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绘出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蓝图,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的思路和目标.中央描述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虽然只有简单的20个字,但其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是一杯耐品的茶.而法治保障则是这杯茶不变味、符合健康发展要求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06,(1):11-11
2005年12月28日-29日在京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绝不单纯是搞新村建设,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3.
朱茂  袁鹏飞 《新重庆》2006,(5):36-38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重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要落实中央的要求,关键在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核心,以统筹的思路总揽全局。我们认为,当务之急尤其要结合好重庆实际,注重抓好统筹规划工作,分步实施,逐步推进。一、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核心,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平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核心内容是发展农村经济。重庆农业人口众多,农民贫困问题十分突出,农村经济难以长足发展。环境再新、房舍再好,新农村也处于“空心化”状态,缺乏进一步向前…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为我们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东阳市横店镇发展成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人口不断积聚的小城市,使数万农民过上了全新的生活,正是让农民通过集聚到城镇,从而获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市民的新农村建设发展之路。横店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着力推进农村城市化。改革开放以来,横店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横店集团。这…  相似文献   

5.
陈惠娟 《群众》2006,(10):51-52
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我们如皋市在围绕努力使农民生活宽裕、全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把农民聚居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市农业经济不断壮大,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然而农村长期沿用沿河沿路的“一字式”、“非字式”的居住方式,村庄零散、居住分散,农村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基础设施难以配套,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推进农民聚居化是加快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根本上…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为"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农村公路网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交通网络,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实现全面小康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一、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一)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党中央提出的建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目标,离不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五个统筹”的必然结果,是加快农民奔小康进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视野中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四个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烈翔 《新东方》2006,(4):13-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继续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惠及亿万农民的伟大工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相似文献   

9.
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20字总体要求,将“生产发展”放在首位,从而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基本前提,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仍然是一个弱质产业,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相对滞后。要解决这些问题,仅靠国家的“输血”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培育和增强农村、农民自身的“造血”功能,说到底就是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因此,必须把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把提高农民生活水…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勾勒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令人向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高度概括了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是“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时间内我国农村建设的总目标、总思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具体到各地,应当紧密结合实际,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深入调研,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循序渐进,保证农民群众得实惠,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坚实的基础上起步,在农民群众的广泛拥护中有个良好的开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质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当前我…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简明扼要,内涵丰富,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高度概括。如何按照这一要求,把新农村建设落实到操作层面,找到切合实际的工作途径和方法?我认为要坚持八个“两手抓”。一是要生产生活“两手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有着不同的要求。首先要把生产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这是成事之基。要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农村二、三产业,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物质基础。其次,要以人为本,重视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内容丰富。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农民树立起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培育农村文明风尚。因此,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非常重大,体现在:一、培育新型农民,提高整体素质加强思想宣传教育。宣传形式可与组织、宣传、科技、综合治理等…  相似文献   

13.
韦桂元 《当代广西》2006,(21):43-43
所谓农业产业化建设,是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用工业的理念办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程度、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也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基本前提。而农业产业化建设则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和根本。实践证明,凡是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经济较发达的村屯,其生产生活水平及文明程度就较高。因此,社会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被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全面、准确地把握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农民树立起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培育农村文明风尚。具体是要做好“五新”文章。  相似文献   

15.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描绘出了美好的蓝图,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对于西部地区的农村来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相比,差距较大。作为西部地区的农村,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呢?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村、文明村、生态村、和谐村的统一。当前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五句话,20个字”,涉及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文化、政治建设三大任务。经济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文化目标是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政治目标是管理民主。实现这些目标既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又要求政府承担主要责任,更要求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建设新农村中,如何优化新农村建设的法制环境.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冲突,落实政府的责任,实现管理民主,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自己建设新家园,市、区人大代表进行了专题调研。笔者对优化新农村建设法制环境略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7.
李建国 《江西政报》2007,(13):47-48
2006年以来,我区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农业和农村工作,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精心安排部署,科学选点规划,以发展生产富裕农民为目标,突出特色,做足优势,扎实推进,全区23个示范点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开局。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我们的主要体会有“三点”。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月菊 《前沿》2007,(6):185-18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把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植入一个新的法律环境中,如果不用法律去规范农村、农业、农民问题,那么,中国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流于形式,沦为空话。  相似文献   

19.
熊春艳 《当代广西》2005,(24):50-51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具体要求。如何按照这些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桂林市雁山区秉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辖区农村开展文明卫生村建设,以此为载体带动生产的发展、农民生活习惯的变革,描绘着一幅新农村的生动画卷。  相似文献   

20.
中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和发展目标,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紧紧把握三条主线: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新农村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