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对拉美经济不利的重要变化。世界经济将长期低增长,贸易增长低迷,大宗商品价格回升缓慢,外资流入减少,拉美地区经济由于动力不足而面临低增长的困难阶段。随着西方发达国家极右势力兴起,反全球化和反自由贸易的极端保守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给世界政治经济带来巨大挑战。拉美国家为继续实施宏观经济调整和改革战略,实现经济转型和持续增长,把发展与中国的合作关系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如何抓住拉美经济进入新转型期的历史机遇,把中拉合作关系推上一个新台阶,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应抓住这个战略机遇,开拓思路,采取恰当措施,有步骤地扩大中拉合作关系。坚持既定方针政策和已有合作机制,按照既定规划,继续落实双方已达成的合作项目,并正确处理"一带一路"建设与中拉之间现有合作机制之间的关系。鉴于拉美地区风险较大,中方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在推进与拉美国家合作时,都应采取积极、稳妥、慎重的态度,对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2011年,为了提升本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深化与亚太国家的经贸合作,智利、秘鲁、墨西哥和哥伦比亚4国成立了太平洋联盟.由于太平洋联盟具有经济总量较大、经济开放度较高的优势,且对外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其成立将给拉美经济一体化、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与此同时,太平洋联盟的成立也可能导致大国间的博弈更加复杂化,区域组织之间的竞争明显化,进而给拉美乃至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带来新的变数.中国应抓住大平洋联盟成立的机遇,积极与其发展自由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3.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对拉美地区、而且对西半球乃至全球环境质量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早在殖民主义统治时期,拉美地区的资源环境就遭到了破坏;在工业化时期,拉美地区资源环境状况加速恶化;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拉美地区高速发展的工业化时期基本结束,但由于全球化以及拉美地区缺乏对自然资源的有效管理,其资源环境问题仍在不断恶化。目前,拉美国家必须尽早实施地区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使资源环境不断恶化的局面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4.
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是拉动一国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21世纪以来,中国和拉美地区的经济往来显著加强,主要体现在投资和贸易两个方面。中国对拉美地区直接投资的特点体现为增速快、存量小、覆盖面在提高、内部方差在增加以及实业投资相对不足;中国与拉美地区双边贸易的特点体现为发展速度较快、贸易伙伴集中以及商品种类明确。本文分析了中拉之间投资与贸易的现状,提出中国对拉美的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了双边贸易的问题。通过对现有文献研究进行详细梳理,并结合2003—2014年中国与拉美8国的双边贸易和直接投资数据,采用面板模型对中拉在直接投资和贸易方面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中国对拉美的直接投资短期内对中拉贸易量没有显著影响,但从长期来看,直接投资会促进中国从拉美的进口,但会抑制中国对拉美的出口。结合上述研究结论与现阶段发展形势,本文从实体产业和虚拟服务业、微观监管和宏观法律制定等角度提出旨在促进中拉之间投资和贸易良性互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拉美地区有着深厚的资源民族主义思想传统和丰富的政策实践,往往对外国在该地区的资源投资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拉美资源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资源实施管控、单方面改变投资协议或法律框架、对外国投资企业设置更多限制以及土著民族对资源权利的诉求等。近年来,随着中国在拉美地区资源投资不断增多,投资安全问题受拉美资源民族主义思潮和政策的影响也日益加重,中国国家主导性投资遭受质疑,中国企业在一些拉美国家的投资项目遭受挫折或损失。对此,中国应通过积极的公共外交改变拉美国家对中国投资的负面认知,提高环境和劳工标准,通过合作方式减少文化障碍和规避政策风险。  相似文献   

6.
柳明  王发军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4):14-19,79
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影响力的上升对于拉美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中拉贸易为拉美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中国在拉美投资的增长有效地弥补了拉美投资的不足。中国在拉美地区的贷款更多倾向于被国际金融机构忽视的"高风险国家",是对世界银行和美洲开发银行在该地区贷款的有益补充。中方贷款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政治附加条件较少,并且多用于拉美亟需的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有利于促进拉美经济的长期发展。本文最后对中国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在拉美地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杜鲁门政府摒弃了二战期间美国给予拉美国家经济援助的承诺,加强在这一地区的资本输出和自由贸易。艾森豪威尔政府进一步确定了"重贸易轻援助"的经济政策,却遭受拉美国家的反对和本国的争议。随后,艾森豪威尔政府三次调整政策,逐渐放弃了"财政保守主义",不断加大对拉美的经援力度。为了抑制西半球的革命形势,肯尼迪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援助计划,同时扩大在拉美的投资和贸易。总之,促进自由贸易和投资、扩大对拉美经济的影响力始终是美国对拉美经济政策的核心;只是随着国际和地区局势的变化,美国对拉美的经援政策和美拉关系会出现周期性调整。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关于拉美和加勒比形势的国际研讨会是目前国内涉及该地区的水平最高的论坛.历史上,这个论坛由我院国际学部主办,现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拉美所及其合作方承办.论坛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三年前经合组织加入了该论坛,今年安第斯发展集团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加盟了该论坛,这使得论坛在中国和拉美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双方的政策制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论坛的机制化,该论坛将会越办越好,水平也会越来越高.中国社科院会一如既往地支持该论坛,争取将它办成一个品牌,使之成为联系中国和拉美及加勒比地区的一个纽带,变成两个地区人民向全世界发表自己声音的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9.
美国布什政府对拉美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前任总统里根在两届任期内,极力对拉美推行强硬政策。他的目的是,遏制苏联和古巴势力在拉美的发展,消除古巴的影响,推翻尼加拉瓜革命政权,消灭萨尔瓦多游击队,扩大美国在拉美的军事实力,恢复它在拉美地区已衰落的霸权地位。然而,里根的强硬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他的许多作法受到拉美各国的批评,造成拉美国家对美国的严重离心倾向。因此,布什就任总统后,在美国对拉美政策上,在同其前任保持一定连续性的同时,对某些具体作法作了一些策略性调整。一、布什政府对拉美政策的实施及成效布什政府对拉美政策的重点集中在中美加勒比地区、债务问题和毒品问题上。在布什就任总统近一年半的时间里,上述问题取得了有利于美国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拉美"开放的地区主义"与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放的地区主义”是 9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新特点。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转变是拉美出现“开放的地区主义”的外在必要条件 ,拉美的民主化进程和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是其产生的内在推动力。拉美经委会在总结 90年代拉美一体化新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开放的地区主义”战略思想 ,以指导拉美一体化继续朝着具有“开放性”的地区一体化方向发展。一体化模式的转变和中国加入WTO ,为中拉经贸关系发展提供了机遇 :中拉同属WTO成员 ,这就扫清了双边贸易中的许多障碍 ,为中拉贸易创造了互利的外部环境 ,双方存在着扩大经贸关系的巨大潜力 ,有利于中拉经济技术合作和相互投资。同时 ,对中拉拓展经贸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带来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自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美国对拉美政策奉行“新门罗主义”,加大了对拉美国家的干预,反映在经济、政治和安全等领域,如鼓噪“美国优先”,大打“贸易牌”“移民牌”,使前任奥巴马政府与古巴关系正常化的努力出现全面倒退,甚至拒绝承认委内瑞拉民选总统马杜罗而另行“任命”一个代理总统瓜伊多等。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拉美政治、经济格局也经历着深刻变化。中国、俄罗斯等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落地生根,深化了中拉政治、经济互信;俄罗斯强硬支持委内瑞拉加剧了美俄博弈,导致美国“后院失火”的可能性增大,迫使特朗普深度调整美国对拉美政策。这一政策调整对美国究竟意味着全球战略扩张还是战略收缩,值得探讨。特朗普的拉美政策不仅会影响美拉关系及美拉双方的发展,也将影响中拉关系的发展。本文尝试对美国“新门罗主义”拉美政策的现状、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并考察其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拉美各国人民特别是这些国家的进步力量和共产党受到极大鼓舞。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中共与拉美各国共产党的关系比较密切。到1960年,拉美22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中,有18个党与中共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关系。60年代初期,拉美共产党虽然与中共有分歧和争论,但仍与中共维持着正常往来。1965年至70年代后期,由于拉美大多数共产党在国际共运大论战中支持苏共立场,中共与拉美多数共产党的关系恶化和中断。与此同时,从拉美老共产党分裂出来的新党陆续与中共建立起党际关系。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和改革开放开始之后,大多数拉美共产党与中共恢复和发展关系,中共也调整了与拉美新党的关系。无论是与拉美老党还是与拉美新党的关系,中共都遵循中共十二大确立的“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党际关系四项原则。此后,中共在党际关系方面,又突破了主要与共产党交往的传统,开始尝试与拉美民族民主等各类政党开展交往并取得重大突破,党际交往逐步由外延向内涵转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持续快速发展引起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警惕,美国采取多重手段公开阻扰中拉合作,包括在拉美事务上频频发表反华言论、加大打击拉美左翼政权、拉拢右翼政权组建"反华阵营",并警告与中国新建交的拉美国家。特朗普政府施压手段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拉美国家对华态度有所调整,但从长远看,基于中美关系、美拉关系及中拉关系的本质特点,未来中拉合作仍将保持良好势头。不可忽视的是,美国将继续阻扰中拉关系发展。中国应妥善应对中拉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保证中美拉三边关系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2012年5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国际问题)在北京新闻大厦隆重召开。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品牌之一、中国唯一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问题年度国际论坛,本论坛从2005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此次年度论坛的主题是  相似文献   

15.
欧洲、拉丁美洲和中国的文化与社会保障改革取向存在差异性.与西欧相比,拉美和中国之间的相似性更多一些,例如低收入的经济背景、积累性质的融资模式、个人账户的引入等,其改革效果也存在一些相似性.例如覆盖面狭小等.中国和拉美社保覆盖面狭小的原因在于传统文化存在较大差异性,即拉美缺乏储蓄文化,其社保改革之后"对等原则"的引入并没有为提高覆盖率和遵缴率作出很大贡献,但对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进行分析和对比之后发现,在浓厚的储蓄文化背景之下,中国社保覆盖率狭小的原因正是由于缺乏"对等原则"因素所致.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保制度中"对等原则"效果截然相反.鉴于此,本文认为,如果将目前统账结合制度改造为大账户制或名义账户制,将个人和单位缴费完全划入个人账户,覆盖率和遵缴率就会像住房公积金那样立即提高,实现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Between 1961 and 1972, Latin America came to capture India’s diplomatic imagination. Officials within India’s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identified strengthened ties with the region as a way to augment, restrain, and transcend the Non-Aligned Movement, further India’s international prestige and political influence, spread Indian culture, and bolster India’s economy. India’s interest in Latin America climaxed after Prime Minister Indira Gandhi prioritised the region and Pakistan strengthened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Panama in autmn 1967. Yet uncertainty over the internal realities of Latin America hindered any Indian pivot. In the end, India’s aspirations for Latin America failed to materialise.  相似文献   

17.
柳明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2):3-9,14,79
在当前经济制度背景下,欧债危机主要通过贸易、投资和金融等机制影响拉美经济:欧盟需求不足可能使拉美国家的出口收益减少;欧盟信贷额度下降、股市波动、资本流动性减少,会减少对拉美国家的投资,导致拉美国家投资不足和金融市场不稳,对拉美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也会产生消极影响。面对危机,拉美国家的应对策略并非临时的或短期的政策,而是从长期应对危机的历史中汲取了经验和教训。拉美国家实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灵活的浮动汇率政策,通胀处于可控水平,银行监管适当,整体债务水平较低,加上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和经济运行状况总体良好等因素,为拉美国家抵御欧债危机的冲击发挥了相当大的减缓作用。但是,欧债危机对拉美经济可能会存在长期效应。中国与拉美的贸易为拉美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中拉关系中还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未来中拉之间的战略依存度将越来越高,经贸往来也将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offers a general accoun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tudies (IR) in Latin America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IR thinking in the region, an inventory of IR theory courses in seven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Argentina, Brazil, Chile, Colombia, Costa Rica, Mexico, and Trinidad and Tobago), and an analysis of journal articles selected from five specialized IR journals in Latin America. Although considerable U.S. influence upon the ways in which IR is approached in Latin America is made apparent through this narrative, the specific context in which IR studies have evolved in the region has substantially altered the content of U.S. IR discourse. Therefore,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possible contributions of Latin American IR to Anglo-American perspectives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拉美地区历来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位置。长期以来,美国视拉美为自己的“后院”,在拉美拥有独一无二的主导权和影响力。特朗普政府执政后,公开祭出“门罗主义”的旗帜,大幅度调整对拉美的政策,展现出更公开的干涉行径、更浓厚的利己色彩、更明显的分化企图和更强烈的排外取向,意在将拉美打造成一个政治上亲近美国、经贸上依赖美国、安全上不威胁美国的“后院”。短期看,特朗普政府对拉美的政策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拉美的掌控有所强化。但长期看,美国和拉美地区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和冲突并未完全纾解,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甚至存在进一步被激化的可能性;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对拉政策的调整还加剧了大国在拉美展开战略博弈的风险。特朗普政府的拉美政策如何进一步演变和发展,美拉关系如何变化,这些课题值得中国学界高度关注并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With all-rou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Latin America ready to take off, and with a promising China-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Cooperation Forum becoming a high-level dialogue mechanism. China-Latin America relations are poised to be further deepened and elevated,which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ie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