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993年4月6日的劫机事件,不仅震动了中国民航的上上下下,同时,也惊动了台湾各有关方面。本文记叙的是2811班机被劫往台湾后发生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桃园机场落下了大陆客机 9时30分: 6架台湾战机空中拦截上午9时18分,南航客机发出被劫的信号后,即被台湾空军的雷达发现并监控。9时30分,4架F-5E战机从桃园机场,两架同类型战机从马公机场起飞升空。9时40分,当南航被劫客机飞过台湾海峡中线时,台湾的6架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04,(20)
曾经蝉联台湾首富10年之久的霖园集团创办人蔡万霖,于9月末离开人世。他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也反映了台湾过去40年来产业的流转。蔡出生于台湾苗栗的自耕农之家,早年经历艰苦生活的磨难,曾经卖过蔬菜、酱油,逐步跨足金融保险业,走上建立台湾第一大财团之路。60年代,蔡与其兄创立国泰人寿……1979年,在国泰人寿充裕的资金支持下,蔡万霖又以国泰建设进军房地产市场……蔡掌握了六七十年代台湾两大财富的来源:金融与房地产。  相似文献   

3.
廖信忠,《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书的作者,1977年出生的台湾人,他以编年体描述了一个台湾平民眼中的30年沧桑巨变。  相似文献   

4.
现在台湾,流行着一首新民谣:如果不想受shanghai(伤害),就请赶快去Shanghai(上海)。在台湾桃园机场,航空公司听到最多的声音是:给我个座位,我要去上海。 在上海街头,从仙踪林的奶茶到星巴克的咖啡,从杨惠珊的琉璃工艺到新天地的台湾装饰工艺,从太平洋百货到赛格数码天地,台湾的商业文化几乎充斥了上海  相似文献   

5.
“2005年是《马关条约》签署110周年,这里我想起了1896年4月17日,一位台湾诗人用血和泪写的28个字的诗,他的名字叫丘逢甲,是台湾彰化人。他说:‘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相似文献   

6.
侯德健,想看长江,想看黄河。想看养育他父亲的那片土地,于是.只身跑到大陆,身边唯有一把吉它。转眼就是五年侯国邦出生在四川巫山。他的村子叫龙池乡,他的乳名叫龙云。侯国邦为了逃避与亲表妹的婚事,离家出走,随着逃兵跑到台湾.一晃就是40年。初到台湾那几年.他天天晚上做恶梦,梦见妈妈坐在老祖屋的门槛上,“龙云、龙云”不停地叫唤。他想去见妈妈,可是老碰到“共军”的哨卡,想跑,老跑不动。这样的恶梦一直做到生下侯德健才不做。他常对侯德健说,他有许多悲伤的事。侯德健一晓事理,父亲就给他讲龙池乡的故事,有句话,听得耳朵里长了老茧,“人呀,最要紧的是不能忘本。”后来,侯德健写了一首全世界所有华人都知道的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的两位北大学生领袖,率队游行高举大旗的总指挥傅斯年和亲笔起草了《五四运动宣言》的罗家伦,在1949年皆选择随国民政府迁往台湾。那一代"新青年"中,同样选择的人并不少。然而,迁台之后的国民党在总结大陆失败的教训时,自然地想到了青年学生运动对其政权的威胁性,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蒋氏从未放松过对台湾校园和台湾青年思想的钳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大学,最具影响力的青年导师,胡适之外,便是殷海光。生于1919年的殷海光先生自称"五四之子",他从不过任何中国传统节日,却只在"5月4日"这天放鞭炮与学生庆祝并纪念。正是他及同代人在国民党钳制下以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传导并培育下来的"五四"精神,在台湾经数十年的酝酿,最终于80年代末期生长为改变历史的又一支青年力量。除殷海光的自由主义思想外,左翼思想在70、80年代的台湾流传于更隐秘的地下,这一"五四"运动的另一脉络在台湾青年当中,同样具备相当的吸引力,并直接构成了1980年代台湾学运与基层民众紧密关联的另一谱系。经历如上的发酵,涌动的社会思潮和学生运动最终引发了改变台湾历史的"野百合学运",1990年3月和5月,在全球性的民主化浪潮中,发生在台北中正纪念堂前广场...  相似文献   

8.
台湾最大的工业集团——“台塑关系企业集团”董事长王永庆,是台湾公认的首席大企业家,被称为台湾“经营之神”,对台湾经济有相当的影响力,他所主持的台塑关系企业1999年总营业额预计达4500万新台币。 王永庆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善于用人的成功。他是一位聪明的老板,能够使部属和员工心甘情愿地为企业拼命工作,努力上进,他  相似文献   

9.
2004年1月,本刊曾撰文报道了台湾联勤与新加坡 AOD 公司合作研制新型40毫米高炮,2004年8月10日,这种命名为 T-92的40毫米高炮已经完成定型测试,逐步移交给台湾军方进行测试。本刊在台湾同行协助下获得了 T-92高炮的最新图文资料,并第一时间呈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10.
黄培源先生是台湾著名的投资理财专家,他的《理财圣经》一书名列1997年台湾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尽管他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但对我们来说仍有相当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木易 《法制博览》2010,(15):76-77
1953年10月31日,是蒋介石六十七岁的生日。 蒋介石一生喜欢人奉承、吹捧,更喜欢人们把他当作神。他逃到台湾后,虽系败军之将,仍用其权力,将自己弄成了“神”。每逢生日,均要台湾人民为他庆寿、祝寿。台湾各机关、团体、学校、军队在这一天均要张灯结彩,开会庆祝,大中城市的各街道还要张贴很多祝寿、庆寿的红绿标语,国民党控制的报纸、杂志,还要发表祝寿社论。台湾人民不知,1953年,就在他们对蒋介石的一片祝贺声中,国民党及蒋介石极其残忍地迫使他们的“元老”吴稚晖提前一天结束了生命。  相似文献   

12.
清代台湾进士增补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清代台湾进士,目前国内最权威的研究成果是汪毅夫的《地域历史人群研究:台湾进士》一文。据他的研究,在台湾,最早就清代台湾进士问题给出答案并列出详细名录的是台南成功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典权,1972年他在《台南文化》第9卷第3期发表了《清进士题名碑中之台湾进士》一文,认为清代台湾进士的总人数是31名。在黄典权的研究基础上,汪毅夫进行了深入补充,订正了黄文对“黄题雁”的误题(黄文作“叶题雁”),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生前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花费了不少心血。他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在当时起到了反对分裂的作用,在后来为我党提出“一国两制”方案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彩的一笔。 一、统一祖国可以考虑采取武力与和平两种方式 建国初期,毛泽东主要考虑用武力方式解放台湾。1949年成立了由粟裕任总指挥的前线指挥部,积极筹划军事攻台。194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在发表的《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中提出的1950年任务,包括解放台湾。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以协防台湾为由武装侵入  相似文献   

14.
1991年8月,为了解决各 种问题,我有时一天要同戈尔巴乔夫通几次电话。最后一次和他通市内电话是在1991年8月18日中午,大约12点钟。我们交谈并正在解决某些间题。我问他什么时候飞回?戈尔巴乔夫说,他将在1991年8月19日深夜飞回。我说,我将去伏努科沃机场接他。  相似文献   

15.
北京。6月中旬。一位从台湾启程的传奇人物已经悄悄来了好几天了。几个月前,他刚在厦门海沧掀起一场大波——在赴大陆考察后,他毅然决定以72亿美元巨款在海沧大规模兴办石化厂。从去年底到今年2月,两个月内,中共中央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李瑞环先后踏上海沧视察。与此同时,一水之隔的台湾十公会集会声援“海沧计划”,呼吁台湾企业家做他的后盾。台《经济新闻》称,“90年代是厦门的时代”。这一切风云际会的主角,是和“台湾经营之神”、“世界十大华裔富豪”的称誉、和台湾最大民营企业之一——台湾塑胶企业集团董事长的头衔连在一起的。他的名字,叫王永庆。  相似文献   

16.
陈统奎 《南风窗》2008,(8):23-25
在公众面前,曾任台湾前《中央日报》副总编辑、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马西屏是一个电视时事评论员。其实他的本职是一名教书先生,如今在两所大学教书,平日跟学生们聊政治,他发现青年人对政治的恩怨早就不感兴趣了,而且政党意识薄弱,"选人不选党"。2000年陈水扁上台的时候,马西屏面前的这些大学生还是小学生,过去8年,他们目  相似文献   

17.
从2005年年初至今,台湾军方在南沙太平岛修建机场的“太平专案”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此举不仅引发附近越南等国家的抗议,在岛内也颇有争议。台《中国时报》披露,台军方之所以决意要在太平岛修建机场,主要是基于战略考虑,图谋拓展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18.
谁的家     
王培静 《工会博览》2013,(29):45-45
春海到广州发展,一年也回不了小城两回。这次回来前,特意给几个朋友打了电话。朋友把他从机场接回来,一起在外边喝酒吃饭后,把他送到了楼下。朋友们走后,上楼时他看了下时间,已是凌晨1点。到了门口,掏出钥匙,却插不进去。他怀疑是不是自己喝酒喝多了,进错了楼门。他回到楼下,  相似文献   

19.
四年前,由大陆去日本留学的周令飞一意孤行,与一位台湾姑娘张纯华结婚去了台湾。这件事当年在海外可谓轰动遐迩,一则因为他是生长在中国大陆土地上的鲁迅之孙,另一方面由于他为了爱情,使他的赴台事件,蒙上浪漫的色彩。由于上述背景,周令飞赴台之初,经常是新闻界的追踪对象,然而,喧闹了一阵子之后,一切都归于沉寂。从抵达台湾开始,周令飞就幻想做一番大事业,他拍电影,搞画廊,又做生意,然而,他的事业总是一波三折。最近,他的岳父——成衣业巨子张进福的  相似文献   

20.
信息全接触     
《南风窗》2000,(2)
台湾“大选”如美国“大片”台湾政坛最近热闹非凡,2000年“总统”大选在即,参选各方各尽所能,使出非法监听、调查、栽赃等各种手段,令大选各类新闻成了台湾迎接新世纪的一道大菜。正如参选人李敖所说:台湾的“总统”选举有如一部美国大片,悬念丛生,高潮迭起,而且越接近剧终越精彩。 去年12月5日,台湾《中时晚报》驻欧洲特派记者发回了一篇震动台湾内外的专访。这名记者说,地处东南欧的阿尔巴尼亚“台阿友好协会”主席尼科尔·莱西表示,他与其他两名国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