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抢占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2.
最近听说,有人在对青年人讲民主时,特别卖力地鼓吹“东风吹,战鼓擂,现在谁也不怕谁”。似乎民主就是“谁也不怕谁”,只有“谁也不怕谁”才能有民主。 对于民主这样一个大题目,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清楚的;我只想说,把“谁也不怕谁”当成民主的手段来大加鼓吹是很荒谬的。马克思主义的常识告诉我们,历史是人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和谐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召开的文代会和作代会,标志着中国文化建设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胡锦涛总书记在八次文代会和七次作代会上的讲话,指出了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11月10日-14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十六大以来最重要的文艺界盛会。文化界权威人士认为,“两代会”是在“建设和谐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召开的,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会并发表讲话,其意义已经超出文艺界的工作范畴,标志着中国文化建设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艰巨任务,也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决不能沿用过去旧体制和传统增长方式下的老办法,必须要有新思路。其中,一个重要的新思路,就是以市场经济轨道为出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通道,加速西部开发,根本出路就是尽快开辟这个通道。经济的竞争就是市场的竞争,市场就是战场,谁占领了市场,谁就占领了制高点,谁就赢得了主动权。中国经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的政治竞争、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教育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拥有了面向现代化的教育,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正基于此, 1999年 6月 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世界各国增强综合国力的“战争”中,谁能抢到科技的“制高点”,谁就能取胜.一国兴,兴于科技发达;一国衰,衰于科技落  相似文献   

7.
俗语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招商引资中,人们常把“梧桐”比喻为良好的投资环境,把“凤凰”比喻为引来的大、高、名、外项目。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是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力引擎;谁引进了“凤凰”,谁就占据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8.
知止     
海岸 《党政论坛》2008,(12):53-53
李叔同有幅字,就是“知止”二字,我们一般说“知足”,我觉得“知止”比知足境界更高一层。知足是人家给多少,你“虽然不满意,但可接受”,知止是自己看着到了某个程度了,伸手去挡住,说:我不要了。  相似文献   

9.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  相似文献   

10.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新形势下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谁就能占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城市是人才的集聚地,在现行城市管理体制下,统筹做好城市区域人才资源开发,为经济社会突破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需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经济社会的主要特点是知识的原始性创新及其运用,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几乎所有20世纪的物质文明都是从20世纪初两大科学发现后产生的,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在21世纪,谁拥有更多世界顶级研究型创新拔尖人才,谁就能占据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取得主动、赢得未来。因此,培养和引进一批世界级的学术大师,成为世界各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和提升综合国力的首选,这也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敢与怕     
有着远大理想和执着追求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不怕妖魔鬼怪;不怕外来压力,正七。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但是,作为共产党员、人民公仆,如果胆大妄为,无所顾忌,屯会犯错误,栽跟头。邓小平同志的胆子是够大的。他一向主张改革要敢闯、敢冒。但是他屯提倡要有点怕。他在(共产党员要接受监督)一文中说:“共卢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且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瓦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言简意赅,极富哲理!在我们党内,有着大批既不乏胆识又怕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彭…  相似文献   

13.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靠正确的人才观做保证。当今社会的一切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人才事业,领导是关键。各级领导干部在人才工作上要努力做到“十要”。  相似文献   

14.
谁抓住了人才,谁就抓住了未来。石油物探局地调二处的领导深谙此理。 10年来,地调二处在国内外施工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水平。前不久,该处施工队又在塔里木盆地石油会战中创旬上129公里的好成绩,刷新了塔里木地震勘探10多年来的最高纪录。了解内情的人知道,这都是注重培养人才、科学使用人才的结果。 “重视人才是企业大展宏图的首要条件。”这是二处处长赵瑞平和党委书记刘明文的共同体会。 地调二处在1979年就憋足劲儿要“到世界上去争冠军”。为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讲,谁掌握了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的地位。”由此可见,在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激烈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人的素质已越采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把人的素质培养作为教育的目标,已成为世界教育的发展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杨克炎 《学理论》2008,(10):95-96
胡锦涛同志指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谁占据文化的制高点,谁就能更好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性。三五味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很强实力的民营企业,“三五”品牌产品是叫得响、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这与其独特的配方、精心的选料、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完善的营销渠道等因素有关,但更主要的是这个企业的创始人及领导者王军先生不同寻常的战略眼光与经营理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党政论坛》2014,(12):29-29
1.不怕封锁——毛泽东说: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美国在1950年12月3日宣布对新中国实行全面封锁禁运。面临美国的封锁,毛泽东的态度一是反对,二是不怕。早在1949年8月评论美国白皮书时,毛泽东就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相似文献   

18.
可赞的“三 不怕”精神 有位将军在给机关干部上党课时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要做到“三不怕”:一不怕人说“无钱”,甘愿清贫,艰苦奋斗;二不怕人说“无能”,坚决不搞拉关系、走后门、投机钻营那一套;三不怕人说“无情”,不用感情代替原则,不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和亲友谋好处。 这“三不怕”提得好,确实是新时期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体现,也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但在改革开放、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国正以各种方式抢占高技术竞争的制高点,抢占高技术产品的市场份额,竞争之烈前所未有。 区域集团间的对抗愈益明显 成立区域集团是为了增加竞争实力。区域内可发挥互补优势,可采取统一行动一致对外。例如,欧洲的统一技术标准就是一个很有力的武器。当前,高清晰度电视的竞争主要表现在采用什么技术标准的问题上,各集团之间竞争近乎白热化,目前欧洲采取“联美抑日”的战略。  相似文献   

20.
不设防     
马德 《党政论坛》2013,(8):14-14
不设防的核心一是光明坦荡,二是不怕暴露自己的弱点。为什么不设防?因为没有设防的必要。无害人之心,无苟且之意,无不轨之念,无非礼之思,防什么?谁能奈何这样的不设防者?我的毛笔宇写得很差,仍有人要我题字。我最喜欢题的自撰箴言乃是“大道无术”四字。鬼机灵毕竟是小机灵,小手段只能收效于一时,小团体只能鼓噪一阵,只有大道,客观规律之道,历史发展之道,为文为人之道,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