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藏传佛教辩经的起源在古印度佛教中,就有运用辩论作为折服谬论及审察教义的传统。公元七世纪佛教传入西藏后,与当地原有的原始宗教———苯教经过长期的斗争,转而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形成了既有佛学的哲学思想,又有西藏地方色彩的藏传佛教。有人认为,公元八世纪...  相似文献   

2.
号称藏传佛教五大宗派之一的西藏苯教,是由公元前1917年诞生在西藏阿里地区的辛饶弥沃大师创立.距今已有3800多年的历史。苯教崇拜自然,包括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湖泊、牛羊、禽兽等.以跳神舞、祭祀、占卜、念咒、驱魔为主要仪轨。在公元七世纪佛教正式传入吐蕃之前,西藏高原各部落普遍信仰苯教。  相似文献   

3.
罗延焱 《人民论坛》2012,(17):166-167
西夏后期,藏传佛教逐渐传入,成为西夏佛教的重要特色。作为西夏主体民族的党项族有本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这种宗教讲求仪式、法术和诅咒等,它和吸收了藏族苯教的藏传佛教有某些相似之处。加之他们对吐蕃佛教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使得藏传佛教在西夏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4.
遥远的圣地  有人将平均海拔4千5百米以上,拥有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这些气势磅礴盖世无双的山脉的地域——阿里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它与地球上的南、北极相提并论,称为“地球的第三极”。  阿里以它的遥远、荒芜和神秘吸引着世人,并不只是它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奇异的自然景观,还有西藏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苯教”,的发源地就在阿里象泉河域一带,至今苯教仍在藏北和四川某些藏区流行。相传在阿里还形成了西藏最早的原始部落联盟“古象雄王国”,产生了最初的文明。公元7世纪古象雄国被崛起于西藏山南一…  相似文献   

5.
《今日民族》2011,(3):65-F0003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是纳西族社会生活、宗教哲学、历史演变、民俗事象、科技医学、文学艺术的百科全书,同时也融会了苯教、藏传佛教、道教乃至古波斯、古印度的一些文化元素,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页”奇观。  相似文献   

6.
尼玛次仁 《友声》2005,(1):21-23
20 0 4年 9月 7日在越南河内举行的“亚欧会议人民论坛”上的发言我叫尼玛次仁 ,代表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作专题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 :西藏的宗教文化在亚欧对话中的作用。我是藏族 ,是西藏拉萨大昭寺的僧人 ,也是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的理事。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以一个藏族僧人的身份 ,与大家分享西藏的文化和宗教。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藏族人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藏传佛教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寺庙是宗教的重要载体。现在西藏有 1 70 0多座寺庙 ,遍布全区各地 ,为 4 6万多名僧尼的…  相似文献   

7.
阿坝州是内地通往西藏、甘肃和青海等藏区的要冲,世居此地的大多数群众信仰宗教,历史上形成了藏传佛教寺庙多、教派多、僧人多、信众多的特点。经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和僧人在元代政治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同西藏发生正式联系是在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汗在位时期 (12 2 9— 12 4 1年 ) ,第一个和西藏发生政治联系的西路军统帅、蒙古皇子阔端。在阔端眼中 ,若要很好地经营这些藏区 ,就必须因势利导 ,以佛治佛 ,即“以蕃治蕃”方为上策 ,从而利用了藏传佛教或藏传佛教僧人全权代表 ,通过萨迦班智达和八思巴等宗教领袖确立了对吐蕃的有效统治。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部地区具有典型的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并存的特点,该区域的社会治安问题直接影响着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和治安秩序,也是新形势下公安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西藏社会治安面临着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的冲突,以及境外敌对势力入侵的严峻局面,现阶段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依靠群众、全面防控,依法妥善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同时,要认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切实维护藏传佛教正常秩序,依法抵制达赖集团利用宗教进行的分裂渗透活动,促进西藏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黄林 《长江论坛》2012,(6):49-54
藏传佛教在西藏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藏传佛教问题是西藏社会局势长治久安的一个关键因素.西藏的长治久安离不开对藏传佛教问题的妥善处理,而依法管理好藏传佛教事务是一项系统的社会管理工作,西藏自治地方应根据藏传佛教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地方性藏传佛教事务管理法规立法,全面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健全宗教事务管理体制,强化寺庙内部管理,为推进西藏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1986年2月,曾经中断了20年的藏传佛教传统节目——拉萨“传召”大法会,在拉萨大昭寺正式恢复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这一具有群众性的传统宗教活动的顺利恢复,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正确性的一个具体体现,又是这一政策在西藏得到全面贯彻执行的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新时期新阶段藏传佛教工作的意见》,要求把宗教寺院和宗教人员纳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范围,把寺院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2008年,省、地委先后下发了关于依法加强和改进藏传佛教寺院和其他宗教寺院社会管理的意见,使宗教寺院社会管理工作提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3.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统一战线宗教工作更加有力落实宗教政策,维护宗教信仰自由。民主改革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统一战线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是藏传佛教宗教活动和传统节日得到有效保护。目前,各教派、各宗教团体、各宗教活动场所都能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开展各项宗教活动,自主管理内部事务;  相似文献   

14.
《西藏统一战线》2004,(4):18-18
苯教是一种祟信多神的原始宗教.它起源于西藏高原上古老的民间的自然崇拜。  相似文献   

15.
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现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将长期存在。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宗教工作,解决好宗教问题,使广大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意志和力量凝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上,首先就要培养好新一代宗教界的代表人物。本文就如何培养藏传佛教界新一代代表人物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教派与活佛转世制度 藏传佛教规范地称为“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教”,是中国佛教三大系统之一。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在征服西藏各地方小邦过程中不断扩大活动地域,在建立吐蕃王朝后,先后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  相似文献   

17.
雍和宫是北京市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是多民族建筑风格交相辉映的皇室宫院,是庄严肃穆而显神秘的佛教净土,蔚为大观的宗教艺术珍品。由于历史上蒙藏等地区的藏传佛教领袖人物及高僧大德定期到北京向皇帝朝贡,并到雍和宫瞻礼拜佛,  相似文献   

18.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大力发展宗教理论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深入研究藏传佛教,对其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开展藏传佛教教义阐释工作,是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1995年12月8日,由金瓶掣签产生的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在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举行坐床仪式。这一具有重大影响的活动表明,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继位成功。解放前西藏地区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宗教领袖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1950年初,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进军西藏的庄严命令,人民解放军开始进军西藏。在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前,中央与西藏地方政府和平谈判圆满成功。1954年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参加会议的西藏两大宗教领袖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和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分别当…  相似文献   

20.
一、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目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活动,宗教组织建设,佛学体系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