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3 毫秒
1.
邓小平的民主与法制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在谈到自己的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时曾多次指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又说:“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搞清楚.”邓小平的这些话是就他的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而言的,我们认为,对于他的民主与法制思想也完全适用.  相似文献   

2.
80年卓著的法制建设历程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的 80年成长历程,是在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经济斗争、思想文化斗争以及外交斗争的锻炼考验中,逐步成熟、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革命的成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繁荣发展,是党领导人民胜利进行这五大斗争的成果。并且,推翻旧法制,创建人民新法制,始终是融汇和服务于上述斗争的一项基本任务。这就使得法制领域成了一条重要的革命和建设战线。中国共产党人在法制战线上所表现出来的斗争艺术和创造智慧是非常高超卓越的,取得的成就也是十分辉煌的。但多年来对这方面的总结研究和了解不如其他方面。本文拟就此作些论述。   …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思想博大精深,毛泽东的廉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廉政实践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今年,恰值毛泽东诞生一百周年之际。认真总结、研究毛泽东的廉政思想与实践,对于我们从严治党,加强廉政建设,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搞好反腐败斗争,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这里,着重谈谈毛泽东建国后的廉政思想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党在延安时期的法制理论与实践,包括反帝反封建的、保障人权的立法思想、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依靠群众的法制路线和廉政建设的法制思想等方面.延安时期的法制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结合中国国情的法制建设,其所形成的法制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制理论,也是毛泽东法制思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的法律思想不仅有力地推动了20世纪中国法制事业的发展,也为当代中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奠定了重要基础。“人民”和“正义”是毛泽东法律思想中“绝对超越指向”的两个要素,毛泽东法律思想中法的价值就是人民正义。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10)
实践的观点是哲学的基本观点,毛泽东实践观是以中国共产党人多年的革命实践活动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经验总结而来的,研究毛泽东实践观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毛泽东实践观的思想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在当今来深化毛泽东实践观,探索毛泽东实践观深层次的哲学意蕴,对于指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毛泽东实践观的研究不能全面否定或者肯定,而是要正确认识,才能发挥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面的能动作用,最终有效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应用与发展体现在诸多方面,尤其表现在对毛泽东的对立统一思想的应用和发展。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毛泽东的这一对立统一思想,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诸多核心内容。第一,邓小平以辩证法的宇宙观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半个世纪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这个问题又被重新提了出来。邓小平以辨证法的宇宙观,坚定地同“两个凡是”做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党性修养理论是我们党的思想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首先提出了共产党员要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提出什么是“没有党性”或“党性不完全”的问题;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提出共产党员要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1945年毛泽东为党的七大代表题词:“提高党性”。在这些论述中,毛泽东系统地阐发了党性修养的内容,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增强党性锻炼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9.
在毛泽东的著述和实践中,“意识的决定作用”和“平均主义”思想十分突出。“意识的决定作用”的思想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本源”思想和“心力”说的继承,后来发展为“主观意志和能动作用”。他坚信“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推崇“人定胜天”,提出“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造出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都可以寻到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子。“平均主义”思想则源于古代的“大同”思想。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精英无不崇尚财产公有、人的平等、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大同”盛世。这一思想对青年毛泽东影响至深。尽管他曾经严厉地批评过“司令部住了一间大点的房子也要骂起来”的绝对平均主义,但他始终没有彻底地抛弃平均主义,以致使“大锅饭”、“铁饭碗”式的经营和分配方式在中国畅行无阻。可以说,毛泽东对平均主义既有改造,也有迁就;既有批判,也有认同,中国革命就是在这样的价值选择中行而行。探讨这两种思想的文化源流,无疑可以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事业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李丽君,刘祝平1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早在毛泽东青年时期,他与新民学会会员确立“改革中国与世界”的宗旨和目标时,就把改造中国与改造世界联系在一起。1933年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他曾指出:...  相似文献   

11.
当下中国的法治建设过程中,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法律传统遭受了冷遇,人们热切关注的现代法治精神在本土的成长举步维艰.面对法治所处的困境,我们有必要转换思路,放弃对中国法律传统与现代法治精神进行单纯的"统一"抑或"同一"的整合,回避二者无益的价值争锋,强调它们在差异下的共存与融合.在尊重中华民族法律传统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现代法治精神的精华,使中国当代法治建设既有具有普世价值的现代法治精神的指导,又有根基深厚的中国法律传统的伦理支撑,引导法治国家,走向伦理社会.  相似文献   

12.
陈红  梁丽萍 《理论探索》2005,(4):138-140
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公民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法律素质。当前,我国公民的法律知识比较贫乏,权利意识淡薄,普遍缺乏对法的信仰。因此,应着重从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提升公民的权利意识、完善司法制度和进一步做好普法工作入手,来增强公民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3.
Legal shadings     
  相似文献   

14.
15.
《Patterns of Prejudice》2012,46(4):51-55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来,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脱节所带来的弊病日益凸显。一方面法学专业因就业等问题被教育部连续亮红牌,另一方面却是全国各地特别是西部地区多年来都在闹"法官荒",律师数量严重不足,青年律师的执业环境令人担忧等。探讨造成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的原因,为法学教育改革、法律职业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社会弱势群体的广泛存在及其不可漠视的负面影响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严峻现实,弱势群体问题已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从法律的角度对弱势群体进行界定,分析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法理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基本理念,对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如何规范媒体与司法的关系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分析媒体与司法形成冲突的内在原因,可以发现现有的司法制度尚未能为民众提供比较完善的纠纷解决办法、切实保护民众的合法权益,进而导致民众寻求包括媒体在内的其他救济途径成为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保持对司法的理性期待、重塑司法的权威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Dincer  Oguzhan  Johnston  Michael 《Public Choice》2020,184(3-4):219-233
Public Choice - “Legal corruption” may strike many scholars as a contradiction in terms, but in fact the concept can be essential if we are to understand the sources and consequences 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