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的方向之一是减少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对钟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依靠手工艺外出加工农产品、依靠农产品特色种养和产业化经营等多种模式,具有转移的层次不高等特点,政府决策应建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
构建农户生产与农产品期货市场对接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选杰 《求索》2012,(7):35-37
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和价格风险是影响农户收入的主要因素,农产品期货市场通过套期保值可以有效地规避价格风险。把分散且小规模的农户生产与农产品期货市场实现有效地对接虽存在诸多困难但完全可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民"和"企业﹢专业协会﹢农民"是实现农户生产与农产品期货市场有效对接的重要模式。在这两种模式的构建中,最主要的工作是建立高水平的农民期货贸易专业合作社。政府应在财政和信贷方面给予参与期货市场的农民及企业以大力支持。从事农产品期货贸易的公司应加大对农民农业科技和期货贸易知识教育的投入,并严格遵守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返利予农民。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价格素有“百价之基”之称,农产品价格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的安定,它历来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引入关注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农产品收购价格的连年下滑,尤其是农产品“卖难”问题,对农产品的生产和农民收入产生了直接影响。因此,如何保持农产品收购价格总水平的相对稳定,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这既是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需要,也是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朱枝富  张健 《群众》2000,(3):29-30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我国的农业和农村问题,实质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利益与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是紧密相连的。农村改革20多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亿多吨,增加到1999年的4.9亿吨以上,人均粮食产量已超过400公斤。同时,肉类、水产品产  相似文献   

5.
《今日民族》2006,(3):56-57
“十一五”时期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新农村建设要开好局、起好步,必须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真正带给农民实惠。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稳定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化农产品品种,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加大初级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积极发展农产品的现代流通方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对进口农产品的冲击,扩…  相似文献   

6.
农超对接: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增 《前沿》2010,(22):73-75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当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中,我国农户小市场和消费大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点,已从农产品的生产领域转向了流通领域,而如今农民、商家、消费者"三得利"的"农超对接"模式的出现,不仅发展了农产品现代物流业,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也为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的增收提供了新动力,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村改革的最初目标是解决主要农产品总量不足的问题,手段便是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投放以及允许农民有一定的耕种自由。而提价和增加对农业投资加重了财政负担,受此一定程度的影响,便产生了以减轻政府负担为目标之一的新的对农态度,致使农业发展停滞并出现了结构性农产品供需失衡问题。可以这样说,以往农业发展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处于不断更替的动态过程。今后农业发展的目标将在增加农产品供给和增加农业收入、减轻财政负担和保护农业、农产品营销垄断和反垄断、农民求外发展和对农民的反弹诸多矛盾之间转化,转…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卖难”为何频现国内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产品卖难”问题是一把悬在我国9亿农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部分农产品告别了普遍短缺的时代,却又转为了当前阶段性、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的局部相对过剩,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卖难”现象尤为突出,成为了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增长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文启 《政策》2002,(4):10-12
近几年,孝感市把发展农产品流通作为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充分发挥孝感农民进入流通领域较早、市场意识较强、区位条件较好的比较优势,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的办法,鼓励和支持农民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初步形成了一支组织形式多种多样、经营运转灵活高效的农民流通大军,为有效克服农产品价低、卖难等问题,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1年,全市参与和服务农产品流通的农民达4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3%,已形成各类农产品经销大户6640户,经销联合体2630个,经销协会377个,  相似文献   

10.
时下,又临近秋收季节,农民又开始思考“卖难”的问题。那么,谁能够在农业生产和市场销售之间搭建起桥梁,帮助农民把农产品销售出去呢?实践证明,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是有效解决农副产品流通问题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农民生产的大量农产品迫切需要在市场上销售,但由于农民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分散生产,对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