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并非无矛盾、无分歧、无裂痕社会,和谐社会也不是无冲突社会,任何社会都是以矛盾和冲突为特征而不断完善并发展的。法治原则作为和谐社会的本质目标和基础,可以保证和谐社会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防止社会的无序化和无序状态。社会中大量存在的矛盾必须积极主动地去正视和化解,而化解矛盾不论用什么方式,都只有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才能达成或保持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些年来,江苏省江都市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人大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3.
<正>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充分发挥法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这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实际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的新的重大课题。法制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法制与精神文明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两者都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同属于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范畴,通过不同途径共同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两者都以共产主义思想作为共同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说,两者的目的都是一个,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者的发展并行不悖。总之,二者的一致性,实质上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领域中不同部分间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这种相互  相似文献   

4.
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是由中国人民包括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其他社会阶层人士共同做出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无产阶级作为革命领导阶级,带领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第十二条 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证》2006,(11):1-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胜利闭幕.这次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强调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7.
民族区域自治,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根本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最好政治形式。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原理和中国民族关系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增强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的团结,走各民族共同繁荣之路,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自身建设中,思想政治建设是核心和根本。换句话说,思想政治建设是带动参政党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机关建设的根本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思想政治建设的主题是同心。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同心是源于共同政治文化背景的思想政治认同,是在广泛的政治联盟中始终坚守的思想政治底线,是基于共同政治价值取向形塑的思想政治意识。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其与执政党的政治共识是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理论建设、践行政治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和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过程之中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思想政治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为指导,在政治方向上引领同心、增进认同,在政治文化中涵育同心、扩大共识,在政治协商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相似文献   

9.
<正>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全党日程的时机已经成熟”;“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在党的领导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党的十三大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也就是我们改革和完善我国检察机关领导体制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因而,我国检察机关实行的领导体制必须充分反映我国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在依法治国领域的创造性运用.习近平法治道路思想的形成,对于党领导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核心要义,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为基本原则,回应法治建设的中国问题.法治道路的实现方式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为总抓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艺术的领导     
不难发现,在行政管理学的各种教科书中,都有专门论述领导艺术的内容。然而,有关艺术的领导问题,至今尚未涉及。其实,艺术的领导是客观存在的,是行政管理学的重要内容,是未开发的“处女地”。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领导艺术固然重要,但艺术的领导更加重要,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人民的公仆,须有高水平的艺术的领导,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威信。所以,研究和探讨艺术的领导的问题,无论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行政管理学,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或是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要论专递     
搞好社会治安是全党的共同责任江泽民在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上强调,搞好社会治安是全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和党政主要领导,都要切实承担责任。要严格实行维护社会治安的部门和单位领导干部责任制。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抓好本系统参与社会治安的工作。对于不重视社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十二条 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  相似文献   

14.
苏联宪法第130条规定,苏联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共同生活规则.社会主义共同生活规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依照共产主义道德所树立而未经法律明文规定的人们相互关系的规则.这些规则虽然不是民法的渊源,但是在适用民法规范方面具有巨大的意义,这是苏联民法学者一般都承认的.究竟有些什么重要意义呢?拟从下面几点试作比较具体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刘光 《政法学刊》2002,19(2):14-18
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法律篇》的共同追求都是社会的和谐。前者揭示了全人类和谐的一些基础条件,后者则是国家和谐的设想,两者在对社会和谐的追求上是共同的,并不矛盾。社会主义国家因是人民当家做主、无势均力敌的对抗性矛盾也必定走向和谐。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方式和手段。所以,我们要把和谐的理念纳入法治之中,逐步克服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和谐的因素,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法治。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有什么特点?是否要照搬西方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这是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必然会遇到并且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我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逐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是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这项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在这项制度的政治格局中,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和执政党,其他的八个民主党派是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过程中,在诸多重大问题上要通过民主协商、亲密合作、科学决策、互相监督等来运行,以达到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崇高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四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已公布施行一年多了.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执行这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其它方面的发展,全国安定团结、欣欣向荣.实践证明:新宪法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合乎国情,顺乎民心,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宪法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总的指导思想,全面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人民民主权利,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完  相似文献   

19.
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是关键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目的,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一体化建设是基本方式. 2月16日出版的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文章指出,要坚持法治体系建设正确方向,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证人民...  相似文献   

20.
作为建立和维持一定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的社会调控手段——法律与道德,在内容上既有一定程度的重合性,在功能上又具有互补性,两者彼此协调、相辅相成。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更赋予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共同的社会基础与经济基础,共同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两者的内在一致性和协调性理应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在当今的社会主义中国,它们却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特别是中国经济文化与世界接轨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裂痕”日益显露,这一切都给转型中的国家带来了不可预测的动荡与不安。因此,如何将法律与道德在人们心理上协调一致,无论对治国方略中的法治还是德治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