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2年《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实施至今,我国每月社区矫正人数净增长17.2万人,每月平均增长1.32万人;截至2012年7月底,江苏省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8.1万人,所有的乡镇(街道)都开展了社区矫正工作。江苏省农村社区矫正工作在已取得的经验和成效的基础上,在农村社区矫正的理念、体制和方法方面不断创新。本文提炼出江苏农村地区的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以上海市M区、X区社区服刑人员为例,通过对M区、X区社区服刑人员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从社区服刑人员所具有社会性别特点的事实出发,研究和探讨社区矫正中女性社区服刑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提出并引入社会性别的理论,根据女性社区服刑人员的特点开展社区矫正工作。针对女性社区服刑人员的特点及自身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应该在微观社区矫正实务工作方面和宏观社会福利政策制定方面能够充分考虑女性社区服刑人员的特殊性,实施分类矫正,提高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随机访谈的基础上,以农村地区吕巷镇社区服刑人员为范围,调查分析了农村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社区服刑人员在总体上虽基本上属于正常人群,但心理健康普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敌对等。青少年组与成年组在抑郁因子上有显著差异,成年组高于青少年组。因此得出如下结论:农村社区服刑人员存在心理问题,社会支持、家庭环境、朋辈关系对其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针对相关问题,本文从政府、社会、家庭、自身多方面作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社区矫正审前调查工作现状,结合两高两部已施行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对如何进一步增强审前调查的实效性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科学、规范的心理矫治是一项提高教育矫正水平的重要工作。江苏省宜兴市在开展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中采用了包括心理测试、评估、辅导、治疗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矫正,提高了教育监管水平。本栏目刊登《心理矫治: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的一剂良药》一文,介绍江苏省宜兴市开展社... 相似文献
8.
2002年以来,上海开始社区矫正工作的探索,与监狱矫正相比,社区矫正实现了工作主体和经费投入主体从一元向多元的转变.在公共财政的投入大幅下降的同时,罪犯的改造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刑满后的重新违法犯罪率得到有效降低.由此可见,引进第三部门参与罪犯矫正这种公共性程度非常高的公共物品,既有理论上的可行,也有现实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刑法修正案(八)中规定,对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这是社区矫正首次写入我国刑事基本法律之中,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发展的一件大事,标志着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确立。这必将推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发展,也将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对新形势,未成年社区矫正工作存在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模式下的乡村治理:制度创新与模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比较中西四种乡村治理模式基础上,致力于从乡村治理演化轨迹、价值诉求方面探讨统筹城乡模式下的一体化、市场化、民主化、系统化价值目标体系,进而从四大主体、五大关系论证统筹城乡模式下乡村治理制度创新理念及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区矫正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所说的社会资源是指在社区矫正中可以利用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社区矫正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社区矫正中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设置资源、经费资源和技术资源,其中,人力资源具有主导性的地位,是社区矫正中应当优先设法利用的最重要的资源。在优先利用社会人力资源的前提下,应当考虑尽可能利用其他类型的社会资源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根据对北京等地社区矫正工作实践的调查和思考,在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中,可以考虑确立具有下列特征的基本模式:社区矫正官员为主导、社区服务中心为中介、多渠道筹集矫正资金、全方位开展矫正工作、多考虑城乡区域差别。 相似文献
13.
14.
15.
社区矫正:二元化刑事政策背景下的社区治理新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改革方向,政府职能和权力突破了只在行政机关内部上下转移的框架,管理重心、权力向社会、社区和民间组织转移。社区,作为公民社会生活中一个最基本的稳定的社会单元,社区治理正打破传统的政府一体化统管局面,在现代公共行政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社区矫正,作为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我们认为,应该成为发展和完善社区治理的一个重要契机,并且与社区治理相融合。本文将结合社区治理理论和刑事政策学,以此为切入点探索社区治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在中国——基础分析、前景与困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如同生命的最终结局是死亡,监狱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监狱本身的消亡。监狱的消亡自然是一个非常漫长、艰难甚至痛苦的过程。从价值追求、设计思想、管理规范到物态形式、建筑样式、管理方式的变化,监狱都逐步向自身消亡的方向演进。2003年中国开始试点的替代监禁刑的社区矫正,正是符合这一方向的实践形式。作为一个全新的事物,社区矫正在中国生长的社会条件、理论基础、体制环境和资源状况等基础性问题,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它的前景,而对其发展中困难和问题的认识,无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正在进行试点的社区矫正制度在设计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憾。目前,从治安效益上、程序运作上、行刑成本上来判断,对非监禁刑的执行仍由公安机关来进行更为有力、有利,更具现实性。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一)关于社区矫正的对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社区矫正的对象主要是五种人:被判处管制的;被宣告缓刑的;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被裁定假释的;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当作为重点对象。(二)关于社区矫正的主体:根…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的社区矫正制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澳大利亚社区矫正制度的基本框架澳大利亚社区矫正制度依据其国家的《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各州制定的相关法律建立并实施的。社区矫正的对象、种类、适用以及适应新形势和犯罪的新特点开展的各个方面的改革都有明确的法律或者政策方面的依据。澳大利亚历史上是英国殖民地,1901政治上独立,成立联邦制国家,辖6洲2个地医。同世界上联邦制国家一样,澳大利亚国家的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