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09,(9):68-68
骗子 昨天接到一骗子短信,让我速把钱汇入农行一账号。我半小时后顺手回了一条:已存5000,请查收。今天结果收到回复:“都跑银行三趟了,还没收到你的钱,你这个骗子!”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06,(12):58-58
潘多拉在11月16日的《羊城晚报》上撰文指出:最近,山东省齐河县警方侦破一起案件:今年以来,有33人通过假冒的县委书记签字,进入该县各个党政机关。经查实,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无业游民,雇用他人仿冒县委书记的签字,不仅把自己和妻子安排进了审计局和劳动局,还收取他人钱财将多人安排至党政机关。一般说来,骗子之所以要采取某种手法行骗,首先在于这种运作过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可操作性。在这个案件中,骗子拿着假冒的县委书记的签字,要将一批社会上的人“安排”进党政机关。同时“按照单位的好坏,每人收取3万元到8万元不等”,这说明那些找到骗子希望给安排工作的人,或多或少都相信以下两个“普遍性”:第一,有了县委书记的签字,人事部门就可以安排工作;第二,县委书记的签字不能白签,或者能够搞到县委书记签字的人也不能白忙乎,总之需要被“安排”工作的人出点儿血,意思意思。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无业游民,仅凭一纸县委书记的签字,就可以堂而皇之进入审计局工作,这是不是意味着,在一些地方,一个人能不能进入政府部门工作,能不能吃上财政饭,他具有什么样的资格和能力,需要经过哪些正常程序,所有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不能受到县委书记和县长的特殊关照?由此,人们联想:假如县委书记的签字不是假冒的,那么一切不都OK了吗?我们期待着有一天,不但骗子拿着假冒的官员签字再也无法行骗,就是官员亲自出马,也无法违反规定和法律随便办事。  相似文献   

3.
《廉政瞭望》2010,(6):14-16
骗子的骗术不见得高明,官员的智商也不低,为何这些大同小异的骗局让官员多次上当?被骗官员一定有软肋,而且被骗子戳准了!  相似文献   

4.
一个“官瘾”十足的副县长为了转“正”,巧取豪夺600多万元用于跑官买官。孰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个高级骗子粉墨登场,空手套白狼,轻而易举地从他手中“钓”走108万钞票。这起由巨贪与骗子合演的闹剧于2002年2月下旬落幕。广西陆川县原副县长吴耿岳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政治掮客”徐永汉锒铛入狱。  相似文献   

5.
王成 《廉政瞭望》2008,(8):30-31
热衷“慈善”事业,5家公司为此倒闭,自己一家也住在集装箱改建的房子里,却不幸落了个“骗子”的名声。 他就是被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政协主席贾庆林赞誉为:“你是捐款人中最有分量的!”的青岛慈善奇人王明殿。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12,(6):61-61
据《法制日报》4月17日报道,江苏睢宁有个名叫孙峰的骗子,先后以帮人“调动工作”、“撤销网上追逃令”等为由,骗钱骗色,屡屡得手。这个骗子自编的身份有些特殊——他称自己是一个正在狱中服刑的落马贪官的儿子。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每当他曝出“我爸是贪官”的猛料时,  相似文献   

7.
时下,常有一些报章说组织部门是干部的“娘家”。这说法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当前“官场”的一些现象。组织部门既然是干部的“娘家”,那么干部们回“娘家”诉诉苦、交交心、吹吹风、表表功,走动走动,意思意思,自在情理之中。既然是回了娘家,自然是多多益善,昨天回到了娘家,今天仍可以回,明天还可以回,“娘家”回得多了,从农村“回”到城市,从副职“回”到正职,从一般部门“回”到要害部门也就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8.
“创新障碍”讨论在提出的时候就有争议:“这是个不知道谈过多少回的老问题,还会说出什么新意?”“问题谁都明白,关键在于行动,光讨论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9.
“装家”     
老五  劲飞 《廉政瞭望》2012,(2):65-65
我1993年开煤矿,算是第二代煤老板。时间宽裕的时候,我会跑跑北京,让朋友帮我张罗些饭局,或者和朋友去参加别人的饭局,规格越高越好,图的就是认识些有用的人。饭局上有一类人是纯骗子,常爱冒充国家重要部委的司局级干部。这类骗子档次最低。被识破后有挨打的风险,饭局组织者自然严防死守。还有一类人你没法说人家是骗子,只能夸人家是“装家”,超级能装的专家。“装家”不骗,而是通过演技让老板们觉得他是大人物,有事肯定能办。达到这个目的是需要水平的,演技要好,摆谱摆得到位,能在不动声色间征服老板,让老板拿钱来投靠,然后再拿着老板的钱运作。  相似文献   

10.
商海受骗主观动因透析陈建新商潮大起,“下海”者众,这其中自然免不了鱼龙混杂。经济诈骗,可谓是商潮污浊之重心所在。于是,便有了那吞下骗子设的钓铒,交了血本“学费”的。时至今日,尽管各类商海骗术曝光不少,所举受骗“范例”林林总总,可仍有上当受骗的惊呼不断...  相似文献   

11.
傻子与骗子     
哲人说:傻子身边必然有骗子。骗子之于傻子,犹如热恋中的情人,谁要劝其分手,他就和你“急“;傻子之于骗子,犹如传销活动中的“下家“,一旦上钩,再想不傻,为时已晚。傻子钟情骗子,常在被骗得如痴如醉时,庆幸自己交上好运,嘲笑别人的愚不可及,甚至没事捂嘴偷着乐;骗子依赖于傻子,是他们一旦离开傻子,就要丢饭碗,喝西北风。所以,关键是大批大批地发现和培养傻子。傻子偷着乐,骗子背着傻子更乐。当然,傻子乐得可怜,骗子笑得狡诈。傻子从来不承认自己傻,犹如醉汉常说“我没醉“;骗子从来不承认自己骗人,犹如暗娼最忌别人说她“养汉“。傻子将忠诚奉送给骗子,骗子将谎言卖给傻子。高水平的傻子,是用  相似文献   

12.
拍案惊奇     
《廉政瞭望》2008,(9):62-63
上课聊天,老师罚酒;海南也建世界第一摩天轮;一年两次“首次举办”;市领导给骗子公司挂牌  相似文献   

13.
高福 《廉政瞭望》2006,(9):14-15
堂堂省部级干部,居然被骗子轻易骗去100万元。其中缘由,是骗子骗术高明,是高官逃避处罚的慌不择路,也是社会上蔓延的“摆平”之风。  相似文献   

14.
罗西 《廉政瞭望》2010,(15):64-64
原来在我家做钟点工的小杨,因为有过小偷小摸的记录,所以被我们社区集体辞退。换来了一个新的曹阿姨,她第一次到我家做卫生,就大张旗鼓地批评她的前任来:“你看,厨具也没有洗。”、“死角她都没有去注意”、“哎呀,键盘也没有擦”……我有些烦了,便回了一句:“她的工钱比你少。”她这才止住了批判。其实,小杨不是没有优点,她做的卫生也不错,她错的地方是有时手脚不干净。  相似文献   

15.
中午吃饭时我们几个同事在一起议论骗子最新的手机短信诈骗招数。小文在一边很不解地说:“我怎么从来就没收到过这种短信呢?”大李看了小文一眼说:“骗子发短信不是发给那些有钱的人,就是发给那些经理啊,老板啊什么的。人家不发给你,说明你没有欺骗的价值嘛。”我们知道大李在忽悠小文,就在一旁添油加醋地说确实如此。我们的话让小文很是失落。  相似文献   

16.
“政治骗子”套路深,一旦中招误终身“严厉打击那些所谓‘有背景’的‘政治骗子’。”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政治骗子”长啥样?简单讲,就是假借政治上的伪装,通过五花八门的骗术,游走于领导干部间覆取利益的骗人精。领导干部一旦被“政治骗子”盯上,轻则上当受骗,重则葬送政治生命,甚至破坏一方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7.
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秦碉飞决定,回中国做一名村官。湖南衡山不算富裕,也不特别贫穷,这让秦碉飞觉得有点儿不过瘾,远不是他最初期望的那种“特别艰苦之地”。他说那些对乡村生活浮光掠影的青年,大多有革命浪漫主义的幼稚情结,而他,只想到中国乡村最深处去,踏踏实实千几年。  相似文献   

18.
陈晋 《新湘评论》2010,(9):56-59
“历史上的事件与人物,是只过一趟的,是只演一回的”,“此一回的演行,仍永久存在”。 说这话的,是1919年上演的五四运动的思想界领袖之一李大钊。五四运动恰恰是“只演一回”却能贯注于后世的历史大戏。它如同一团不灭的火,从20世纪的那一头燃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它也像是一条前涌不息的思想河道,从20世纪的那一头流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  相似文献   

19.
汪畅 《党员文摘》2023,(15):15-16
摆脱孤独,是绝大多数中老年人走进直播间相亲的理由。在这里,条件是摆在明面上的。如果幸运,他们能在直播间里找到爱情,但在这之前,他们也可能会遭遇“虚情假意”与骗子。  相似文献   

20.
陈晋 《学习导报》2010,(9):56-59
“历史上的事件与人物,是只过一趟的,是只演一回的”,“此一回的演行,仍永久存在”。 说这话的,是1919年上演的五四运动的思想界领袖之一李大钊。五四运动恰恰是“只演一回”却能贯注于后世的历史大戏。它如同一团不灭的火,从20世纪的那一头燃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它也像是一条前涌不息的思想河道,从20世纪的那一头流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