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努力构建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党的重要战略举措。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特征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我国的现实需要我国的民主法治提供政治保障,并对民主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动我国的民主法治和政治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2.
耿百峰 《理论学刊》2007,2(10):94-96
民主法治居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个基本特征的首要位置和更高层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政治保障;必须大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只有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证,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法治的作用下,社会主义民主走向法制化,权利政治逐步取代权力政治的倾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4.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历史和实践表明,完善的民主政治结构不仅是构建“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而且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5.
熊茜 《理论研究》2019,(6):33-39
依法治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新时代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法治化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实践发展中面临诸多困境,亟待法治的介入。探究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法治化必须根据理论和现实情况,在共有的平等、公正、理性的价值原则指导下,通过把协商主体身份转化为法律身份;以法定程序方法构建协商程序;用法律理性规范协商程序和解决协商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将协商这一政治行为转化到由宪法及法律建立的理性的、制度化的、解决冲突的框架中来,使其转变为真正的法律行为,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协商民主的权利,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具有同质性.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选择.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上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在调节中实现的,而实现手段之一就是法治,要依靠法治来推动和保障和谐社会的构建,来保障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法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法治保障;完善和健全的法律体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和行为规范;必须以实现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发展社会主义宪政具有内在的契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必须依赖宪政为其设计良好的制度基础,宪政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民主参与机制,通过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控制机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而宪政文化能确保宪政成为调控和维护社会的有效形式,因此,加强宪政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路径应当是:弘扬宪政文化,发展宪政民主,健全宪政法治,保障宪政人权。  相似文献   

9.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一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能否重视法治、是否坚持法治,直接关系到能否本质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二是丰富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内涵。全面小康社会的中国,不仅是富裕的中国,而且是法治的中国、和谐的中国、美丽的中国;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三是建构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方略。民主是法治的灵魂,制度现代化是法治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法治是民主的"护身",法治现代化是制度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四是拓展了党依法执政的新视野。明确回答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如何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如何依靠社会主义法治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锦 《党史文苑》2006,3(10):59-6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法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法治保障;完善和健全的法律体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和行为规范;必须以实现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可以凝炼为以人为本、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共同富裕、和谐发展。重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从完善社会教育机制、舆论引导机制、道德建设机制与法律规范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民主法治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论述,对于进一步推动依法治国、确立民主法治在中国未来政治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民主法治建设需要在充分尊重人类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符合我国国情实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质上是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 ,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特征 ,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创新为核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积极稳妥的推进方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5.
孙占元 《理论学刊》2012,(3):26-31,128
毛泽东在“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中,以社会主义方向为指引,以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民族振兴为己任,为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和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为人类做出较大贡献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不懈的追求,推进了中国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6.
坚持依法治国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是邓小平同志民主法制思想的精髓。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 ,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是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人民当家作主是它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它的基本要求,有限政府是它的应有之义。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法,其法律精神和基本内容上都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和要求,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8.
略论科学、民主、法治三位一体的执政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的科学、民主、法治三位一体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曲折历程中探索和掌握的执政三大法宝,明确而具体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执政、靠什么执政”这一重大而又现实的问题。三大法宝的提出,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的新突破,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坚持执政三大法宝,提高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奋斗目标,代表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必须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显得尤其迫切。二者的结合使“法治”与“德治”均具有新的内涵,表现出鲜明的特点。最终形成体制化、扩展化、积极化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开放的、积极向上的尊重法律权威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自由和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