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电研究,已引起世界医坛的极大关注。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单胃胃电的频率、振幅相继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对复胃动物胃电慢波的特征研究甚少,尤其是对复胃胃电慢波的相位差、活动指数,反应面积等指标,至今尚未涉及。为拓宽胃电的研究领域,以期为兽医临床建立胃电图学奠定基础,特开展本项实验。  相似文献   

2.
家兔脾虚证动物模型胃电图研究魏彦明,瞿自明(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070)(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胃电图是应用体表电极描记胃电活动的电生理检测方法。长期以来,医学工作者一直在研究胃电图和胃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探讨将胃电图作为反映胃运动功能的手...  相似文献   

3.
用四氯化碳(CCl4)制备鸡急性肝损伤病理模型 ,检测了试验鸡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 活性,并观察了光镜下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结果,肝损伤模型组血清GPT和 GOT活性分别为 21.66±0.21 和 291.54±15.13 U/L,而三征肝泰预防组则为 17.92±0.30 和 196.77±27.42 U/L,三征肝泰治疗组为 16.90±0.27 和 197.63±23.58 U/L. 2 组的肝病理学损伤比模型组也明显减轻. 提示,中药制剂三征肝泰对CCl4引起的鸡肝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甘肃省中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下,我们对病模山羊的胃电图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动物:试验山羊源于市场,公2只,母11只。每天均喂青草,饮水不限,先健康观察1周后,随即转入正式实验。 2.试验器材:EGG-2B胃电图仪1台,合肥兴华仪器厂产;ZC-1AgCl圆盘蝶状电极3对,浙江大学产;无水乙醇、生理盐水棉球、橡皮膏若  相似文献   

5.
内脏大神经封闭对草食家畜胃肠弛缓的治疗试验王凯,彭永鹤(青海畜牧兽医学院西宁810003)(西宁市奶牛场)草食家畜胃肠弛缓(包括反刍动物的前胃弛缓和马属动物的肠弛缓)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舍饲的奶牛及黄牛,常发生前胃弛缓,有些地方牛的前胃...  相似文献   

6.
牛真胃移位包括真胃左移位和真胃右移位。前者是指某种病理因素诱发下真胃从其在腹腔右侧的正常位置移到腹腔左侧,停留在瘤胃和左腹壁之间,后者是指在病因作用下,真胃在腹腔右侧向上浮动,超出它的正常位置,然后又施转90~180度,故真胃右移位有时又称为真胃扭转。 本病主要见于奶牛,特别是产后1个月以内的母奶牛。以往由于对本病缺乏认识,故临床诊断率不高。笔者1978年曾遇1例奶牛真胃左移位,是在病畜死后剖检时才确诊的。近年来,对此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型和表型的分布,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PCR方法对从奶牛乳腺炎乳样中分离的3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耐药基因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7种药物的敏感性。PCR结果显示,fos A、erm B、erm Cb、aph(3′)-IIIa和lin A/A′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51.52%、87.88%、100%、100%和6.06%;未检测到mec A、fos B、fos C、tet M、erm Ab、msr A、msr B、mef A、aac(6′)-Ie+aph(2″)、ant(4′)-Ia、van A、van B、van C1、van C2/3等14种耐药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磷霉素最为敏感,敏感率高达100%,磷霉素可作为临床备用药物;对红霉素的耐药现象最为严重,达到了93.94%;对氨苄西林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达到72.73%。相关性分析表明,fos B、fos C基因型和磷霉素耐药表型一致;红霉素耐药占比为93.94%,与erm B基因(87.88%)、erm Cb基因(100%)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8.
奶牛真胃变位在临床上分为左方移位和右方变位。左方移位是真胃通过瘤胃底部从腹腔的右侧移至腹腔的左侧,置于瘤胃与左侧腹壁之间;右方变位是真胃仍在右侧腹腔,只是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顺时针或逆时针转位(即向前或向后转位),称为真胃扭转。近年来,由于集约化饲养,真胃变位有明显增多的趋势。1984年以来,笔者遇奶牛真胃移位27例,经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一)症状 真胃左方移位发生较缓慢,症状缓和。高产母牛分娩后发病较多。病牛食欲减少,粪便量少呈稀糊状,有时便秘或拉稀,并带有粘液。产奶量随食欲减少而降低。体温、脉搏、呼吸无明显异常。两侧肷窝下陷,左侧特别明显,在左肷窝触压瘤胃,往往不易触摸到,且感瘤胃与左侧腹壁之间有间隙,瘤胃蠕动音弱而短。在左侧肘突与肩关节水平延长线上倒数1~3肋间听诊并同时叩诊,可听到类似敲击钢管的音响。病状较剧者,左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针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毒株的灭活疫苗,选用本实验室分离的分离株SMU-Z6/1a/SC/2016和SMU-DJ2/1d/QH/2015与201佐剂制备BVDV水包油包水灭活疫苗免疫BALB/c小鼠或奶牛,并通过抗体中和试验、抗体交叉保护试验及ELISA方法对免疫后的抗体消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分离株SMU-Z6/1a/SC/2016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小鼠后产生的中和抗体相比分离株SMU-DJ2/1d/QH/2015制备的灭活疫苗高,最高值为1∶177;抗体交叉保护试验表明,SMU-Z6/1a/SC/2016灭活疫苗免疫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保护分离株SMU-DJ2/1d/QH/2015;而SMU-Z6/1a/SC/2016灭活疫苗免疫奶牛后抗体效价最高值为1∶1 413,且高于商品化疫苗组。基于分离株SMU-Z6/1a/SC/2016 E2重组蛋白建立的ELISA检测结果表明,SMU-Z6/1a/SC/2016灭活疫苗也能刺激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且整个试验过程中均高于商品化疫苗组,该结果与抗体中和试验结果一致。结果表明,以分离株SMU-Z6/1a/SC/2016制备的灭活疫苗可刺激不同动物机体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这为我国BVDV灭活疫苗的研制和疫苗候选株的筛选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有关动物血清、奶牛类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我们用人医诊断试剂采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和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进行了猪、奶牛血清HBsAg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经试验确认在广泛使用青霉素治疗后,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为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乳汁中病原菌的存在,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但细菌的检出不能就作为奶牛健康与否的唯一标志,奶牛乳房炎的发生与否,除与病原菌存在有关外,动物机体抵抗力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至关重要;由于葡萄球菌、链球菌对氯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甚为敏感,因此,目前在临床上发生葡萄球菌、链球菌性奶牛乳房炎时可首选此类抗菌药物来进行治疗,同时还须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卫生条件,以提高动物机体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2.
近十多年来,对胃肠电活动的研究进展较快,并正在逐渐向临床应用阶段过渡。我国在胃肠电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胃和小肠部位,对结肠的电活动,国内研究报道很少;国外由于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不同,结果很不一致,很多地方还不清楚,因此,我们用9只狗,作了77次,318小时的实验,观察了结肠电活动的特征。(一)实验方法 选用体重8~13kg的成年健康杂种狗9只(雌性7只,雄性2只),经驯服、驱虫后,用异戊巴比妥钠(30mg/kg)静脉麻醉,按外科常规方法,在耻骨前沿行腹正中切口,从结肠起始部至直肠,沿肠壁纵轴在浆漠表面埋植4对Ag-AgCl双极电极(每对电极的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为0.5cm,电极银片的直径约1mm,银片高出  相似文献   

13.
奶牛亚硝酸盐中毒一例1992年12月18日,我院收治一例5岁黑白花奶牛,因食煮熟的、在锅内已放置3天的胡萝卜约3kg和冻了经暖化后的甜莱根约5kg引起的中毒病,经临床诊断为亚硝酸盐中毒。症状体温38.5℃、脉搏126次/分,呼吸40次/分,瘤胃蠕动音...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常规染色体制片技术研究了中国肝片吸虫的染色体核型,发现该虫染色体数目是3n=30,其核型构成是:1套大型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3套中型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1套中型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3套小型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2套小型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测量了该型虫卵和虫体的 大小值,虫卵为151.78±7.67×79.48±3.61μ,虫体是28.83±3.63×10.57±5.49mm。并与欧美等国的二倍体型以及日本的三种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1990年8月,我们在临床遇到有3例奶牛发生夹竹桃中毒,经治疗而获痊愈。临床症状 病牛以心律不齐、出血性肠炎为主要特征。患牛不吃青草,反刍停止,瘤胃蠕动减弱,粪便起初稀薄,病后第2天开始下痢,带有粘液和血液。到病后期有1头牛完全排凝胶状粘液,  相似文献   

16.
1986年10月30日,尹庄乡王某的一头母牛来院就诊。临床检查,体温38·6℃,脉搏120次/分,呼吸平稳,眼结膜轻微充血,鼻镜干燥无汗珠,瘤胃蠕动极弱,三胃音和肠音微弱,腹围无异常,触诊也未发现特殊症状。为查清病情令其住院观察。当日下午开始出现阵发性的凹腰、起卧不安、频频排出少量带粘液的粪球,不断摆尾,以后表现持续性的凹腰。直肠检查,发现右腹中下部有不易移动的硬物。 11月1日晚,用2.5%静松灵5ml肌注麻醉,于右腹部打开腹腔,入手检查肠管,直接触到的肠管未发  相似文献   

17.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昆明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一次攻毒组(S组)12只、连续攻毒组(M组)3只和对照组(C组)12只.S组和C组小鼠于第1d分别接种RPMI1640培养液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细胞培养毒,M组小鼠于第1、7、14、28、35d连续进行PCV2接种.S组和C组小鼠分别在接种后第7、14、28和42d各处死3只,M组小鼠在接种后第42d全部处死,分析其增重、病毒组织分布、抗体水平、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C组小鼠体重增长速率大于S组和M组,S组又明显高于M组;S组和M组小鼠体内存在病毒复制,而C组小鼠体内无病毒复制;S组和M组小鼠均产生PCV2抗体,但M组小鼠抗体水平明显高于S组,C组小鼠未检测到PCV2抗体;S组和M组小鼠有明显的病理损伤,其中淋巴结损伤最严重,C组未发现病理损伤.结果表明PCV2可以成功感染SPF昆明小鼠.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采用中西合成药物白痢灵,首先对雏白痢沙门氏杆菌冻干菌株C79-1(中监所供)作了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比土霉素、痢特灵等对照药物效果显著。7日龄288白色来航鸡,腹腔注射白痢灵,LD_50为582.44±128.3毫克/公斤体重。500只实验雏鸡和20000余只田间防治雏鸡试验表明,预防保护率可达97.9%,治愈率为95.1%;与目前常用药物土霉素、痢特灵相比较,防治效果非常显著。其远期效果观察,比对照组体重平均增重高27.7%;具有促进雏鸡生长发育、效果确实和无副作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强力霉素给绵羊单剂量静脉注射4mg/kg体重,药物转运符合三室开放模型,消除半衰期(t_(1/2β))为153.9±39.1分钟,中央室分布容积(Vc)为0.15±0.04L/kg,表观分布容积(VB)为2.36±0.59L/kg。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福州市野生动物园内不同源性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现状及亲缘情况,进而指导兽医临床合理用药,并对控制耐药性传播提供理论依据。用微量肉汤法对6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PCR法检测VanA、VanB、VanC1和VanC2/C3基因,并采用重复基因外回文序列PCR分析技术(REP-PCR),对分离自不同源性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进行基因多样性研究,比较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福州市动物园内不同源性肠球菌分离到VRE共41株,耐药率高达100%,其中红霉素(100%)、土霉素(97.58%)和氯霉素(86.67%)耐药率最高;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敏感率分别为92.12%和84.85%;万古霉素相关耐药基因VanA检出率为4.88%,VanB基因检出率为17.07%,VanC1基因检出率为31.71%,VanC2/C3基因检出率为39.02%;REP-PCR分型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菌株大致可分为2~3个型,其中,分离自动物园环境的H2和H3、H1、H8和H9及分离自动物园不同动物的M9和NL6、MH5和MH8、M3、BM3和L6具有100%同源性。结果表明,动物园内肠球菌整体耐药情况较严重,耐药基因VanA、VanB、VanC1和VanC2/C3基因与多重耐药具有相关性;动物源性、环境源性和人员性VRE之间发现同源性100%的菌株,可能存在同一菌株的垂直克隆传播,不同源性VRE之间存在一定的流行病学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