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指数:和谐社会发展的新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芳 《新东方》2006,(3):39-41
各地“两会”陆续闭幕,出现耐人寻味的变化:幸福指数被普遍纳入地方发展目标,成为创建和谐社会的新指标。一、什么是幸福指数幸福指数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他认为,幸福=效用/欲望。我国有学者指出,幸福指数应是一个包括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环境保护六类构成要素在内的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简单来说,幸福指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幸福感的量化,或者说是生活质量的高低值,主要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和主观偏好对于自身生活状态所做出的满意程度方面的评价。在我国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表…  相似文献   

2.
“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对来自155个国家及地区数千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将自己的生活满意程度以1至10评分,得出幸福指数。以丹麦为首的4个北欧国家,在“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和地区”中占头5位,原因是这些国家人民生活富足,但经济高速增长、社会财富大幅增加的中国却位列125。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态、一种体验。幸福指数,即人们对工作、生活和环境等体验和感觉的一种评估的函值。对基层官兵而言.幸福感就是对军营生活环境的满足、工作岗位的认同、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说,官兵幸福指数的高低.与其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单位风气息息相关。官兵幸福感的强弱以及幸福指数的高低,对融洽内部关系、促进各项任务完成、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幸福指数是衡量这种感受的主观指标。当前,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以改善民生为重,提升民政对象幸福指数。本文结合青岛的实践,谈一点个人之见。  相似文献   

5.
一、OECD的幸福指数的背景和内容 (一)OECD幸福指数的特点 2011年5月24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巴黎发布一项名为“幸福指数”的在线测试工具,普通民众可以就物质条件和生活质量等11个方面对个人的重要性对自己国家在这方面的表现进行排序,然后得出的指数可以用来衡量民众对生活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经济成分无疑是最本质、最核心的因素之一。虽然幸福指数和国民收入间并不一定会表现出线性的关联,物质生活的改善也不一定带来精神生活的改善,甚至还可能出现精神生活恶化的特例,但从整体上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越高,人们所普遍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越高。在生产力和人均收入还未充分发达的情况下,通过经济增长来改善收入(国民收入及家庭可支配收入),仍然是改善人们幸福程度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王振雷 《群众》2011,(7):96-96
GDP是衡量国富的标准,但不能简单地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也不能就此衡量社会福利水平和人民的幸福程度。近年来,在告别GDP崇拜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纷纷让“幸福指数”闪亮登场,把“幸福指数”纳入到各级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中,这既是对官员考核机制和形式的创新,更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探索,也折射出“以人为本”为根本要求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环球·报告     
《创造》2012,(4)
联合国首发全球幸福指数报告 联合国首次发布“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比较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幸福程度,首3位分别是丹麦、芬兰和挪威,平均得分达7.6分。最不幸福国家集中于受贫穷和战火困扰的非洲国家,包括最低分的多哥,得分仅约3分。中国香港排名67位,中国内地则排112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幸福指数”这个词不仅在坊间传扬,而且在我国一些省、市还写进了党政的施政纲领,及至国家也在酝酿制定公民的“幸福指数”。今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回答记者有关民生问题时说道:“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幸福”。“幸福”历来是民众的愿景,而今“幸福指数”的提出,自然会成为民心所向。不管辞书上对“幸福”有多少种解释,直白说即是生活美满,心情舒畅。这应该是人们对“幸福”的“共识”。“幸福指数”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综合概念,GDP的增长不是唯一,它涵括了民主法治、经济收入、健康水平、人际关系、安全感以及工作满意度诸多因素。公平正义的缺失、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生态环境的恶化,必然导致幸福感的下降。也由于人们生活的地域不同,其身份、经历、地位、年龄以及人生目标也存在差异,对“幸福”的认知自然也不会相同。今年一月我省两会,三月全国两会,无论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代表、委员建言的热点,抑或落实一件件有关民生的议案、提案,无一不彰显着浓浓的民本气息,即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真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上海人大月刊》2007,(11):33-33
医疗有保障、居家可养老……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生活在上海的老年人,“幸福指数”正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1.
连续两年,杭州被有关机构评为全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两年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行为科学研究中心与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合作,对全国各大城市进行了一次幸福指数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杭州人幸福指数最高。2005年,该联合机构再次对“城市幸福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仍是杭州人的幸福感最强。“人间天堂”,处处洋溢着幸福的味道。困难群众沐浴“春风”一座城市和谐、幸福的前提是困难群众要幸福、快乐。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受下岗、失业、重病、残疾等因素影响的困‘难群众,并把其生产生活问题作“为七大问题”之首来破解。…  相似文献   

12.
浏览器     
《乡音》2006,(11)
“幸福指数”的由来《新民周刊》:作为衡量人的幸福快乐的标准,GNH(国民幸福总值),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程国栋提交了《落实“以人为本”,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建议从国家层面上构造由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和环境保护六类构成要素组成我国的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由此,“幸福指数”一说,…  相似文献   

13.
“我们要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单单是收入增加,还要给人民群众提供洁净的空气、干净的水、清秀的山、蔚蓝的天。生态文明建设抓好了,生活环境优美了,群众才谈得上幸福。”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一开局,“幸福”一词迅速红透大江南北。“两会”内外,网上网下,学界民间,“提升幸福指数”、“打造幸福中国”的话题,牵动人心、热议正酣。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提高自我道德修养水平,走出物质繁荣、道德贫困的误区,是一个紧迫的问题。人类的生存既有马克思所言的“物的依赖性”,也有精神依赖性。精神生活的充实程度决定着生活的幸福程度。亚里士多德说:“幸福:黾灵魂的一种合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欲望的泛滥、物质的增长、权力的扩张并不必然带来幸福,反而还会造成人的异化,使人沦为权力与金钱的奴隶。现代文明修身是现代人的自我道德教育,也是一种心灵自救。  相似文献   

16.
天下·调查     
《创造》2012,(1):7-7
加拿大菜杰市场调查公司日前公布该公司一项关于全球58个国家的“幸福指数”排名的调查。调查显示,2011年全球53%的人感到幸福,13%的人表示自己不幸福。南太平洋岛国斐济幸福指数高达85,是最幸福国家;最不幸福国家是罗马尼亚.指数为-10,也是唯一幸福指数为负数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幸福指数反映着居民的生活幸福程度。提高幸福指数对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调查分析新疆喀什疏勒县居民基本生活情况及其幸福指数,探寻影响居民幸福感和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从而提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加大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繁荣农村文化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醒世漫画     
程远 《群众》2008,(3):79-79
曾经,幸福还只是人们的一种渴望,或只是个体内心的一种感受。可当今,“幸福”和“幸福感”已经成了社会生活的热门话题。不仅涉及“幸福感指数”的调查越来越多。而且如何看待自己和身边人的幸福感也不时引发人们的热议。前不久。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评比出炉,其结果尽管见仁见智,但是,诸城市都以各自的魅力诠释了幸福。与此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幸福”正在一步一步地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9.
最近半年,欧洲童话之国连续摘了两个“世界冠军”,一个是7月份公布的盖洛普国民生活满意度调查,2005年至2009年,在全球155个被调查国家中,丹麦当选为最幸福国家,国民综合幸福指数高达82。二是10月份,“透明国际”公布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丹麦、新西兰和新加坡以9.3分并列第一,被评为本年度“世界最清廉国家”。  相似文献   

20.
2010年3月29日《文汇报》刊登潘益大的文章,近日一份名为《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在沪上正式发布,该白皮书的调查结果显示,江苏、四川、福建、重庆四地幸福指数最高,而经济最为发达的深圳、北京、上海、浙江幸福指数最低,成为中产家庭心中“不够幸福”的城市,或者称为“伪幸福”。城市经济愈发达,中产家庭幸福指数愈低——“伪幸福”命题的提出,反映出当下弥漫于相当人群中的对自身生存状态不满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