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0月30日,五师八十一团加工厂生产车间机声隆隆,工人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一包包优质皮棉缓缓下线运出车间。自今年轧花工作开始以来,八十一团加工厂开展了为期100天的安康杯劳动竞赛,三条轧花生产线全力以赴、开足马力轧花。在今秋的轧花工作中,八十一团加工厂本着"快收、快轧"的原则,以坚持"安全、优质、高效、低耗"的生产方针,  相似文献   

2.
正5月16日,八师一四八团马鹿养殖厂老板王秀芝,刚刚参加完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自强模范表彰大会载誉归来,就全身心地投入到马鹿合作社的筹建工作中,开始她人生的第二次创业。今年55岁的王秀芝,原是一四八团加工厂的一名职工,1995年在一次轧花劳动中,36岁的王秀芝右臂不慎卷入轧花机,失去了右小臂造成终身残疾。在单位上班一直依靠厂里照顾和救济的王秀芝,微薄的工资收入只能解决  相似文献   

3.
进入9月份以来,由于团场拾花和轧花工作的陆续展开,电力供应显得十分重要。为了把有限的电能及时有效地送到团场,确保团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电,农一师电力公司塔北所花大力气,整治线路隐患,加大服务力度,力保电网安全运行。近一个多月来,在各团场的大力支持下,塔北所七团变电站、十六团变电站、上游电站、所部外线班分别将所辖18条10千伏线路进行系统的整治,共修剪砍伐线路下面的树木1600余棵,校杆培土86基,修复拉线46根,更换破损电杆9处,拆换各类绝缘子80余片,整治隐患线路7处。目前该所各片区的抄表工仍继续对35千伏、10千伏和400伏线路存在的隐患进行整改,同时对各团加工厂轧花用电进行跟踪服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由于措施得力,行动迅速,目前电网运行情况良好,停电故障较往年有明显减少,有力地促进了团场的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温根良是八师一四七团联合加工厂轧花二车间代班长兼高级修理工,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他20多年如一日,始终奋战在轧花生产第一线,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勇挑重担、无怨无悔,用创造性的实战和丰富的智慧谱写着新时代劳动者之歌。勤学苦练成就"技术状元"温根良1989年退伍进入加工厂,刻苦学习钻研轧花生产技术,仅两年时间就成为一线技术骨干。2001年以来,随着棉花机械的日益更新,在实际  相似文献   

5.
信息荟萃     
正一师阿拉尔市总工会近日召开团场职工创业园工会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巩鸣)一师十四团加工厂近日举办职工轧花技术培训。(焦思英郭利强)一师一团工会、政工办近日联合开展"两学一做"我为群众解难题活动。(洪平)一师八团近日组织职工以"全民健身在路上"为主题,在住宅区开展健步走(跑)活动。(姜红)一师四团工会近日开展2016年  相似文献   

6.
临时服务员     
<正>3月10日一大早,第二师三十一团袁玉娥、刘新红等5名女职工如约带着围裙来到洪都饭店,这里将要有一场婚宴,她们又要在这里当一天临时的"服务员",每人可以增收100元。袁玉娥是团加工厂的职工,一年四季,除了加工厂轧花的时间外,她都带领着加工厂的四五名女同志在外打零工挣钱,春季播种、棉田除草、打顶,果园里修剪树枝都可以看到她们忙碌的身影。由于她们干活动作麻利、踏实本分,团里一些职工都  相似文献   

7.
无悔的青春     
农五师八十二团加工厂工会主席牛玲娣是兵团首批选派生,她在八十二团工作6年多来,用自己的青春、汗水和才智,为团场的发展建设谱写了一曲奉献者之歌。 1997年7月,毕业于塔里木农垦大学动物科学系畜牧专业的高材生牛玲娣,分配到了八十二团,任三连副连长,分管全连畜牧业。她到连队的第二天,便走家入户了解情况,短短半年时间,她跑遍了连队所有住户和放牧点。牛玲娣既是连队领导又担负着牛羊防检驱治的任务。每年冬春羔繁育期、牛羊转场期和牲畜越冬期,牛玲娣更是忙得不可开  相似文献   

8.
截至2014年11月20日,一师十六团棉花采摘已基本结束,棉花加工生产工作已渐入尾声。在2014年的三秋轧花工作中以安全生产零事故的发生向团场干群上交了一份满意答卷。眼下,已进入冬季,道路安全、用火、用电等安全隐患凸显。对此团领导表示,安全生产工作不能放松,必须要常  相似文献   

9.
"下岗不可怕,怕就怕思想下岗,如果有志气,不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能干出成绩,发挥自身的特长。"这是农十师一八四团三名转岗女工告诉笔者的一番话。宋洪洁:凭实干获得荣誉宋洪洁原是团机关的一名出纳,实行报账制后,会计统一考试上岗,快40岁的她落在了年轻会计的后面,下岗了,在加工厂当了一名普通职工。性格开朗的宋洪洁,和厂子里的职工迅速打成了一片。她是该厂职工中惟一的女党员,在工作中事事走在前面,责任心强,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轧花期间,熟练工人手紧,她带病坚持轧花,直到轧期结束。在年终评先进中,连续两年票数名列榜首,获得了团"三八红旗手"的荣誉。  相似文献   

10.
大棚追梦人     
李月珍出生在农二师二十二团八连,是兵团军垦第二代子女.其父母为团场的普通职工,1982年她在八连参加工作,这一干就是20多年.随着团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新技术、新科技的推广应用,职工采用育苗移栽的农业新技术积极性愈来愈高.  相似文献   

11.
<正>进入收花、轧花生产以来,农八师石总场北泉加工厂工会组织轧花一、二车间和棉场卸花人员,开展了"比安全、比质量、比降耗、比进度、比管理"的轧花生产劳动竞赛。这个厂自开展轧花劳动竞赛以来,两个轧花车间为树立"银力"品牌意识,各车间、班组  相似文献   

12.
为确保"三秋"工作,实现轧花安全生产无事故的目的,农一师一团加工厂工会配合行政,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四个落实,杜绝了各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正杜如明是一名老军垦的后代,出生在农一师二团,对兵团团场事业感情笃深。正是这种热爱,工作28年来,他一直在农一师二团加工厂工作。并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团加工厂领导。自2005年以来,他先后担任加工厂副厂长、书记兼厂长。工作中他严抓管理,勇于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杜如明2005年至2007年,连年获得师市棉花加工先进个人;2008年获得师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2009年荣获"农一师劳动模范"称号。在他的带领下,二团加工厂2005年至2007年荣获师市"先进加工厂""、棉花加工质量优胜单位"称号;2007年荣获兵团"棉花加工质量年活动"先进企业。无私管理落美名"管理出质量,质量出效益"是杜厂长工作中的座佑铭。在加工厂,工人们都说他是"黑包  相似文献   

14.
在农二师三○团有这样一大批女 性,她们紧紧抓住团场改革的机遇,用自 己勤劳的双手,谱写了一曲现代女性自 强不息之歌。 李瑞云--扎根边疆终不悔 就要步入不惑之年的李瑞云是1995 年参加工作的。那一年她和丈夫一起从 河南到农二师三○团八连探亲。一到这 里,她就深深地被团场人的热情、豪爽性 格所吸引,便动员丈夫和自己一道参加 了团场的土地承包。2000年,她积极响应 团场号召,两费自理承包了120亩土地。  相似文献   

15.
杨泽勋是农三师五十一团综合加工厂党支部书记、教导员。2002年至2003年任厂工会主席。在基层领导的岗位上,始终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与职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了职工的贴心人。 综合加工厂是以收购、加工生产棉花为主的团场工业企业。前几年由于团棉花生产总量不大,职工在厂进行棉花收购加工工作时间一年只有4-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七师一二七团通过开展“三学”“三比”竞赛、巾帼建功活动,积极引导团场女职工投身团场经济建设,充分展示了巾帼风采。广大女职工在团场各行各业争相致富,撑起了一二七团自营经济的半壁江山。范云是军垦第二代子女,1997年她利用团场的优惠政策,凭借靠近团部的地域优势,在家人的支持下,投资万余元,在自家庭院内盖起了面积达266平方米的两个温室大棚,开始了她的创业生涯。面对一个全新的种植技术,她边学边实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一师幸福城农场认真开展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涌现出很多生产能手和技术标兵。在加工厂等单位开展的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中,37名女职工在轧花过程中,与男职工比质量、比安全、比学习、比进度,形成了  相似文献   

18.
正1990年张红跟随丈夫从河南老家来到了农五师八十九团,她和许多职工一样,用真情和汗水为团场的建设贡献着光和热,她用执着的追求,用勤劳的双手,工作的热情,大胆运用科学管理模式,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成为团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2002年,团场实行将喷灌改为滴灌,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她在连队第一个报名,尝试新科技的推广。在品种的选择上,她每年都选新品种种植,提高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45岁的张晓梅,从四川老家来到二师二十九团九连,扎根团场一干就是25年,她依靠勤劳苦干、诚实守信走上了一条致富的道路,并以帮助他人而体现人生的快乐。初来团场工作的张晓梅一贫如洗,她一边工作,一边靠打短工,省吃俭用节约了一点积蓄。利用手中仅有的3万元,盖起了简易的猪圈,喂养了6头母猪。靠着几头母猪不断繁殖,张晓梅的养猪事业像滚雪球一样逐渐壮大起来,规模逐年扩大,收入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2004年,团场实行土地租赁承包,连队有800多亩土地无人承包,张晓梅和丈夫一商量,卖掉了猪圈,又向亲戚借了20万元承包了连队无人问津的土地。本想在土地上大干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受棉花市场和价格因素影响,尤其是2001年遭受到历史罕见的冷害侵袭,一四一团棉花减产65%以上,团加工厂的皮棉加工量也由往年的加工皮棉8000多吨锐减到3000吨,该厂头一年出现亏损。 在困难面前,加工厂组织工人们开展“阻碍我厂发展的结症在哪里”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加工厂一班人果断提出了“春夏搞种植、秋季忙加工,冬季抓养殖”的发展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