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读这本书画集,活脱一位仁兄坐在对面与你交谈。在这种情况下,绘画作为世界语,中国画作为中国语的思考方式不够用了,因为它们只管艺术的共性,管不了艺术家的个性。 我把这本集子寄去给一位画家长者,长者回电话说:“刘二刚是真画画的,这样的画家不多了……”评语止两句,我以为够写一本书。 第一,“这样的画家不多了。”倘把前三字拿掉单说画家,阁下尽管闭着眼睛上街去摸好了,哪儿都有一大把。数字能说明什么呢? 第二,说到“真画画的。”这真的、假的,首先得问画家自己,而且会一直出现在新作品产生的整个过  相似文献   

2.
不要说漂泊流浪是痛苦的,不要说弹花匠的职业是卑微的职业……我们就曾经漂泊流浪过,但我说:我们的人生轨迹中,不仅仅只写着:痛苦,我就曾经是一名弹花匠,但我说:我们所选择的职业虽平凡却也崇高! 真的,我这么说,并不是说风凉话。我们一肩扛一架弹花弓,一手握一柄弹花锤——那一张弓是成吉思汗所馈赠,是一张能够射大雕的弓啊!那一柄锤是大将李元霸的遗产,是一柄能够劈地开天的神锤啊! 其实,我们自己是清楚的:那弓是用牛筋拉成的弹花弓,那锤是用楠木制成的弹花锤,平常得很哩。我们说它是成吉思汗所馈赠,是李元霸的遗产,只不过是在一边弹花一边与围观者们瞎吹胡聊罢了——我们是在巧妙地拉扯生意,我们是在机智地宠络人心。谁说我们在胡聊瞎吹这一切时,心底里不是酸溜溜的呢?一旦被明白人出口道破:“哼,手艺人,下九流的,吹牛是特长!”我们将会是怎样地尴尬呀!但幸运的是从来就没有人道破过,他们中不是少有明白人。而是都不忍心道破罢了。他们理解出远门谋生不容易,于是就装聋作哑回头一笑。这一笑呵把所有杀机都抚平了。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微风和煦的仲夏夜,在繁华的伦敦城里,我正在自己的寓所里一边与两三位旅居英国的中国文学艺术家朋友聊天,一边欣赏着伦敦调频音乐台播放的音乐。突然,一首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乐曲从音响中清晰地流了出来,我们不约而同叫了起来——《梁山泊与祝英台》! “一定是陈美的作品,”我肯定地说。“她真了不起,在西方传播和推广中国文化方面没几个人能比。”一位画家朋友说。  相似文献   

4.
燕子的错误     
绿叶 《党政论坛》2008,(8):11-11
一只燕子在晴空中振翅疾飞,自在翱翔。一片白云从它身旁经过说道:“燕子,你真棒,飞得真快啊!” 燕子听了昂起头,骄傲地答道:“哼!那算什么,要不是空气的阻力阻挡我。我可以飞得更快的!”这时白云慢慢地变化,变身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神,原来白云正是天空之神的化身。天空之神对燕子说:“既然你认为空气碍着了你,让你飞不快,这样吧,我就如你的愿。”  相似文献   

5.
进化论     
一群猴子在树上操练。神说,下地来吧!猴子说,为什么要下地?神说,下了地,就变成人。猴子们不信,四散开去。却有两只猴子留了下来,并下了地。于是他们真的变成了人,有了人的智慧。他们盖起了草屋,种起了庄稼,养起了家畜……发明了衣服……发明了文字……发明了书籍……发明了水泥……  相似文献   

6.
谈起外国艺术家,许多人往往会首先想到西方,似乎只有欧美国家才是产生大师的地方。其实,第三世界何尝没有艺术大师!在我国的近邻友邦巴基斯坦,就出了伊克巴尔和朱丹这样的伟大诗人和杰出画家。 伊克巴尔(1877—1938)第一个提出建立“巴基斯坦”(“巴基”意即清真、圣洁,“斯坦”意即国家)的理想,是巴基斯坦建国的思想奠基人。他把诗歌创作与民族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在《诗人》这首诗里表明了心志:“诗人是民族的  相似文献   

7.
庞汉烈 《民主》2006,(6):29-31
1957年5月,阳太阳应邀出席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主持召开的全国政协关于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问题的座谈会,周总理接见与会代表时,紧握着阳太阳的手风趣地说“:你是画家,阳太阳?这名字多好啊!永放光芒!”的确,几乎一个世纪以来,阳太阳在艺术道路上发出的光芒,是那样的绚丽多彩、耀眼夺目。这光使艺林增色,使杏坛添彩。他赢得了海内外众多艺术家的一致好评,无愧于“美术界的泰斗”“、国宝级的艺术大师”的称号。1909年12月6日,阳太阳诞生于桂林芦笛岩下新华村的一个中医家庭。自幼酷爱诗画,10岁即拜师习画。青年时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感召下,…  相似文献   

8.
圆明园,这个历史上的“万园之园”,曾经凝聚过中华民族建筑艺术上的无数瑰宝;如今留下一片遗址,记录着中华民族历经的苦难与耻辱。多少年来。它引发着有识之士的感慨和哀叹!牵动着炎黄子孙复杂的思绪和情怀! 福缘门村,曾经是圆明园一百多处景点之一的“洞天深处”,经受了和圆明园同样的兴衰和荣辱。而今,这个方圆20余里的风景圣地,已变成一个住有700多农户的村落。近年来,由于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近60名艺术家,其中主要是画家在此聚居,被冠以“圆明园画家村”之名而重新“火”  相似文献   

9.
江亚平 《侨园》2001,(4):8-9
我作驻外记者期间,阳春三月的一个晚上,在伦敦繁华的特拉法尔加广场附近一家名叫“骄傲”的著名画廊里,灯光柔和、气氛温馨,数十名社会名流、画家和艺术爱好者欢聚一堂,一边慢慢品尝着法国香槟酒,一边细细欣赏着周围墙上大小不同的油画和版画。宾客不断发出赞叹:太美了!真棒!意境深远!这些画大都取材于遥远的东方——长城、农舍、山村、水乡和牧童晚笛等。所有的画中都是一个人的署名——刘海明。这是旅英中国画家刘海明的一次个人画展。在伦敦这样一个艺术氛围很浓的国际大都市举行个人画展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刘海明近7年来却在英国举行了十多次这样的个人画展,可见他在英国艺术界为中国人争得了怎样一份荣誉和骄傲。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4,(4):64-64
一个问题可以看到的信仰.有人问一名画家:“如果博物馆失火,里面有一幅名画和一只猫,你会去救哪一个?”画家不假思索地说:“当然要救那只猫!”名画对于画家的意义不言而喻,然而画家为何要救一只猫?因为在他看来,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哪怕最名贵的画,和生命相比都轻如鸿毛.  相似文献   

11.
“厂长(董事长、总经理)兼书记”的提法早已见诸报端。近日下企业作调查,听到部分同志如是说:“现在书记都被厂长‘歼’(兼)了,还谈什么加强党建?”“党组织已被行政组织兼并了,机构撤的撤了,并的并了”,“党务干部改行了,现在企业是以政代党了。”一个厂长(当然是兼书记的)递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只印着××厂厂长、经济师、××会理事……而未印  相似文献   

12.
切勿起哄     
我怎能忘记第一次见到“羽毛画”时的激动心情。那轻曳长尾的孔雀,引颈欲啼的金鸡,殷红含露的玫瑰,展瓣吐蕊的玉兰……,真叫人看得出了神,醉了心。感谢第一个独具匠心的艺术家,化平凡为神奇,把普通的羽毛制成如此高超的工艺品。它们一出现在交易会上,就吸引了各国商人。  相似文献   

13.
咄咄怪事     
达发 《瞭望》1994,(32)
现在社会上蔓延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腐朽风气的同时,也迷漫着一股封建迷信的歪风,其表现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滥建土地庙,吸引群众烧香拜佛,求“神方”、“仙水”;巫婆神汉装神弄鬼,欺骗群众,甚至残害人命;不法分子通过“圆光”(同死人“对话”)、“扶乩”(用沙盘划字,请“神”发布旨意),制造  相似文献   

14.
苦竹背篼     
我有个苦竹编成的背兜,一直舍不得丢掉…… 十年前的一天,披着“右派”、“地主分子”、“反革命分子”三张鬼皮的我,突然被人叫住。那称谓听着却极生疏: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一贯高度重视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他长期思索着“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他就明确地指出:“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沉痛教训的基础上,他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因此,我们一定“要隶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  相似文献   

16.
炎炎夏日。江南水乡绍兴一个小镇的临河街道上。 一个三十来岁、头戴黑毡帽的瘦骨伶仃的人,靠着“成亨酒店”的曲尺形柜台,掏出几文铜钱,颇为神气地说:“来半斤元红!”…… 酒店里,人们纷纷议论着革命党人来了。那买酒的穷汉自言自语道:“对,革—革命也好,革这伙妈妈的命!……我也投革命党了!” 几个本地人看见这位穷汉,说  相似文献   

17.
一 张慕飞1922年出生于湖北老河口的一个商家大户.18岁时,家里给他娶了当地商会主席的女儿为妻.张慕飞坚决反对这个包办的婚姻,在接新娘的唢呐鞭炮声中,他在新房里贴了一张古人名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然后悄然离家出走.气得他母亲搂着新娘同前来的贺喜的亲友宣布:“他不要,我要!从今以后我要把她当我的亲生女儿看待,我要供她上大学!”  相似文献   

18.
谁来保护艺术家? 说到底,能逃过“自作贱”这一劫数的,还是艺术家自己保护自己。 那么,谁又是艺术家呢?广而言之,人生大舞台上,谁迈出了第一步、谁的戏就开锣了。比如,电视剧《武生泰斗》里的角儿可说全是艺术家,当然其中如小武春观众又难首肯。伦勃朗说:“不是所有拿画笔的都是画家。”遇上起哄的,你即使称他是“票友”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条高压输电线穿过太行山的重峦叠嶂,抵达“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的家乡——河北省平山县下盘松村。在新年前平山西部山区小觉至观音堂输电线路通电庆祝大会上,戎老妈妈双手拿起剪刀,利利索索地剪了彩。如今,这一带老区人民用上电了,一到夜晚,戎妈妈就乐悠悠盘腿坐  相似文献   

20.
湖南企江县一位乡党委副书记周复坤,时常带一把剪刀走村串户,帮助农户修剪果树、传播农村实用技术,全乡许多农户依靠科技脱了贫,人们亲热地称他为“剪刀书记”。老周在当地威信很高,只要他一到场,群众就会自发‘丁周书记的”。周复神能赢得群众拥戴,最大的原因恐怕是他懂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帮助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乡村干部被群众称为“万金油干部”,擦在哪里都可“止痒消痛”,这就少不了科技知识。当今农村,单靠嘴皮子做工作已无法满足农民兄弟的要求。农民渴望更多的乡村干部带领他们学科技、学知识、学法律,引导他们种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