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中国老人有80%以上在农村,在农村经济水平低下,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社会的一大难题.广西五保村模式是地方首创的方式,既是针对五保老人的有效集中供养,也是未来农村老人集中供养的可借鉴模式,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苏星 《当代广西》2011,(24):12-13
2003年起,贺州市政府针对农村五保人口生活质量差、住房条件差、就医看病难等突出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村五保村建设,对农村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五保村模式投入不多,效益却很大,能将全村的五保老人都容纳进来。为此,民政部评价这种供养模式"解决了建国50多年来中央政府致力解决而未能解决的对农村五保户有效供养的问题,是五保供养模式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并称为"贺州模式"在全区乃至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3.
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暴露出诸多弊端:一是供养渠道不够通畅、来源单一,且不稳固;二是供养标准偏低;三是供养方式不当,五保老人孤苦无助的状况无从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老人的生活状况应该得到更多关注,其供养方式应该得到改进,其生活质量应该得到提高。实践证明,对农村五保老人实行就地集中供养是一条好路子,值得推广。 就地集中供养的具体做法是:在五保老人较为集中的村或大的自然村,多渠道集资兴建“五保新村”,将附近的五保老人集中到“五保新村”中来供养。“就地集中供养”的  相似文献   

4.
陈文庆 《传承》2007,(6):64-66
广西五保村起源于抗洪救灾中对农村处境最为艰难的五保老人的集中安顿,与过去的分散供养和敬老院集中供养比较,五保村建设既吸收了其优点,又克服了其不足,具有人性关怀、讲求效率、多元参与、综合服务、规范管理等特点.五保村建设的主要样式有:生活 救济 庭院经济、生活 救济 生产基地、生活 救济 责任田、生活 救济 有偿服务样式.广西五保村建设解决了建国50多年来政府一直致力解决而未能有效解决的农村五保户供养问题,被认为是五保供养管理模式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广西五保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资金短缺、部门协调难、保障水平低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对农村五保实行集中供养是更好地落实五保政策、满足五保老人精神需要的一种好方式。但是,农村五保实行集中供养并不是供养方式的简单改变,也不是农村五保生活居住地的简单迁徙,而是一次道德观念的新调整。要确保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住得好、留得住、过得好,还有几个政策法规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6.
郭宏 《中国民政》2013,(12):42-43
201O年以来,山西省平陆县针对农村留守老人日益增多的现状,本着“先行先试,完善提高,总结推广”的原则,逐步探索出了“政府扶持、村级主办、社会支持、群众参与、家庭分担”的农村社区养老模式一“日间照料中心”,有效破解了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养老需求和社会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走出了农村留守老人集中供养的新路子,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被新闻媒体称为“探索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7.
许典利 《人民论坛》2014,(1):160-162
针对当前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困难,反思当前我国养老模式的实际和不足,文章提出了建立社会支持网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思路,对已有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继承和创新,可为有关组织和个人研究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国,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他们普遍存在着生存压力大,生活水平偏低,心理负担重,生活缺乏照料,安全隐患多,看病问题较突出等诸多问题。我国农村传统的供养老人方式——家庭供养面临极大的挑战,如何完善和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已然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一)建立农村老年人组织,为留守老人筑"新巢"。引导有条件的村委会提供活动场所,政府适当扶持,成立老年人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困难,反思当前我国养老模式的实际和不足,文章提出了建立社会支持网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思路,对已有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继承和创新,可为有关组织和个人研究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广西农村五保供养方式的创新之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农村现有五保户36.2万人,其中在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仅有8000多人,绝大多数的五保老人在村里分散供养,生活条件极端艰苦.但是,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这种状况将会在今后两三年得到根本改变,将会有15万甚至更多的五保户享受到集中供养,因为我们已经找到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五保村.  相似文献   

11.
陈钟 《今日浙江》2004,(6):32-33
农村五保老人和城镇“三无”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中最困难的一个群体。去年初,省委、省政府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困难群众长效帮扶机制的高度出发,提出了率先建立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目标,三年内全省要基本实现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作出的这项决策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非常正确的,因而得到了城乡广大群众的积极拥护。江山市委、市政府抓住江山被列为全省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试点县(市)的契机,全力推行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工作,积极改善五保老人的生…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盐津县有农村五保对象3447人,其中五保老人1605人,需集中供养老人1100人。2006年以来,先后建成雷家岩敬老院、中和中心敬老院、牛寨敬老院、豆沙古镇敬老院、盐井镇福利院,截止2010年底,集中供养老人800人,年供养标准3840元。盐津县在加快农村敬老院、福利院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管理新路子,提高敬老院、福利院服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按国家有关保障政策,"五保"老人可以住进乡村敬老院集中供养,但是由于农村老年人居家生活的传统观念及多数老人不喜受约束的生活习惯,大部分"五保"老人不愿意住进乡村敬老院。江西省遂川县现有"五保"老人3581人,其中住进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440人。部分非集中供养"五保"老人家庭生活不富裕,住房存在漏雨或裂缝  相似文献   

14.
毛绍烈 《中国民政》2003,(11):12-13
党的十六大指出 建立健全与全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我国8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广阔的农村,其养老问题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生活在农村中的五保孤寡老人.是我国社会各阶层中最为显著的弱势群体。解决他们的供养问题.关系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做好这个群体的社会保障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解决好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农村五保老人供养问题.对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从去年开始,我们钟山县在农村五保供养方式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植忠鹏 《广东民政》2009,(11):12-13
从上世纪50年代起,肇庆市各地相继兴办了敬老院,将部分五保对象集中供养,逐步形成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相结合的五保供养模式。然而,时至今日,肇庆市一些农村敬老院的管理工作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如何促进农村敬老院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肇庆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五保集中供养是农村社会养老救助的重要内容,受到官学一致关注。但是,由于五保集中供养的财力资源供给、政策落实与监管等因素,导致不同区域五保集中供养人数和比例,五保集中供养床位和实际入住率存在很大差距。只有发挥政府与社会合力,通过提高五保对象的社会认知度、提升五保资金的统筹级别、扩大社会救助供给主体、因地制宜、将五保供养与农村养老事业有机融入新农村建设、复兴中华"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等手段,逐步实现五保集中供养均等化,提升五保集中供养水平,促进农村养老工作,化解农村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工作较为普遍存在着建院难,管理难,保障难。护理难,就医难,敬老难,谋福难。送老难,创收难、发展难等“十难”问题,难以满足广大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之需。在此,仅针对其症结之源、浅谈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老年人口更趋长寿,十多年后一对农村夫妇最少要供养三位以上的老人,有许多家庭将供养五位以上老人,加上所要抚养的后代,一户农家人口将会在7人以上,那时农村家庭将不堪重负,城乡差别也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尽早进行创建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探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最核心的三大难题:一是能否实现现有农村老人的国家供养;二是能否确保养老保险费的费源充足且覆盖全国农村人口;三是如何向相对贫穷的农民征收养老保险费。只要能解决这三大问题,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就必然能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9.
五保对象是农村最困难的群体之一。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五保”对象供养问题, 2003年初开始,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下,全省实施以乡镇福利院集中供养为主 体、以村办院和民办院供养为补充的“福 星工程”。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全省改、扩、 新建农村福利院1867所,使农村福利院 总数达到2436所,集中供养“五保”人 数由2002年底的4.3万人增加到近16万 人,集中供养率达76%,基本实现“五保”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依托成熟的健康养老产业资源优势,整合18家镇街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助推成立萧山颐乐养老集团,开展特困老人区域性集中供养,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和市场化运营,创新构建了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国企集团化运营模式,擦亮了共同富裕"浙里长寿"的金色名片。该项目入选民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推选的49家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优秀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