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秋吟诗 1935年8月,闽北红军独立师分三路打出外线,黄立贵师长亲率一团到将乐、邵武、顺昌、泰宁一带活动,开辟游击根据地.  相似文献   

2.
黄立贵之殁     
黄立贵是闽北红军独立师师长,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威镇闽赣边地区,敌人闻名落魄丧胆,被革命群众称为“黄老虎”。闽北红军独立师,是在1932年11月17日闽北苏区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成立的,当时,方志敏率红十军第二次入闽作战,攻崇安,占蒲城,打通了闽北苏区和赣东北苏区的联系;已有千余兵力的闽北红军独立团,配合朱德所率的红一、三、五军团,连克建宁、泰宁、将乐、邵武、光泽,使闽北苏区和中央苏区联成了一片。红色武装力量迅速发展壮大,闽北红军独立团扩编为独立师,计有4个团、4000多人枪,黄立贵被任命为师长。  相似文献   

3.
周宁县紫云革命烈士墓最近重修完工,举行落成仪式。一九三六年七月三十日,闽北红军独立师由师长黄立贵、政委卢文钦率部协同闽东红军独立师范义生、陈挺率领的一、二纵  相似文献   

4.
出发于长涧源,闽化红军游击队入编新四军第三支队 新四军第三支队五团.是一支铁的英雄团队。这支英雄团队,是以景安红军五十五团为基础发展成闽北红军独立团.后又扩大为闽北红军独立师.历经艰苦卓绝三年游击战争的锻炼和考验,从闽北游击区走进由历史名将叶挺领导的新四军的大本营。  相似文献   

5.
一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踏上漫漫长征路之后,蒋介石调集8个师、旅正规军,加上保安团队共约10万之众合围闽北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25日,闽北分区机关和部队决定撤离苏区首府大安。7月,闽北分区委决定对闽北红军进行整编,重建闽北红军独立师,师长黄立贵。  相似文献   

6.
1931年4月至1937年7月,闽赣省委委员,闽北分区委书记,军分区政委、司令员兼闽北独立师师长黄立贵同志,曾在邵武战斗和活动14次,直至抛头颅洒热血青山埋忠骨,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1931年4月,方志敏率红十军从江西铅山石塘出发,翻越武夷山,消灭了龟缩在紫安坑口和长涧源之敌,长驱直下攻取了赤石,歼灭了敌海军陆战队林秉周旅一个团的大部。挥师回赣之时,方志敏决定把黄立贵为营长的军部特务营留在闽北。从此,黄立贵就和闽北的劳苦大众结下不解之缘,转战于闽北大地。  相似文献   

7.
1934年8月,党中央组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挺进闽浙皖赣4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推动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策应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粟裕在担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和红军挺进师师长期间,曾率部二进闽北游山区.  相似文献   

8.
在闽北的三年游击战争中,无数党的优秀儿女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交响乐.黄立贵的光辉业绩则是其中的主要乐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七年夏天,抗战开始以前,我在香港。西安事变后,华北国民党同红军已实现和平,而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国民党却仍在继续“围剿”。闽北的黄立贵就是在三七年的春天被打死的。国民党想消灭我们,他们说南方没有游击队。这时,我党一直在积极寻找南方红军游击队,而且途径很多。我知道的张云逸就是在西安事变后党中央派他到香港的,他的任务就是了解南方红军游击队的情况,并把他们改编为我党的一个统一的军队,实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一九三七年上半年,香港有  相似文献   

10.
我是1933年底到光泽、1934年1月到闽北崇安的。闽北崇安这边叫分区委,原属于闽浙赣省委,后来黎川、资溪、贵溪、建宁、泰宁、光泽等地区为红军解放后,与闽北苏区一块组成闽赣省。到敌人第五次“围剿”之后,红军向建宁这边撤退(原省委在黎川),成立了抚东分区,司令员郭如岳,政治委员黄道。  相似文献   

11.
正陈仁洪,江西省铅山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青团。1931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34年至1938年,他在闽北革命根据地历任上(饶)铅(山)独立营政委、闽北军分区政治部青年干事、军分区教导大队一中队指导员、闽北红军独立师三团一营政委、三纵队一支队政委、新四军第三支队五团二营营长。1934年12月,在即将进入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的关键时刻,闽北苏区发生了一场由陈仁洪指挥的四渡桥阻击战。四渡桥位于崇安县(今武夷山市)西部,这里  相似文献   

12.
我当时是闽北独立团政治委员兼闽北军区指挥部指挥,团长是黄立贵,李金泉是团参谋长兼副团长,当时还是独立团,后来改编为独立师,师长是黄立贵,师政治委员是吴先喜。红十军攻浦城,一切部署都是军部和政治部统一部署,我们只做了部分工作,全面情况不够了解。  相似文献   

13.
1929年10月,闽北第一支红军在武夷山岚谷黄龙岩诞生。这支红军是按照方志敏建设铁的红军的思想。经过黄道、黄立贵等革命前辈创造性的实践而成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一支坚强劲旅。  相似文献   

14.
郭小涛 《共产党人》2006,(10):48-49
1936年6月11日,西征红军右路军红十五军团包围豫旺县城下马关后,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决定,派红七十三师一部和马青年为师长、欧阳武为政委的回民独立师进攻王家团庄,扩大红军西征在宁夏回族中的影响,打击马鸿逵的反动势力,进一步巩固、扩大陕北革命根据地。王家  相似文献   

15.
司令员、师长、团长、营长、连长,在中国工农红军将领的行列中,曾有5位闻名遐迩的女军事指挥官,她们带领红军战士,拼死沙场,独树一帜,在我军的历史上留下了一道绚丽的彩霞。她们分别是平江工农革命军女司令员、红8师师长胡筠,红军妇女独立师师长张琴秋,红军妇女抗日先锋团团长王泉媛,红军妇女工兵营营长林月琴,红军第2独立师女子特务连连长庞琼花。  相似文献   

16.
中秋吟诗1935年8月,闽北红军兵分三路打出外线,黄立贵亲率一团在邵武、顺昌、泰宁、将乐一带活动,吸引敌人,打击敌人。一天,黄师长来到安仁乡福山村,得知这里的老中医黄光琳,不但医术精湛,誉满城乡,而且多行“善事”,替穷人看病,很少收钱,深受群众爱戴。黄师长心里啄磨着:“我们队伍正缺医少药,如果能把黄医生动  相似文献   

17.
闽东红军独立师的创建和发展,充满了艰辛曲折,铸就了熠熠生辉的红军精神。这种精神蕴含着深刻的内涵,鲜明地展现出闽东红军的优良特质:坚定信念,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牺牲精神;严于律己,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些优良特质植根于闽东这块英雄的土地,贯穿于闽东红军的历史,是其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在今天也是激励闽东人民迈步前行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8.
"红军真是了不起,有个女将叫缪敏,专为穷人杀妖匪,挥舞双枪打头阵,白兵土匪喊饶命……"在闽北顺昌县郭岩山一带,至今流传着这首<颂缪敏>的歌谣,每当老百姓唱起这首歌时,总会眉飞色舞地说起红军女将缪敏(方志敏夫人)当年在郭岩山留下的一幕幕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9.
战斗在长乐     
我于一九三六年秋由国民党政府训练总监部分发到福建,同年九月由福建省军训会派到建宁县当军训教官。那时,黄立贵同志领导的独立师正在宁化、建宁、泰宁、将乐一带活动。我为了寻找党的关系,借口熟悉情况,就经常到乡下跑,终于在一九三七年四、五月间在均口一个小客栈找上了党的交通站.后来奉召到新四军南昌办事处谈话两  相似文献   

20.
卜谷 《党史文苑》2014,(2):19-25
她出生在江西瑞金一个贫苦农民之家.为生计所迫,19岁那年当了红军。她曾跟随原红军独立师师长、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打过游击,还当过原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苏区中央局军委)主席项英的机要员兼保姆;她曾不顾死活.在白军的枪口下为毛泽覃擦洗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