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形态协商民主的缘起与内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形态协商民主继承了置身于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这种规范描述之外的中国政治文化的文明成果,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现代社会这一政治生态环境中民主政治成长的生态特征。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形态协商民主运作的主要渠道,是中国共产党协调国家与社会发展,巩固其领导地位的重要组织形式与政治形式。人民政协对协商民主的发扬是对现代民主政治范畴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存在着许多契合于现代协商民主的思想因子。传统优秀政治文化为中国形态协商民主建设保留了深厚的文化基础,近代政治文化为中国形态协商民主建设移植了丰富的精神资源,现当代政治文化为中国形态协商民主建设提供了系统的理论资源。发掘契合于现代中国形态协商民主的政治文化资源,对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政治稳定与民主政治发展是辩证的统一体,现代社会政治稳定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发展的。政治稳定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前提条件,而民主政治又是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我国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社会长治久安,必须把政治稳定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统一起来,同步发展,防止二者相背离的倾向,特别是要抓好二者的结合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同时,要注重克服、化解影响和制约我国政治稳定,发展民主政治的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中国农村村级治理中,文化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影响深刻。特别是传统文化中的文化遗存依然根深蒂固,现代民主政治的治理体系和模式需要充分利用和重构当前中国农村村落文化中存在的很多合理因素,去粗取精,实现农村村级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5.
刘晓洲 《理论视野》2013,(12):49-52,63
民主是构成现代政治合法性的重要因素,其原则是平等。现代民主国家中同时存在发达的科层组织,其原则是等级。现代民主国家将民主与科层制结合在一起,来实现良好的政治和对多元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人类历史上关于民主的思想与实践异常丰富。现代中国与西方的民主在本质上也有差异,认为:西方民主政治是以契约理论为支撑的契约民主。中国的民主政治是以共同体为目的而形成的德性民主。通过比对这两种民主,凸显中国民主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协商民主探析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现代民主中的协商政治理论与实践是一个值得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协商民主政治作为民主政治的一种具体形式在中国的现实可行性,探究了中国协商民主政治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并从丰富和改善我国民主政治实践的视角,提出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推进协商民主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民主既是一个备受关注也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但是,其本质归根结底是要解决"人"和"事"这两大问题。出于对民主的不同认知,衍生出不同的民主形态。基于此,检视现代民主形态的主要类型成为分析现代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从主体维度看,可以分为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从内容维度看,可以分为政策民主与选举民主;从功能维度看,可以分为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现代国家的政治实践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都不可能过于依赖某一种形态而天然地排斥另一种形态。对于中国而言,形成协商与票决相结合的复合型民主是其战略选择。这不仅源于对单一民主形态之不足的有效克服,还是由中国的权力结构及民主使命等中国语境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根据自身国情构建的协商民主政治模式。是一种将现代民主政治机理与中国民主政治实践结合起来的新型政治模式。这种协商政治模式既体现了协商民主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反映了非对称权力制衡的发展趋势并蕴含了共识民主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0.
古代民主即古希腊民主的基本理念是"人民的统治"或"多数人的统治".现代民主的基本理念是国家权力来自于人民,国家政权必须产生于人民的选择.在现代民主中,人民的选择又有自由民主与人民民主两种基本类型.它们的价值原则、政治形式不同.各有优势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但都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中国式民主即现代民主两种基本类型之一的人民民主.目前海外学界、政界之所以对中国式民主褒贬不一,一是人民民主制度尚不完善;一是西方学者基于其自由民主的价值原则、政治模式来衡量中国的人民民主;一是我们自己的理论建设滞后于形势发展,人民民主的正义与道义未能得到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11.
约束与创新: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协商民主不是民主实现形式的唯一途径,有一系列因素制约着中国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中国协商民主制度的植入性,决定了协商主体的多元对立、一元主导特征;中国协商民主制度面对的当代国情,决定了协商只能作为民主实现形式之一;中国协商民主制度的现有格局,决定了制度建设的渐进性。只有在充分而且深刻认识这些约束性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创新性地建设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2.
民主政治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存在形式。现代民主政治主要有两种实现形式: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和(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主权在民,核心是委托授权,基石是权力分立与制衡,政党制度是两党制和多党制;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国体是先进阶级的代议制度(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政府的行政根据是先进阶级的方针政策,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政党制度是一党执政、多党参政,各参政党(民主党派)的主要特征是目标趋同性、政治参与性、成员精英性和基层松散性。  相似文献   

13.
1990年冬,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和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联合召开了理论讨论会,主题是剖析现代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表现、实质和危害,弄清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分歧。  相似文献   

14.
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作为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两大主体内容,在不同的制度框架内具有不同的本质意蕴。本质相同的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具有一些形式上的差异,因此,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调发展。实现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协调发展,既需要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能力,也需要不断丰富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制度内容与表现形式,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徐化影 《学理论》2010,(12):10-11
民主,代表着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文明化程度,是现代国家的一个基本标志,是现代公民的普遍追求和基本权利。但在对民主的认识上依然存在着一些需要廓清的基本问题,厘清这些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不可或缺,民主的形式之惑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6.
吴奋超 《学理论》2014,(7):47-4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伴随着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而逐步成熟和完善起来的,是党领导人民的伟大创造,从一开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实践经验,区别于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需要充实丰富协商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7.
<正>现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协商民主实践要远远早于这个时间。"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点。——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度和广度。"在中国的现实政治生态中,基层社区是协商机制生长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32)
网络民主是网络技术催生的一种现代政治模式,网络民主之所以在当今中国社会快速发展,其推动因素在于人们对于深度民主的真挚诉求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对该诉求的满足。它具有广泛性、深刻性、便捷性和廉价性的特点。网络技术对于我国民主发展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其局限性,我们应该从加大信息扶持力度、提升公民参政意识、建设网络伦理、完善"网上政府"和网络立法等几个方面,引导我国网络民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周健 《党政论坛》2010,(21):29-30
现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协商民主实践要远远早于这个时间。“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点。——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20.
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主题,设定了中国自近代以来各种思想理论、政治力量、社会运动的历史价值和现实命运,规定了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基本路径。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发展经历了民族自决、人民认同和人民参与三个阶段。经过长期实践和反复探索,中国人民已经成功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历史和国情,体现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民主政治道路,或者说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新的民主政治模式。这个模式就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它对于中国民主发展的重大意义,丝毫不亚于“三权分立”对于西方民主、美国民主的重要性。中国民主政治就是在这三者的统一中运行的。了解这种“三位一体”是了解和认识中国式民主的关键。中国的民主政治还要继续发展,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要通过持续和稳健的政治体制改革来促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必要的、重要的,但要遵循三条原则:确有必要,经过实验,逐步推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