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革命性变革。随着社会转型向纵深拓展,当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结构变迁的不可逆转,社会阶层分化,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强烈冲击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维持社会的凝聚力。社会转型和意识形态的分化,给执政党意识形态整合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社会治理创新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社会凝聚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两者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都以促进社会公平、改善社会民生、增加社会活力为目的,有着同向互动的逻辑关系。所以,应当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时代语境出发,以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凝聚力培育,以社会凝聚力培育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以更好地实现体制改革、社会和谐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民族复兴之“中国梦”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祈望和追求,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强大内驱力和凝聚力。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主体和中坚力量,青年一代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研究青年的社会担当与“中国梦”的关系、当代青年一些负面特点对实现“中国梦”的逆向影响、当代青年在共筑“中国梦”中的社会担当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族复兴之"中国梦"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祈望和追求,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强大内驱力和凝聚力。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主体和中坚力量,青年一代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研究青年的社会担当与"中国梦"的关系、当代青年一些负面特点对实现"中国梦"的逆向影响、当代青年在共筑"中国梦"中的社会担当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阶段性的演进。从新中国成立到目前,已经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两次社会转型。三大历史发展阶段就是:新民主主义、中国传统模式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社会转型是指随着民主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社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型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质上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的转变。第二次社会转型是指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从中国传统模式社会主义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社会、从人治转向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代社会正处于转型之中,各种法律都相应的处于变革之中,宪法也不例外。本文试图解析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基本内容,阐述中国当代宪法修改的特征及其对社会转型所起的作用,并追问如何通过进一步宪法修改以更好地推动社会转型。一、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之基本内容所谓的社会转型指的是社会由一个形态全面向另一个形态转变,其中包括社会的结构、社会的运行、社会的价值等层面的转变。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从前现代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之中,具体而言,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主要包括下列三个方面的内容。1.个体意识的转变个体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文构建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是一种整体性的社会发展过程 ,从社会的基础性结构上看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 ;从社会的前导性结构上看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 ;从社会的生活方式结构上看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从匮乏型社会转向发展型社会 ;从社会的经济类型结构上看 ,当代中国社会正从计划经济社会转向市场经济社会。这种多重跨越 ,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突出特点。这种社会转型不仅意味着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的转型 ,而且也是文化结构的转型。深刻的、大规模的社会转型 ,必然会引起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8.
《当代党员》2012,(2):16-17
当前中国正经历着多重社会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乡村社会向都市社会转型,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从同质社会向多元化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9.
十多年来,“凝聚力工程”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抓手,在推动上海基层党建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实践的发展,“凝聚力工程”的内涵进一步深化,已经由当初的“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发展为“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这一变化的实质,反映了我国改革促使中国社会转型深入发展的现实。“凝聚力工程”从解决社会特定群体的困难向整合社会的方向扩展,这就要求“凝聚力工程”的工作方式从侧重“给予”,向侧重“参与”转变。如何从当前参与的现状人手,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和提供更多制度化参与渠道,是基层党建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凝聚力是一种内聚力,泛指使人或物聚集到一起的力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聚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各阶级、阶层、集团、群体及个体所具有的力量。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现实社会利益关系之上、与社会现实相契合的观念体系,它的凝聚力呈现出多种力量的集合形态。在社会转型时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必须立足于现实利益关系,融利益实现、舆论引导、理论发展、队伍建设等为一体方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开始从整体上进入社会转型时期。从社会运行的角度分析,中国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由恶性运行向中性运行,并进而向良性运行阶段转化的过程。从社会转型的主体内容分析,中国社会转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以经济改革为主体的阶段、以社会改革为主体的阶段和以政治改革为主体的阶段。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以社会改革为主体的阶段,这是中国迈向现代社会不可或缺、至为重要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在内的社会的整体的根本性变革。这一变革既具有社会转型的一般性特征,又有其特殊性质和特殊表现形态。社会转型与社会矛盾辩证统一、多元互动,社会矛盾对社会转型的发展与稳定造成了威胁,但同时赋予了社会转型持续进行和动态稳定的内在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姜英 《世纪桥》2002,(6):41-42
中国目前正在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这种全方位的转型、整体性的社会发展,既为我国社会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奋斗目标开辟了道路,也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许多新矛盾、新问题。党作为这次社会转型的推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开始从整体上进入社会转型时期。从社会运行的角度分析,中国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由改革开放之前的恶性运行阶段向其后的中性运行阶段并进而向良性运行阶段转化的过程。从社会转型的主体内容来分析,中国社会转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以经济改革为主体的阶段、以社会改革为主体的阶段和以政治改革为主体的阶段。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以社会改革为主体的阶段,这是中国迈向现代社会不可或缺、至为重要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正>国外学者对中国转型期社会建设的认识与国内的研究既有一致的方面,也有不一致,甚至是迥乎不同的方面。一致的一面是,大多数国外学者都接受中国的社会转型是指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并认可社会转型是研究中国社会建设问题的历史大背景这一基本观点。不一致的方面主要表现为:(1)对社会转型的认识。中国学者普遍认为,所谓社会转型,就是指社会从传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时期,社区成为下岗失业者、离退休干部职工等人回归社会,由"单位人"到"社会人"身份转变的"落脚点"和接纳地。新形势下,大力提升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社区党组织书记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的现状看,虽然一大批年轻、有知识、有能力的党  相似文献   

17.
60年,中国社会如何转型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60年的发展,是通过社会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的方式实现的。中国社会发展与社会转型因此有着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中国社会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实践,以及对它们的理论概括和提升,又都有自己独特的轨迹和路径,显示出浓厚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8.
试论国家政策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国家政策占有突出的地位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从国家政策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指南,是实现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目标的决定性手段,是调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主体积极性的根本所在,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制约因素等方面论述了国家政策在这一进程中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国家政策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促进作用:维护和巩固我国的基本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保证社会转型的社会主义方向;指导经济建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协调各种关系,完善社会控制,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发挥政策的正确导向功能,引导人们形成合理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提供精神动力;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促进我国同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往来,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两分法”是西方社会转型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中国社会学者在引入西方社会转型理论时,提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具有“传统”和“现代”因素的双重性。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以及有效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而出现“断裂”,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的中国需要建立经济、教育、医疗等一系列利益均衡机制,并以公正、完善的法制作保障,才能达到真正的利益均衡,保持社会持续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李强 《唯实》2003,3(1):41-43
官员腐败现象在当下中国的凸显已是不争的事实 ,这与社会转型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关。其中 ,社会转型带来的官员腐败动机的增强、公共权力格局的变动及公共权力现实运作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使中国官员腐败行为得以大量滋长 ,国家权力现实运行缺陷是腐败在当代中国凸显的根本原因 ;社会转型还带来公众对腐败看法的变化 ,社会认知构成腐败凸显的又一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