可根据环境的要求进行选择。帮你选购年画  相似文献   

12.
“二十九,贴倒有”,除剪纸、春联外,贴上浓墨重彩的年画,祈望福禄寿禧接踵而至,浓厚了年味儿;春节、元宵节期间,融入人流,与活泼好动的灯戏同乐,热闹欢愉的气氛达到高潮;走亲访友,带上传统民间工艺手工制作的典雅竹帘,或许是最别具匠心的赠礼。年画、灯戏、竹帘,都是梁平与节庆活动有所关联的民间艺术,且独具特色,被誉为“梁平三绝”,均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3.
河南内黄农民画,由木版年画、灯笼画、剪纸、壁画、陶艺等民间工艺历经数百年演变而成,兼具木版年画之喜庆、剪纸之明快、刺绣之细腻、壁画之流畅等特点。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吸收现代艺术之长,以勾线为主,用不同的线条勾勒不同的形体,并运用当地特有的土制颜料,形成强烈的民俗化色彩,  相似文献   

14.
绵竹年画始于明代盛于清代,因产于四川绵竹而得名.绵竹年画在历史上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的年画,并称为"中国民间年画四大家".其中,年画《迎春图》长卷,采取了叙事写实的手法,以6米长卷描绘了460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的民风民俗(现为国家一级文物).在各级政府和有志于保护民间年画艺术者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1996年绵竹年画博物馆建立,古老的绵竹年画由此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酒中吕布     
侯国平 《当代工人》2011,(15):32-33
吕布行 吕不行 我小时候,最喜欢家里贴的一张年画——三英战吕布。烟熏火燎好几年,都不成样子了,我还不肯撕去,直到破四旧时才和它拜拜。  相似文献   

16.
苏米 《党史文苑》2004,(11):28-29
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流行的形式之一。在封建统治下,年画曾经是封建思想的传播工具。自一九四二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文艺工作者利用旧文艺形式从事文艺普及运动以后,各老解放区的美术工作者,改造旧年画用以传播人民民主主义思想的工作已获得相当成绩,新年画已被证明是人民所喜爱的富于教育意义的一种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共产党更加强了对宣传画创作的重视,1949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了由毛泽东亲自批示同意的文化部《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文件指出,现在春节快到,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  相似文献   

17.
张森奉 《党课》2013,(14):125-126
我是个收藏迷,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文物,怀有浓厚的兴趣。为此,我曾涉猎了中国文物的诸多领域,如古钱币、铜镜、画像砖、刺绣、家具、年画、玉器、字画,等等。  相似文献   

18.
《新湘评论》2014,(22):33-33
本期我们向大家推荐的是浙江籍年画家沈家琳的代表作《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作品高1.0厘米,宽90厘米,创作于1964年,曾获第三届全国年画评奖二等奖,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相似文献   

19.
《学习导报》2014,(6):33-33
本期我们向大家推荐林成翰的画作《雷锋叔叔夸我好孩子》。该作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尺寸108厘米×76厘米,曾获第三届全国年画评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20.
鲁西的聊城是历史文化名城,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目前为止已有10个项目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其天然雅致造型、栩栩如生雕刻图案、历经千年传承演变的东昌葫芦雕刻;在全国具有很大影响的东昌木版年画和张秋木版年画;产生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400年的冠县查拳和柳林花鼓;明代洪武年间就萌芽的冠县郎庄面塑;流传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东阿阿胶中医药文化;曹操之子曹植创作的东阿县鱼山梵呗音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初步成形的聊城杂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