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4年12月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央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在贵州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解决了当时党和红军带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这一系列会议以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为标志,形成了遵义会议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的本质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是长征精神的逻辑起点,探索遵义会议精神对弘扬长征精神、红军精神、民族精神具有的独特价值贡献。  相似文献   

2.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无论时代如何变幻,长征精神永不过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切的现实指导意义.长征精神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把长征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因此,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需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积极探索将长征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弘扬长征精神,用长征精神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进行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长征胜利已过去整整70周年了,但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和宝贵价值却是永恒的。在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中,弘扬长征精神对于激励我们践履社会主义荣辱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任务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一、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红军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红军用血肉之躯创造的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信仰的力量、人格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具体来说,长征精神具有以下深刻内涵:1.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5.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象征,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赋予长征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6.
卓有成效的筹粮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红军筹粮中所展示出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密切的群众关系、严格的党纪党规都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内涵。今天弘扬长征精神,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红军长征经过广东是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在广东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充分诠释了长征精神,突破了敌人三道封锁线。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顺利进行长征奠定了良好基础。长征经过广东还传播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策和政治主张,加深了广东人民对红军的正确认识,坚定了广东人民的革命斗志,推动了广东革命斗争和农民运动的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弘扬红军长征的光荣传统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回顾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胜利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励全体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  相似文献   

9.
在红军长征70周年之际,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弘扬长征胜利的伟大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的历史功绩,是当今人们应该秉承的。文章探讨了长征所蕴涵的革命精神,并进一步阐述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声音     
《人事天地》2006,(11):5-5
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把长征精神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在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不懈地发扬光大,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相似文献   

11.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实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是前提,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是保障,团结一致、人民至上是核心,以身作则、严守纪律是根本,实事求是、不断创新是助力。新时期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对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长征精神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大精神助推力。  相似文献   

12.
长征精神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其中最主要的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对祖国和人民无比忠诚的爱国主义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于律己、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认真学习和领会长征精神中蕴含的荣辱观,对于深入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培育官兵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新使命意识、推进部队思想作风和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长征精神的内涵丰富,长征精神的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于牺牲的精神,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最值得青少年学习的是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让青少年学习、理解长征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努力学习,艰苦奋斗,成长成才,为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红军长征是伟大的,战胜了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感悟长征精神,就是要感悟红军信念坚定、务求必胜的精神脊梁,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民主集中、团结奋进的高尚情操,胸怀全局、严守纪律的政治品格,依靠群众、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需要将长征精神传承好,坚定信念补好钙,攻坚克难建新功,自强不息谋新篇,遵规守纪树新风,勤政为民创新业。  相似文献   

15.
论南梁精神     
南梁精神是土地革命时期陕甘边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培育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内涵是陕甘边革命者历史使命、道德情操的集中反映。南梁精神就是陕甘边苏区精神,与中央苏区精神及其他苏区精神既有共性,又有其个性和特色;南梁精神与中央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同为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头;南梁精神是老区精神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庆阳老区精神的发展具有开创之功。研究和弘扬南梁精神对于推进现代政治文明、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发扬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是百余年来党不断夺取事业伟大胜利的重要密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发扬斗争精神,需要从历史、目标、问题和实践四重维度进行理解和把握。只有中国共产党善于从斗争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从斗争目标中增强斗争意志,从矛盾问题中明确斗争方向,从斗争实践中提高斗争本领,才能在新的长征路上以顽强的斗争精神战胜新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7.
坚持信念 逆境奋斗——解读长征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征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奋斗史中最艰难、最困苦的时期;长征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在逆境中坚持理想信念英勇奋斗的历史;长征精神的核心就是"坚持信念、逆境奋斗".围绕着这一核心,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充分展示了"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心系民族、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勇猛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艰苦奋斗精神;审时度势、扶正纠错的实事求是精神;团结一致、维护统一的顾全大局精神;互助友爱、生死与共的集体主义精神;以苦为乐、奋发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它将永远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在新的征途上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8.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许多光荣的优良传统,孕育了一系列中国革命精神,包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以及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苏区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创建、发展和保卫苏区革命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它是井冈山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长征精神的直接源泉,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早期探索,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区精神尽管是70多年前铸就的,但它历久而弥新,仍具多维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认真总结长征胜利的宝贵经验,深切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对于我们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在新的征程上继续奋勇前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充分认识红军长征胜利的重大意义70年前,党领导红军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层层封锁,历时两年,纵横十余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完成了惊心动魄、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我们党领导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进行的长征,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