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监督是监察委员会的首要职能,保障监察委员会有效和廉洁地行使监督权是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提的一项重要任务。完成该任务除了依靠监察委员会的本地探索以外,还可以积极借鉴以良好的权力监督效能闻名于世的丹麦议会监察专员制度的有益经验。从权力监督视角出发,对丹麦议会监察专员制度进行法律文本分析和运行过程分析可以发现,丹麦议会监察专员制度提升权力监督效能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保障监督权运行的有效性与对监督权进行严密的再监督两个层面。鉴于此,监察委员会要充分释放其权力监督效能,就需要从保障监察委员会依法独立有效行使监督权和健全对监察委员会的多元监督机制两个方面入手,着力构建符合有效性和廉洁性标准的新型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  相似文献   

2.
监察委调查权是国家为实现高效反腐,通过《监察法》新赋予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监察权力。碍于监察权职能全覆盖的实际,理论上平行于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监察权,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实际处于"高位"状态。又因《监察法》对处于监察权核心地位的监察委调查权的权力载体——监察调查措施实施规制不足、对监察委调查权运行正当程序规范阙如等问题,实际上造成监察案件质量存忧、监察权力运行合法性堪忧、权力失范等不良法律后果。因此有必要从立法层面对监察委调查权进行规制:明确被调查人的程序权利保障规则、完善监察委技术调查措施适用程序的立法规则、完善监察委员会刑事调查权行使监督机制、确立以审判为中心的监察委调查权程序立法规则目标,以期有益于监察权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监察制度发端于党内监察,进而转为行政监察为主的发展阶段,时至今日,行政监察又擢升为国家监察。从革命、建设、改革再到步入新时代,中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波澜壮阔,无论是监察权限、监察对象、监察效能等都发生很大变化,实现了对公职人员监察的全覆盖,对权力运行形成了有力且有效的监督,中国特色监察体制建设步入新时代。梳理百年监察制度的历史变迁,总结其经验得失,有助于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4.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为依托、全面依法治国为抓手,致力于实现法治中国的战略定位,为实现监督公权力反腐败法治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习近平阐述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关于监察法治论述,并付诸当下中国监察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法治实践。建基于权力监督全覆盖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监察法治论述着力于腐败治理制度化,实现执政党长期执政;推进监察体制改革,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实现监察法治化;主张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进行宪法修正和制定监察基本法,确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宪法定位和监察权运行的基本法治遵循;依据监察改革法治原则,强化外部监督制约与内部专门监督相结合的原则,从制度上实现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有效监督,推进监察权运行机制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中共五大创设监察委员会是贯彻共产国际精神的产物,原因在于中共五大召开时不具备创设监察委员会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中共五大创设的监察委员会的原型来源于苏共监察委员会,通过比较中共五大党章和苏共党章规定的监察委员会的内容,可以发现两者监察委员会的目的和权力相同,监察委员的权力相似,监察委员会与党委员会争议解决方式相同。在两党所处历史条件不同的情况下,照搬苏共党章,导致中共五大所创设的监察委员会缺少发挥作用的对象、权力和组织保障,很难在当时的中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党的监察制度为维护党风党纪、保持党的先进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运行过程中也表现出监督主体低于监督客体的制度性缺陷,束缚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创新:改革现行党内监察工作领导体制,提高党内监察机关的地位,赋予其开展监察工作的必要权力;扩大党的监察机关的权限,使监督贯穿于党的工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刘锡海 《学习月刊》2010,(24):120-120
近几年来,电子监察系统在我国政府改革重点领域行政审批中开始实践,电子监察作为一种全新的行政监察手段,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监察监督作为反映监察委员会基本职能的内在要求,从规范的运行层面回应了集中统一反腐的政治逻辑。作为监督的实现方式之一,其广义监督的范畴涵盖了监察委员会业已整合的监督、调查与处置职能,性质上有别于党内执纪监督、人大权力监督及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在监察委员会广义监督职能的实现过程中,应从监督权配置的政治逻辑原点出发,严格保障监察监督各项功能实现的特定方式;应遵从监督法定、正当与公开的基本原则,防止“以调查为中心”的办案模式僭越监察权应有之边界;应从政治、社会、法治与人文功能期待上畅通监察监督权利救济渠道,以确保处于法治化轨道中的监察监督机制之形成契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各级监察委员会纷纷挂牌成立。本次改革改变了原有的"碎片化"和"屏障状"的监察体制,形成了具有整体性的国家监察体制。本次改革使中国政府过程中的监督体系发生重大变化,使国家政治权力结构有所变动、党政关系的内涵得到拓宽。  相似文献   

10.
福州市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不断进行探索,通过推行“网上审批及效能监察系统”取得了一定成效,规范了权力运行,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监察实效。为进一步夯实基础,推动福州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除信息技术的提高外,更需改革者的创新精神与改革的勇气。  相似文献   

11.
电子监察系统是综合运用网络、视频等科技手段进行监控的系统,是行政监察运用信息、电子手段对政务、事务等领域实施监察的一项创举。电子监察系统的产生和运用,让监察工作找到了破解行政监管难题的信息化钥匙,对有效提升行政效能、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和推进阳光政务建设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实践中,笔者认为要建设好电子监察系统并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要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角度优化权力制约监督机制,这是完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运行机制的重大创新。在"人民主权"基础上形成的党的执政体制,塑造了中国权力运行的监督结构,进而决定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党和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角色。"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提出,是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国家权力运行规律认识持续深化、理论逐渐丰富、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的结果。"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内在逻辑是同步优化党的监督体系与国家监督体系,在充分发挥各自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高度协调、深度融合,在由"分散"到"统一"的权力监督变革中形成整体合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监督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进而催生贯通党和国家监督的监察体制改革,随之又带来国家监督体系的深度整合。国家监督体系主要由以人大监督为中心,以监察监督、检察监督、审计监督为支撑的国家机关监督体系构成。当前,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有四个着力点,即持续健全党内监督;全面强化人大监督;统筹协调国家机关监督;充分保障对监督者的监督。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确立了监察全面覆盖的立法目的,并且设计了一个三层的规范结构,从监察客体、监察对象和监察事项等三个方面共同规定了监察全面覆盖的实际范围。在监察客体的把握上,社会公权力应当在一定条件下被视为监察客体,立法权和司法权由于各自的特殊属性不宜纳入监察客体范围。在监察对象的认定上,强调判断的标准是看是否行使公权力,而不是看是否具有公职身份,故使用"公职人员和有关人员"的表述。在监察事项的确定上,应当将其确立为职务违法、职务犯罪和道德操守;对立法机关公职人员的监察以不影响履行代表职责为限;对司法机关公职人员的监察以"审判核心范围"之外的事项为限。  相似文献   

14.
王春瑜 《学习导报》2010,(21):55-57
监察制度与权力牵制同步产生、发展 监察是跟权力同步产生的。这是因为,从理论上讲,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对立统一的发展,马克思曾经讲过,只要有一种思想存在,就必然有另一种与它对立的思想产生。  相似文献   

15.
邹爱华 《党史文苑》2008,(7):4-7,10
中共五大创设监察委员会是贯彻共产国际精神的产物,原因在于中共五大召开时不具备创设监察委员会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中共五大创设的监察委员会的原型来源于苏共监察委员会,通过比较中共五大党章和苏共党章规定的监察委员会的内容,可以发现两者监察委员会的目的和权力相同,监察委员的权力相似,监察委员会与党委员会争议解决方式相同.在两党所处历史条件不同的情况下.照搬苏共党章,导致中共五大所创设的监察委员会缺少发挥作用的对象、权力和组织保障,很难在当时的中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向 《先锋队》2010,(3):9-9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和省纪委高度重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按照中央纪委和山西省政府的要求。在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和省财政厅支持下,由山西省监察厅负责建成了山西省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一期工程30个部门601项行政审批项目(占全部审批项目的87%)进入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最具借鉴研究的方面,在于具有独特的监察思想,以及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所产生的世界最早的监察体制.古代监察体制受控于专制君权,采取了由上至下的全方位监督.由这种监察体制所决定,形成了立法监督、行政监察、司法监督三位一体的运行方式,对于澄清吏治、维护法纪、稳定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不乏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春瑜 《廉政瞭望》2006,(12):50-51
中国的监察制度因何起源?在历史上起过什么重要作用?权力牵制在古代为何常常失效?登闻鼓、华表是干什么用的?登闻鼓、华表:监察是为监督权力而产生的史学大师顾颉刚认为明堂就是原始部落酋长开会的一个会议厅,在里面可以议事。如果哪一个酋长做了损公利己的事,就可以对他提出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和省纪委高度重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按照中央纪委和山西省政府的要求,在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和省财政厅支持下,由山西省监察厅负责建成了山西省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  相似文献   

20.
郭庆晨 《党课》2014,(11):81-83
监察御史,是隋朝设立的官职,一直沿用到清代。监察御史的品级不高,但权力不小,文武百官有什么劣迹,监察御史都可以管.说白了,监察御史就是朝廷管官的官。本来级别就小,还要管级别比自己大的官,这难度可想而知。难归难,可有些监察御史就当得很称职,不但官当得胜任愉快,还留下了美名。这其中,明朝的吴讷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