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国内青年研究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与改革开放基本同步。十年前,在《青年研究》创刊30周年之际,学界曾发表过有关这一领域过去30年的历史回顾、研究现状反思以及未来青年研究展望的系列文章,也举办过反思青年研究的相关学术研讨会。尽管学者之间很难说就一些核心问题达成了多大共识,但至少当时还有一个相对松散的学术共同体或者研究圈,而圈内学者也基本认同青年研究经历起伏之后面临的危机:即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繁盛和学科化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与青年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中国青年社会学研究会在上海召开了“青年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四十位学者针对青年研究十余年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青年研究的方法论和青年研究的学科发展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意见。本刊自今年第1期起,摘要发表与会者的发言。  相似文献   

3.
1989年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战后最深刻的变化,这种集中体现在东欧及苏联的演变上,使旧的世界战略格局被打破,开始形成新的世界政治经济的新秩序。在这种新旧格局转换与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90年代大学生的政治心态趋向,将决定或影响未来十年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和21世纪中国的振兴强大。从历史和未来的高度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勇于参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与开放建设的实践;勇于承担中国的繁荣富强、振兴腾飞;勇于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交往仍是90年代大学生政治思想趋向的主流。同时我们还应看到,90年代大学生政治心态,总的来说,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这是他们政治心理的整体投射。由此,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试析他们的政治心态趋向: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的发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沿着特定的理论逻辑展开与前进的,体现出高度的理论逻辑性。政治理性化、制度化与法治化是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政治法治逻辑的主题。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政治发展思路、不断总结建构指导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体系,是中国政治发展理论逻辑的基本特征。未来中国政治的发展,将在既有理论逻辑的指导之下,继续创新前行,最终将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1994年7—10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上海、广东、山东、辽宁等10省(市)范围就“中国青年发展状况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调查城市青年6300多名,农村青年3600多名。本文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对城市青年的政治心态与社会参与特点做一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它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青年政治心态与社会参与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 理论分析框架 90年代以来,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1978年至今)的青年发展进行理论研究成为青年研究的一大热点。由单光鼐、陆建华主编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在掌握80年代至90代初期中国青年发展的大量实证材料的基础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有关中国青年发展的理论,即“偏离与吸纳理论”。1994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12个省(直辖市)、100多个市(县)对10000多名青年所做的《中国青年发展状况调查》,就青年在政治心态与社会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基本要义,主要表现为理论基点、政治原则、核心命题和战略目标等四个方面。理论基点是党的青年工作必须适应新时代青年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解决新时代青年发展的新困难新问题、赋予新时代青年发展的新定位新使命。政治原则是坚持党管青年原则,政治站位是必须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政治责任是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政治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方向。核心命题是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建设什么样的共青团、怎样建设共青团。战略目标是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西方政治思想研究大致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奠基与萌芽阶段和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与成熟阶段。政治思想的研究不仅在政治思想家、通史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还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观念的研究中形成了丰富的成果。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研究的成果主要包括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等政治思潮。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方政治思想研究成果丰硕,为中国政治学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要看到,西方政治思想的研究还存在着水平不高,不够规范等问题,且对国家发展提出的重大问题回应不够。这些都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着力解决,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夯实学科发展的基础,提高学术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青年研究纳入科学研究轨道已进入第十个年头。为了总结和推动青少年研究的深入开展,全国青年研究学者协会和《青年研究》编辑部定于今年上半年联合举行青年研究笔谈会,就以下选题进行交流: 一、青年研究领域中建立青年学的必要性和理论条件;青年学学科的范畴、体系和方法。二、青年研究近十年发展中的成就与进展,问题与困惑。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是否已经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相似文献   

10.
任何关系到全局性的问题均可谓战略。有政治战略、经济战略、军事战略、外交战略、科技战略、等等。而思想政治工作战略是最重要的战略之一,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本文试图从反思十年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入手,总结经验教训,分析思想政治工作在战略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研究提出初步设想。 (一) 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和估计改革开放十年来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是摆在我们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青年问题一直为全世界所关注。这里发表一篇外国学者最新的研究论文。由于理论立场、资料收集诸方面的原因,他们对中国的青年问题的论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但这不妨碍我们从中了解外国学者对中国青年问题的分析方法、观点、思路。我们要在进一步深化开放的形势下,更加科学地研究青年问题,读一读这方面的文章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70年代宋到80年代末的十余年间,中国大学生的行动主义引人注目,它对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影响不能低估,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探讨大学生的行动主义对于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政治文化形成以及掌握学潮发生发展规律并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大学生行动主义研究成果简述对大学生行动主义的研究。国外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论述学生行动主义的文章、书籍比比皆是,最重要的原因固然是60年代的事实证明大学生动乱是破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对社会安定和政治秩序造成深刻影响。P·G·Altbach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十年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对青年价值观产生影响。研究青年价值观的现状及其变化可及时地把握青年的思想脉搏,了解当代青年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趋向,从而有效地帮助青年形成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我们的青年工作更具针对性和预见性,为培养一代跨世纪的人才,为加强改革开放的步伐,为上海的振兴和腾飞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国外政治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作者提出 ,政治发展本是人类政治生活始终面临的基本问题 ,但自觉的政治发展研究则始于本世纪 50年代 ,国外政治发展研究的进程分为酝酿期 (50年代 )、活跃期 (60 - 70年代中期 )和低速期 (70年代中期以后 )三个阶段 ,作者在引述了塞缪尔·亨廷顿等人有关政治发展的内涵的观点后 ,明确提出更赞同我国台湾学者陈鸿瑜的观点。该文引述了西方学者对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这两大政治发展的研究主题在不同时期所阐发的观点。最后提出了国外政治发展研究对我国民主建设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政治生态一词是西方的舶来品。西方有关政治生态的研究形成于20世纪70、80年代,并融合了多学科研究方法。尽管西方学者对政治生态有不同的解读,但基本倾向认为政治生态学是研究政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的范围也由最初的自然环境扩展到社会环境,包括环境的恶化、资源的争夺、权力的冲突、人群的边缘化、文明的冲突等多种问题。中国的政治生态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左右,国内最早进行政治生态研究的学者有王沪宁、王邦佐、刘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就.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既是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取得成就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所取得经验的总结.进一步明确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实践特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需要,也是更自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4月1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开幕式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题为《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合作共赢》的演讲。演讲开宗明义提出,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08,(16):5-5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4月1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开幕式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题为《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合作共赢》的演讲。演讲开宗明义提出,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胡锦涛的这番讲话被视为“一次鲜明的关于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信息传递”,也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定下基调。  相似文献   

19.
30年盘点:中国民主增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智勇 《民主》2008,(12):9-11
对话嘉宾俞可平(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基层民主、党内民主、协商民主、社会民主、人民民主……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呼声,30年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不断巩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共十七大进一步指明了中国民主政治前进的方向。改革开放30年之际,记者专访知名政治学者、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请他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作简要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中国青年文化的发生、形成和发展,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青年文化的本质和功能,有助于在历史的轨迹中探求青年文化的意义。十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不多,大多数人只是在论及青年文化其它方面的特性时,偶尔提到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没有提供严格的论证,不能给人以信服的答案。归纳起来,青年研究学界关于中国青年文化的形成主要有五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青年文化具有普遍性、开拓性、渗透性和幼稚性四个方面的特点。其普遍性特点的一个表现就在于:任何民族,任何时代,凡有青年存在的地方都有青年文化。这也就是说,有了青年,就有了青年文化。“比如,我国最早的诗歌选辑《诗经》中许多诗都是青年文化的组成部分,还有若干雕塑、装饰器、刺绣等也都是青年文化……”。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失之偏颇,其论据也是站不住脚的。首先撇开青年文化的具体内容,学者们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的认识,那就是青年文化“使得青年开始脱离校园的,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