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红河大桥周围分布着8个傣族村寨,分别叫曼费、高梁费、红土坡、打炭、那堕、绿林田、琳朗、曼章那,除绿林田是傣雅(俗称花腰傣)寨外,其余都是傣仂(俗称水傣)寨。傣雅和傣仂的服饰各擅其美,他们从事农业,过去主要种植水稻和甘蔗,现今种植甘蔗、茉莉花、芦荟和热带水果。在元磨公路2003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前,我有幸和曼费村的傣族同胞去红河大桥上观光。他们特地穿上民族盛装,骑上摩托车,几乎是怀抱着朝圣的心情去瞻仰这座“世界之最”的。这座距元江县城8千米的大桥,属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这类钢构桥墩高的世…  相似文献   

2.
杜晶 《今日民族》2010,(9):42-45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有“傣那”、“傣雅”、“傣绷”等支系,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和平坝地区。  相似文献   

3.
傣族祖先有建寨先立寨心,建勐先立勐心的习俗.勐腊坝子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一个大坝子.勐心寨叫曼庄寨,传说是古人从勐腊坝子两端即坝头坝尾同时赶猪相会于曼庄,古人就把此地确定为勐心寨.勐腊坝子的勐心,在曼庄寨子东南方向二百米处的一块草坪上,其标志是一棵菩提树.傣语称这株菩提树为"戈西利庄勐"."戈西利庄勐",在傣语里意思是勐腊坝子(勐)中心标志菩提树.  相似文献   

4.
傣族的古代历史,或者说傣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何时开始,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有的学者主张从后汉掸国写起,有的不同意这个意见。笔者同意前一说法。现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以就教于专家和读者。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经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汉晋时期称之为“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掸从单音,本读如“胆”,再转译作“擅”。《后汉书·本纪》李贤注:掸者擅,《东观记》作“擅”,掸擅一音之转。近代傣族有傣泐(音le)、傣那、傣雅、傣绷等自称。掸,源于  相似文献   

5.
云南历史上有两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一是元江东北部(内地民族区)的藏缅语族文化,以滇、西爨、南诏、大理文化为代表;一是元江西南部(边疆地区)越(傣族)、濮(孟高棉语诸民族)文化,而以傣文化为代表。傣族有今德宏的傣那和今西双版纳的傣泐两大支系,还有许多较小的支系。傣那地区于南诏西开寻传时,“革之以衣冠,化之以义礼”,特别是元、明多次征讨麓川,汉文化浸润日深,而“傣泐”地区僻在南疆,长期和内地处于隔绝状态,因而是保留我国古越人文化最多和受汉文化影响最少的地区。研究西双版纳傣泐的历史文化,不仅有助于追溯我国古代南方越文化的源流,而且对于了解中国南方越文化与东南亚掸泰文化的关系,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岩西 《今日民族》2012,(12):47-48
傣族语言(口语)由来已久,傣文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产生,源于古印度字母系统的一种拼音文字.傣文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傣语文是傣族人民思想表达、信息传播和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傣语文承载着丰富的傣族文化,本身也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积极扶持贫困村大力发展甘蔗种植,引导贫困户踊跃加入合作社。"时值甘蔗收获季节,记者深入"甘蔗之乡"崇左市扶绥县采访,县糖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卢安光说:"实施‘双高’(即优质高糖高产)基地建设后,全县甘蔗亩产平均增加了近1吨,带动了3000多户贫困户脱贫,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靠甘蔗收入实现脱贫的贫困户占比将达70%。"据介绍,近年来,扶绥县通过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植企业、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8.
马喜梅 《创造》2021,29(7):81-83
在祖国西南边陲大地之上,傣族各部落世代在此生息繁衍,他们推选最大的首领为"召片领",作为"广大土地之王",俗称"傣王"."傣王"在这片土地上拥有着广阔的土地、无上的财富、显赫的地位和至高的权威,在臣属元朝之后,授封"车里军民宣慰司",成为云南最大的土司之一,子孙世袭.  相似文献   

9.
在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推广应用的背景下,ETC车道上的跟车逃费案件频发,司法机关对于此类案件存在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定性争议.一方面,逃费行为人并未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ETC也非适格的财产处分主体,ETC跟车逃费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另一方面,逃费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客观上采取秘密方式侵犯了收费方的财产性利益,ETC跟车逃费行为构成盗窃罪.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上有这样一层窗纸,或曰一种窗纸,遮住了许多人心里都明白底细的事。只要不捅破,就你雅我也雅,大家都是雅人。至于生活本身,那自然也是“处处充满美”的。假如有人不识相,硬要捅破这层窗纸,像《皇帝的新衣》中那个孩子天真的地喊出“皇帝原来光着腚”那样,此人就要被宣布为俗不可耐,乃至被追打。否則,这世界就雅不下去。譬如说,当年那曾经走红的“选美大赛”和现在另换了名称其实还是那么一回事的什么什么大赛,以及许多在名目上很有艺术讲究的“人体美”实物展或画面展,“美术家”的文章自然是写得很雅的,诸如“人体美是人体语言的诗化”呀,  相似文献   

11.
正傣族是云南的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浓郁的民族文化,直到今天,仍有许多民族文化遗产熠熠生辉。物质文化遗产在众多傣族物质文化遗产中,曼飞龙塔和傣锦最具代表性。曼飞龙塔傣族地区留存着的众多古建筑中,佛塔是数量最多、类型最为丰富的建筑形式,堪称是塔的王国,几乎是"有寨就有塔",最具特色的当数曼飞龙塔。曼飞龙塔位于景洪市大勐龙乡曼飞龙村后山上,是由一个居中的大主塔和八个呈八瓣莲花形拱卫主塔  相似文献   

12.
竹楼,傣语称为“很”,它是由“烘亨”(凤凰展翅)一词演变来的。传说,在远古时候,傣家人没有房子,人们居住在山洞里或大树上,有个名叫帕雅桑目蒂的人,在凤凰的启示下,用竹子、木料、茅草盖成了如今这种高脚竹楼“烘很”(凤凰之屋)传给了后人。为了纪念帕雅桑目蒂的丰功伟绩,傣家人把这种竹楼称为“很帕雅桑目蒂”,即帕雅桑目蒂之屋。傣家竹楼属干栏式建筑,从外形看,它像一顶巨大的帐篷建盖在立于地面的24棵木柱上,造形独特。供人住宿的楼室离地面5至6尺,冬暖夏凉,干净舒适;楼底木柱林立,四面无遮栏,专供饲养牲口、家禽及堆放杂物用。楼板和楼…  相似文献   

13.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区直各委、办、厅、局:蔗糖业是我区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全区有56个县(市、区)种植甘蔗,有2000多万蔗农,90多户加工企业和10多万职工。特别是近几年,得益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市场糖价的合理回归,我区蔗糖业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甘蔗种植已经成为我区广大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蔗糖加工已经成为地方工业和财政增收的主  相似文献   

14.
张燕 《今日民族》2019,(4):42-43
<正>花腰傣民歌种类傣族花腰傣支系是新平世居民族之一,自称"傣雅、傣卡、傣洒",因其妇女服饰特征鲜明,腰缠多条花腰带,故名花腰傣。花腰傣在生产劳动、民俗活动,以及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歌,总是以歌明理、以歌抒情,生活已经诗歌化、艺术化。民间诗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古歌古歌实际也是史诗,它的想象力很丰富,中心情节和人物形象都非常鲜明。反映的生活场面要比其他民歌广阔。这类歌构思精巧,结构严谨,规模宏大,主要描写花腰傣祖先的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5.
卢向虎 《重庆行政》2021,(6):110-111
我国是全球第三大柠檬(含酸橙)生产国,柠檬种植主要集中在四川安岳、云南德宏、重庆潼南和万州、海南等地.安岳和潼南两地的柠檬种植面积86万亩,约占全国的57%;柠檬产量88 万吨,约占全国的38%,加上大足、遂宁、南充、广安等毗邻区县种植的柠檬,川渝毗邻区域柠檬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的比重至少达80%以上,具备共同打造"世界柠檬之都"的种植规模优势.  相似文献   

16.
傣家有句成语:“有摆(节日)要演戏,无戏不成摆”。这“戏”指的就是傣戏。 傣戏在德宏只有100多年的历史。1880年盈江土司刀盈廷让傣族知识分子将一些京剧、滇剧的剧本翻译成傣文,并由此将傣译内地剧搬上了舞台。  相似文献   

17.
正"这是‘桂柳05136’的母本,在这里生长了十多年了,而且早已‘子孙满天下’,全国推广种植面积超过1100万亩。"11月28日上午,在柳州市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的甘蔗良种基地里,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柳城综合试验站站长卢文祥指着面前有限的几蔸老甘蔗对记者说。接着,他就和记者说起了那几蔸甘蔗的前世今生。甘蔗是柳城的优势产业,也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过去,广西种植的甘蔗很多都是从我国台湾地区和美国、巴西等地引进。引进的甘蔗耐寒性和蔗茎耐贮性都比较差,特别是在气候较为寒冷的柳州,种着种着就会出现产量和糖  相似文献   

18.
5月17日上午,扶绥县委、县政府在县文化广场隆重举行“扶绥县2006年百台大马力拖拉机补贴(首批50台)兑现仪式”。当50名机手接过补贴后,兴高采烈地把新购置的致富“铁牛”开回家。机手吴瑞强站在自己的拖拉机前,竖起了大拇指“:政府的补助真是及时,这批大马力的拖拉机犁地深,最适应我们农民朋友的需要了!”据了解,扶绥县此次首批对农补贴50人,签订购机协议并已购机50台,落实补贴资金118万元。第二批补贴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当中。扶绥县是我区的甘蔗种植大县,近年的甘蔗种植面积保持在70万亩以上,甘蔗种植成为当地农民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为…  相似文献   

19.
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三年,在国民党反动派、傣族封建土司的压榨、摧残下,无法生活下去的不足万人的基诺族人民,在搓约的领导下,联合哈尼、瑶、拉祜、布朗、傣、汉等民族,以基诺山为中心举起了反帝反封建武装起义的大旗,战火燃遍今景洪、勐腊、勐海等西双版纳山区,威震中缅边境内外。先后发动了石干子、曼卡、江心湾、秧林、曼帕、冷尼河、帕尼、龙帕、倚帮及小勐宋、曼蚌、帮张等十数次大小战斗。他们以最原始的武器,最大的民族牺牲和顽强的战斗精神,纵横转战在深山老林之间,历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支持工业生产大跃进,保证工业发展有更多的原料,本会决定特今年棉花、苧麻、甘蔗种植面积计划适当扩大,棉花由原订计划120万亩扩大到127万亩,荣麻由原订计划30万亩(省委、省人民委员会1月20日指示)扩大到40万亩,甘蔗由原订计划5万亩扩大到8万亩。分配给各地的任务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