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法修正案(八)》首次提出社区矫正制度,并且将管制刑的执行方式修改为社区矫正。管制刑社区矫正符合当今世界刑罚人道化、社会化、轻缓化的发展趋势,在司法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问题与困境。加强社区矫正立法、建立管制易科制度、把管制刑改造成社区保安处分等是完善管制刑社区矫正的对策及出路。  相似文献   

2.
社区矫正风险评估机制应当贯穿于判决前、入矫后、解矫前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应严格按照"首要标准"的要求,每个阶段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再犯危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判决前矫正期内的再犯危险评估是基础,评估的重点在于社区风险的防范;入矫后的再犯危险评估是根本,以消除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危险性人格,不断提升矫正效果为目的;解矫前的再犯危险评估是关键,以实现社区服刑人员的再社会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改革的推动意义自不容否认,但7处缺憾的存在却使得《刑法修正案(八)》略显粗糙:以刑法修正案消融刑事立法解释的非法性;以刑法修正案修改刑法总则的合宪性质疑;引入治安管理处罚措施;对未成年犯的过度轻刑化待遇;取消死刑罪名、死缓限制减刑导致刑罚体系结构不谐:社区矫正“尴尬入刑”:危驾入刑有违刑法谦抑性。  相似文献   

4.
社区矫正工作"规定多、任务重、责任大"与"机构弱、人员少、保障缺"的现实矛盾,使得社区矫正工作日益成为高风险岗位。执法风险与廉政风险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社区矫正工作要防范执法风险与廉政风险,必须厘清社区矫正工作中涉及的权力,树立权责相统一的理念,找准风险点开展风险管理。构建以大监管体系为统领,探索业务运行、风险预警、过程控制、过错追究和监督制约五个方面的风险防控机制体系,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风险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的总体发展水平较低,表现为相关立法不够完善,社区矫正刑罚的适用率偏低,执行机制不健全等。文章对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社区服务刑罪犯提出了适用社区矫正的方法,并提出社区矫正量刑改革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实现了行刑思想从“报应刑”思想向“教育刑”思想彻底转变,成为各国刑罚改革发展的趋势。而我国正处于探索初期,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与经验,但存在相当的问题,最突出的是社区矫正缺乏个性与针对性,个案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并没有体现,需要从各个方面完善个案工作机制,确保社区矫正作落到实处,实现社区矫正的制度设计,体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7.
由肉刑向自由刑,再由监禁刑向非监禁刑方向发展体现着人类文明在刑罚适用上的历史轨迹.社区矫正制度也正是在刑罚理念由“报应刑”向“恢复刑”转变之下,很快发展成为诸多法治国家适用缓刑、假释等非监禁刑刑罚的执行保障.轻微刑事案件的快速办理常对加害人适用较为轻缓的刑罚,社区矫正制度的适用也就必然成为轻微刑事案件刑罚执行的方向性选择.要从转变重刑主义思想的影响、提高对非监禁刑适用社区矫正制度的理性认知,完善相关法律规定等方面来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以增进其改造非监禁刑罪犯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对刑罚制度进行创新。刑罚由生命刑、肉体刑向剥夺自由为主的监禁刑发展体现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由剥夺自由的监禁刑向限制自由的社区矫正制度发展,更是监狱史上一次重大变革。我国的社区矫正目前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的趋势已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指导社区矫正试点的规范性文件法律层级效力太低,造成社区矫正制度在实践中执行不力。我国应该制定专门的、隶属于刑事执行法体系的社区矫正法,统一社区行刑的方式,建立有剐于成年人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0.
2015年河北省法学会社区矫正研究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社区矫正工作创新"研讨会交流了部分地市社区矫正工作情况,探讨了社区矫正新理论,研究了社区矫正实务中的立法与制度建设、推进行刑一体化、执法风险与过错责任追究及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研讨会对于繁荣社区矫正学术研究、促进实务工作健康发展、为立法部门和管理机关提供智力支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