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律师》2005,(1):29-29
为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刑事辩护律师的作用和意义,进一步提高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全国律协刑事辩护委员会将12月18日定为“全国刑事辩护律师义务宣传日”。山东律师积极响应全国律协刑委会号召,以“了解刑事辩护,律师更多参与”为主题开展法律咨询、讲座、知识竞赛、法律进社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推动宣传活动的广泛开展。各地以律师事务所为单位,以设立咨询站,免费为群众答疑解惑和印制散发宣传册等方式在所在地城市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律师们纷纷走上街头为群众讲解刑事辩护,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等相关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2.
(一)技巧是一种技能,刑辩技巧是一种烟熟精妙而灵巧的刑事辩护技能。刑辩技巧除了辩者要有良好素质,还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证据和法律。离开了证据和法律,刑辩也就无所谓技巧了。辩者艺术地运用占有的全部材料,通过语言文字的巧妙驾驭证明自己提出的中心论点,也就是期望法院予以采纳的主要意见的正确,从而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正确实施。刑辩包括庭审的辩护,庭外与审判人员交换意见的辩护和形成书面的辩护即制作辩护词。从辩护的性质来看,有无罪辩护,改变定性辩护,要求从轻、减轻、从宽和免予刑事处罚的辩护。刑辩所处…  相似文献   

3.
刑辩律师应根据不同案件的不同情况,同一案件的不同阶段,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辩护策略.按照不同角度,刑事辩护策略可分为:有罪辩护与无罪辩护;法律辩护和事实辩护;实体辩护与程序辩护;定罪辩护与量刑辩护.作为刑辩律师,熟练掌握并会灵活运用策略是必要的:一是深刻认识刑辩律师的法定职责并正确把握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相互关系;二是熟练掌握和运用刑事实体法及其相关理论;三是熟练掌握和运用刑事程序法及其相关理论;四是熟练掌握和运用刑事辩护的各种基本技能和技巧.  相似文献   

4.
晓今 《检察风云》2015,(1):30-31
中国梦,离不开法治梦。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为正在进行的刑事司法改革带去刑辩律师的声音,推动社会各界对刑辩律师责任与使命的广泛关注,思考刑事司法如何完善开放性思维,刑辩律师如何应对司法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014年11月29日,由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主办的"第五届博和法律论坛",以"改革·机遇·使命——司法改革与刑事辩护"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知名  相似文献   

5.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与加拿大律师协会经过多年协作及交流,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为了更有力地支持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从事刑事辩护和改革,并加强全国律协和刑委会的能力以及刑辩律师在刑事司法过程包括调查、取证的代理和辩护,使全国律协和其刑委会更积极地参与刑法改革,2003年9月18日双方正式签订“加拿大律协和全国律协刑事司法改革与辩护项目”协议书,该项目得到加拿大国际开发署的资金支持。全国律协与加拿大律协的协作由来已久,自1994年加拿大律协考察团赴中以来,两律协之间的友好磋商以及坦诚交流就已经使双方在律师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他是法律界的跨界奇才:医学出身,法学背景,从事法律教学十余年,自2001年起深耕刑事辩护,完成了从专职教师、兼职律师到专职律师、兼职教授的华丽转身。他也是多重身份的法律活动家:作为律所高级合伙人,他每年亲自出庭办理案件近20件,他带领的刑辩专业团队每年办理刑事案件100余件;从业至今,他为300余名被告人辩护,并最终使被告人得到法院罪轻或无罪判决。他就是著名刑辩律师薛火根。  相似文献   

7.
王同义 《中国律师》2006,(12):26-26
“全国刑事辩护律师义务宣传日”在全国各地举办两年来,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为促使百姓熟悉、了解刑事辩护的内容和意义,进一步提高群众自身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激发律师精研辩护艺术的热情,全国律协在今年的10月28日组织了第三届“全国刑事辩护律师义务宣传日”公益活动。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中国律师的刑辩经历了由曲折到恢复发展的历史轨迹。同时,律师刑辩对我国人权保障事业也呈现为不断优化的历史效用。为了进一步加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原则,2012年刑诉法强化了律师参与刑事辩护的地位。对法治化进程中律师刑辩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专家?大众的理解是"在某方面有专门技能或者精通某一学科或技艺的人"。法律就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刑事辩护就是一种专门的技能。掌握并精通刑事辩护这种技能的人,可称为"刑辩专家"。从事一门学科和精通一门技艺是两回事,就像很多人天天都要在家做饭,已经做了二三十年,但我们不会称这些人为厨师一样。从事法律学科,你就要在这个学科树立一种追求精神;进入刑辩领域,你就要争当"刑辩专家"。有了精神引领,我们还要常常问问自己,自己的技能配得上"刑辩专家"这个职业称谓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律师》2004,(12):62-62
中加刑事司法改革与辩护项目工作会议全国律协刑事业务委员会2004年会于2004年lO月28日在北京召开。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主办。会议听取了全国律协刑委会工作报告暨中加项目组织建设工作报告、中加项目培训工作报告、加方关于中加项目执行情况的报告和中国刑辩网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的政治法律制度决定了刑辩律师和刑事辩护的艰难起步。这是因为:它长期处于历史发展过程中时代定位的缺失、刑事审判议论席上应有角色的缺席和面对大量刑事被告人急需要刑事辩护而它却面临着自身数量、力量和能量缺乏的状态。在进行现代化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如何看待刑事辩护制度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法治成熟程度的一个重要参照系数。尽快建立和确认刑事法律关系新概念,从而使刑事辩护的价值能够在平等、公正的刑事法律关系确立和追求正义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审判机关被要求必须跳出刑事法律关系的冲突范围,只是居中审理发生矛盾冲突的刑事法律关系,而不与其中任何一方发生直接的对立或者结盟。在这种刑事法律关系的结构中,刑辩律师的社会价值就会随着其法律地位的确立而得到有效的反映和体现。  相似文献   

12.
<正>怎样才算一个好的刑辩律师?做一个什么样的刑辩律师?这是我从法官转型做律师后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经常被律师朋友问及的一个问题。在进入律师队伍之前,我曾经有过近20年的刑事审判工作经历,工作中自然少不了与刑辩律师打交道,那时我就对刑辩律师该有的样子有了自己的看法。从事律师工作之后,我对刑事辩护又有了新的认识,深刻地感受到刑事辩护不仅是一项技术,而且是一种艺术。在律师业务中,刑事辩护关乎当事人最重大的利益,与当事人在其人生最为困难的时候相遇,考验着律师的品行。刑辩律师需要有勇有谋,洞明世事、练达人情。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律师》2012,(6):96
本所由首届"北京市十佳青年律师"、首届"北京市百名优秀刑辩律师"孙中伟创办,专业承办首都北京及各省市的死刑复核与刑事辩护、商事再审与诉讼的精品化律所,现面向全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律师》2012,(7):67
本所由首届"北京市十佳青年律师"、首届"北京市百名优秀刑辩律师"孙中伟创办,专业承办首都北京及各省市的死刑复核与刑事辩护、商事再审与诉讼的精品化律所,现面向全国: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南京市1981年至1989年已办结的无罪辩护案件中选择了15起案例,进行了初步反思和剖析,目的在于探索律师为被告作无罪辩护的原则、方法、程序。无罪辩护的成功经验在于坚持敢辩与善辩、事实与法律、配合与制约。三结合”的辩护原则,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敢辩与善辩相结合的原则。律师作为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担负着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的重任。律师应秉公敢辩,善辩,准确辩护。敢辩是刑事辩护的前提,善辩是刑事辩护的艺术,准确是刑事辩护的灵魂。如张某推搡陈某,诱发了陈的心脏病造成陈的死亡一案。律师担任了张某的辩护人,经过调查、取证发现,张某没有主观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客观上也没有实施危害他人的行为,张与陈争吵、扳手等行为与陈的猝死之间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据此律  相似文献   

16.
高凌燕 《中国律师》2011,(11):13-14
刑事辩护作为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该制度扎根于“尊重人的尊严”这一思想。也正由于此,刑事业务、刑辩律师、刑诉法屡屡成为媒体焦点、社会热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律师》2012,(8):75
本所由首届"北京市十佳青年律师"、首届"北京市百名优秀刑辩律师"孙中伟创办,专业承办首都北京及各省市的死刑复核与刑事辩护、商事再审与诉讼的精品化律所,现面向全国:一、孙中伟著《死刑辩护指引》、《死刑辩护手记》法律出版社将出版,现开始预订认购。二、招募合作律师:1、合作律师协助本所承办当地业  相似文献   

18.
2022年,本刊开设“辩护思维”专栏。专栏内容以案例为主,让读者更加了解刑事辩护的办案过程和以证据为主的实务知识,学习相关的思维模式。此外,作者也希望通过分享,将凝练的智慧与思想的精华共享于整个行业,为提升刑辩技能与服务水平付诸心力。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0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北京尚权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尚权刑事辩护论坛(以下简称"尚权刑辩论坛")在京开幕。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会议厅内,逾百位法律界人士齐聚一堂。 这次论坛的主题为"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与辩护制度完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知名刑辩律师、北京尚权律师事务所主任张青松为论坛致辞。  相似文献   

20.
李云虹 《江淮法治》2013,(20):18-19
“刑事辩护工作给了我做律师的感觉和激情。我会在刑辩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