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萍 《中国人大》2011,(11):15-18
2009年,在惩处“三鹿奶粉”事件的强大民意声中,食品安全法高调出台并实施,食品安全着实好了一阵子。然而继去年爆出“毒豇豆”事件后,今年“瘦肉精”、“染色馒头”事件又接踵而来。中国食品安全为何频频“按下葫芦浮起瓢”?  相似文献   

2.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1,(11):19-21
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毒豆芽……随着一起起“黑心”食品事件的曝光,其在社会上所产生的“消极效应”被迅速放大,人们之于食品安全的心理负担无形之中加重。  相似文献   

3.
王萍 《中国人大》2011,(11):11-14
今年4月至5月,当“瘦肉精”、“染色馒头”、“毒豆芽”、“甲醛血旺”等食品安全事件再次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时,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正深入到四川、湖北、上海、陕西、江苏、吉林、内蒙古等地,对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4.
如今,打开网络搜索“食品安全”有关新闻,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人瞠目结舌,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隐患直逼人们的健康防线。“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何保障食品安全,让百姓吃的放心,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民生课题。笔者认为,要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必须在“防、管、查、堵”四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李冰 《中国减灾》2011,(19):38-39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几年前的"苏丹红"和"三聚氰胺"事件还未淡出人们的视线,不久前的双汇"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毒豆芽等事件相继被曝光,"五一"前又爆出重庆涪陵火锅馆染色鸭肠事件。这些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冲击着人们的视觉  相似文献   

6.
吴昊 《公民导刊》2011,(6):54-54
每每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件,几乎无不与食品非法添加有关,如“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等食品事件。而此次查处的“染色豆瓣”以及刚破获的遵义“石粉鸡”也不例外,虽然尚未引发安全事件,但无疑存在安全隐患。打击非法添加,当是查处问题食品的“牛鼻子”。  相似文献   

7.
实施四年后,我国首部《食品安全法》即将启动修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表示,《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已列入国务院法制办2013年立法计划。从染色花椒、毒生姜到近期曝光的镉大米、毒皮蛋,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摧毁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公信力。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何“重典治乱”将是《食品安全法》修订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讨论最激烈的焦点。(6月17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8.
《民主与法制》2011,(15):9-11
“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来。食品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然而恶性事件却频频出现。食品安全屏障为何屡屡被突破?监管到底缺失在哪儿?把好“入口”安全关该有哪些突破?  相似文献   

9.
从地沟油到瘦肉精,从有毒奶粉到染色馒头……近年来频频暴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意味着我国食品监管遭遇了空前的“道德难题”。  相似文献   

10.
李武 《辽宁人大》2007,(3):32-33
2006年,北京首发福寿螺事件,接着,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披露养鸭场饲料加苏丹红制红心鸭蛋,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猛烈撞击公众的视野,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密集地被食品安全问题困扰过。2006年7月,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对我省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了视察,结果表明,情形不容乐观。于是,人们不禁要问,食品安全体系是否应该“大修”?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总理的怒斥,切中了当前的社会时弊。触到了人们的心灵痛点,反映了公众期盼道德回归的心声和诉求,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2.
崔丽  程刚 《中国减灾》2008,(3):26-27
从安徽阜阳的劣质奶粉事件,到苏丹红、注水肉等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每每牵动着全国百姓的心。“民以食为天”啊! 2007年10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食品安全法(草案)》。这个被国人看作“天”的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本刊综述 《创造》2011,(4):50-51
花样百出的食品安全事件,挑战着消费者的想象力;监管的无序和失措,则挑战着管理者的信用和权威。"依云事件"、"染色馒头",再度敲响了食品安全警钟。警钟为谁而鸣,值得每个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民以食为天。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令世人震惊,也让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三审的食品安全法草案更受关注。人们在为“三鹿事件”痛心的同时不禁要问用什么才能保证我们最基本的需求——吃的安全?食品安全立法能否防止“三鹿事件”重演?  相似文献   

15.
郭跃进 《世纪行》2012,(3):18-18
食品安全乃基本民生,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是,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甚至一些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仍不断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存在不足,需要完善。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可以用“以打为主”四字来概括。  相似文献   

16.
刘畅 《求索》2010,(2):126-128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不断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如日本、欧洲各国纷纷发生BES疯牛病、O-157大肠杆菌中毒等事件。2008年,我国也出现了世人罕见的“三鹿奶粉”事件,这些食品安全事件暴露了目前食品安全规制的不完善性。本文以日本《食品安全基本法》及其相关的法律体系为例,指出日本食品安全规制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食品安全规制从警察权介入的实体法规制向以风险为导向的自主规制的转变,并实现了对食品“卫生性”规制向食品“安全性”规制上的转变。这是我国在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时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7.
《创造》2010,(5):88-92
从沸沸扬扬的“苏丹红”事件,到令人震惊的“三鹿奶粉”事件,一段时间以来,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让人触目惊心。作为消费者,作为食品安全的直接关系者,我们在怀着忐忑心情的间隙,却迎来了“地沟油”。  相似文献   

18.
何永泉 《重庆行政》2011,(5):107-109
2011年以来,上海出现"染色馒头"事件,奶业"三聚氰胺"卷土重来,台湾的"塑化剂"风波,西班牙的"毒黄瓜",德国的"毒豆芽"事件,震惊全国的"瘦肉精"事件,西瓜的"膨大剂"事件,一系列恶性事件像锋利的钢针刺激着人们脆弱的神经。食品安全究竟问题何在?应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措施?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访了南充市食品药品监查支队、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等,对食品安全问题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据此提出治理对策。一、南充市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食品安全,共分三个环节:生产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由于南充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  相似文献   

19.
目前,本市食品安全呈现“两高一低”——食品安全评价抽检合格率保持94%以上的高位、监督执法保持高压、集体性食物中毒报告发生率处于6/10万以下的较低水平。但另一方面,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非常相似,往往是媒体纷纷曝光、社会强烈反应、政府强力监管、事件逐步平息。政府被动监管、事后监管的“套路”在其中显露无疑。  相似文献   

20.
《天津人大》2013,(3):48-48
近日,莱西市人大常委会将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活动向社会“广而告之”,充分发挥电视台和《莱西市情》等新闻媒体的作用,连续三期播放和刊登“食品安全事件有奖举报的公告”,向全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邮箱,设定举报奖励标准,严格为举报人保密。通过执法检查“广而告之”,充分调动了全社会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