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工业反哺农业战略思路的具体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实现一系列的战略转型:在产业转型方面,要实现以产业技术基础、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为内容的转型;在社会结构方面,要实现由城镇化、工业化来推动的农村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的转型;在农民地位方面,要通过各种歧视性政策的改变、农民自主权的尊重,以及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的提高来实现农民身份的转型等。  相似文献   

2.
长株潭城市群郊区现阶段正处于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期。在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过程中,首当其冲的是农民的职业转型。长株潭城市群未来的城市发展对郊区农民职业教育提出了导向性要求,这是长株潭城市群农民职业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而目前的郊区农民职业教育在某些方面与"两型社会"不相适应,必须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贾玉斌 《理论前沿》2002,(14):42-43
当前农民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和变迁时期,农民利益问题越来越突出,保护农民利益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从建立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构造农民组织创新机制等几个方面重塑保护农民利益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和阐述了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村盆景产业发展的历程、现状及其给农民带来的变迁。分析认为:民族地区产业的转型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促使农民角色和观念发生良性转变。  相似文献   

5.
农民市民化是城市化的核心问题.农民市民化是一个农民超越自身的传统性、获得现代性潜质的过程,它不仅仅是农民社会身份和职业的一种转变(非农化)和居住空间区域的转移(城市化),而且是农民角色群体向市民角色群体的整体转型的过程(市民化).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度转型进程,当前中国农村组织结构与农民组织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基于社会学的理论维度,从组织功能视角深入探讨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民组织化的生长空间对农民组织化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政治现象,政治参与是衡量民主的重要尺度。本文分析考察了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民为什么参与政治(动力机制)、怎样参与政治(方式)以及政治参与的发展程度等问题。边区农民的政治参与支持了对共产党政权的政治认同,有助于共产党实现广泛的社会动员,进一步推动了边区的民主化进程,也为边区广大农民从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与我国社会的深刻转型,农民阶层中出现了分化。本文在概括农民阶层分化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做好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农村知识分子和管理人员阶层以及农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阶层的统战工作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9.
将农民组织起来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基本前提。在村民不断流失的境况下,乡村社会如何组织农民并成为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乡的场域,最终实现村庄的整体富裕?清远市下迳村从"贫困村"到"富裕村"的蝶变表明,"能人引领""利益关联"及"乡贤回归"是促成农民组织化得以实现的三种实践机制,且三种实践机制联动作用是实现村庄整体富裕的重要保障。乡村能人是实现农民组织化的"火车头";利益关联是实现农民组织化的"润滑剂";乡贤回归是实现农民组织化的"助推器"。一个有能力、有眼光的乡村能人回乡带动并通过一定的策略建构村民之间的利益关联机制,把宗族宗亲中有实力的乡贤吸引回乡助推乡村产业转型,是下迳村得以成功转型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职业农民是中国农民分化转型的必然产物,是承担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重任的主体。五福村职业农民的发展是中国职业农民在探索中艰难成长的一个缩影。只有在先进理念的指引下,明确培育主体责任,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育方式,构建科学发展机制,才能加快培育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