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翔 《今日上海》2011,(9):40-43
安全社区建设是世界卫生组织(WH0)倡导的一种以预防伤害为主旨的社区建设理念和方法,10余年来在推进人类安全健康和全球预防各类事故和人员伤害的方面工作卓有成效。杨浦区控江路街道自2008年9月参与创建安全社区以来,以“任何人都平等享有健康和安全的权利”为理念,按照《国际安全社区六条准则》、《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第一届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提出安全社区的概念。在安全社区中,往往存在一套完善的机制和程序,确保有能力持续改进社区安全绩效,保障居民安全、健康,最大限度预防和降低事故及伤害。我国的安全社区建设起步晚  相似文献   

3.
享受安全     
随着世界卫生组织于2006年春天授予的中国大陆第一个安全社区在山东省济南市诞生,我国城市的安全社区建设开始全面起步。安全社区的概念最早由世界卫生组织在1989年第一届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  相似文献   

4.
唐钧  范坤  郑雯 《中国减灾》2011,(10):12-13
我国安全社区建设发展迅速,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已建成安全社区204个,国际安全社区33个。这些安全社区以“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为重点,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安全体系的建设,有效提升了社区事故伤害的预防能力。随着社会各界对于安全社区需求的进一步提高,安全社区建设需要在提高防控技术的基础上,将技术与管理、社会紧密结合,以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保障工作开展,以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提升防范水平,以人性化的社会协同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我国安全社区建设发展迅速,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已建成安全社区204个,国际安全社区33个。这些安全社区以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为重点,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安全体系的建设,有效提升了社区事故伤害的预防能力。随着社会各界对于安全  相似文献   

6.
《现代领导》2007,(7):F0003-F0003
潍坊街道创建国际安全社区的工作已于2007年3月30日正式启动。国际安全社区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行,以预防伤害、促进安全为主要内容,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构和工作程序,联络社区内相关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事故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7.
胡俊锋 《中国减灾》2005,(11):38-39
“安全社区”概念的由来“安全社区”的概念源于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瑞典举行的第一届世界预防意外及创伤会议所确立的安全宣言。《安全社区宣言》指出:任何人都享有健康和安全的权利。自此,“安全社区”便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广安全的重点项目。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安全社区”是近十多年来才逐步形成的全民安全推广概念,其宗旨为联系社区内不  相似文献   

8.
李毅中 《思想工作》2006,(10):I0011-I0024
“安全生产”这个概念,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大百科全书》把安全生产定义为“是旨在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的一项方针,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  相似文献   

9.
安全工作不是中心牵动中心.不是全局影响全局.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军校学员队作为培养未来军官的摇篮,在安全方面更不容掉以轻心。打好军校学员队安全管理的主动战.就是要在学员的心里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使其南“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从而在思想上重视安全.行动上预防事故.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0.
安清 《中国减灾》2011,(10):10-11
“安全社区的文化建设体现在方方面面,并不是挂几条横幅,喊一些口号那么简单的事。安全社区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社区的老百姓、社区居民自己来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安全。”2011年9月中旬国家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安全社区办公室主任欧阳梅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诠释安全社区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国妇运》2009,(1):46-46
2008年11月26日由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卫生部、教育部在北京联合举办“儿童安全高层论坛”。论坛旨在进一步提高政府及有关部门对预防和控制儿童意外伤害重要性的认识,动员政府及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共同参与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工作,推动建立政府部门间的合作机制,为儿童创设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来自全国有关部委以及省区市相关单位和部分新闻媒体共计120余人参加了论坛。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2.
羽静 《开采》2002,(3):4-4
今年以来,全煤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范各类事故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明显成效。但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仍然比较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为了强化安全意识,切实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相似文献   

13.
程也 《今日上海》2008,(1):48-49
近十多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已在世界30多个国家设立了100多个安全社区。目前上海共有32个街道、镇和开发区开展试点,其中22个社区已正式启动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有3个社区被授予“全国安全社区”的称号。上海的浦东新区花木街道、静安区、闵行区虹桥镇和徐汇区康健街道4个社区在2007年12月被命名为“国际安全社区”,其中静安区是我国内地首个以行政建制区形式进行官方认证的WHO安全社区。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各级政府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焦点就是要求各级领导要抓好安全,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才能有一个平安和谐的局面。我局始终把防事故抓安全作为服务机关、保障机关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建区20多年来,在预防事故抓安全工作方面年年受到区领导和机关的好评。我们的做法是:一、教育常讲,措施到位是预防事故抓好安全的重要手段。“安全事故猛如虎,安全责任大于天”。我们以提高全体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为前提,以召开各类安全工作会议、专题讲座、知识培训、演练等各种形式和手段,将安全防范意识和知…  相似文献   

15.
“八小时之外”是管理工作的敏感区、盲区,是部队管理工作重点,也是安全预防工作的难点所在。八小时之外是基层违纪、事故和案件的多发时段。抓好“八小时之外”管理.对于预防事故案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现代领导》2014,(7):F0004-F0004
“这里的学校、医院和社区,在安全设施的建设和安全理念的传递方面,与澳大利亚、瑞典等国家相比,毫不逊色,尤其是对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项目设计和扶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两天的工作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段美妙经历。”这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国际安全社区专家哈汉克先生,在“潍坊社区创建国际安全社区现场认证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表述。  相似文献   

17.
元喜存  张玉良 《开采》2002,(4):21-21,17
安全文化是指相对于安全生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而言的安全常识、安全知识、安全注意事项、安全设施使用方法和用途及安全法律法规等的教育、宣传,并引起人们注意的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观念性东西。安全文化古已有之。且越来越被今人所重视,它教育、警示、提醒着我们时时刻刻、处处事事注意安全,操心安全。预防不测。防止发生事故,保证不出现意外  相似文献   

18.
预防的思想古已有之。“防患于未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渭之救,行而责之渭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都是对预防的精辟概述。《安全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安全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可见,要确保部队安全发展,必须要把事故的预防工作做扎实。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建筑施工安全中坍塌事故近几年来呈上升趋势,并成为继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和机器伤害“四大伤害”后的第五大伤害事故。“五大伤害事故”占建筑安全事故总数的86.6%,而土方工程中塌方伤害事故占坍塌事故总数的65%。防止土方工程塌方的有效措施是做基坑的支护工作。一、做好基坑支护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1、合理选择勘察的范围,取得真实有效的地质资料。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以及支护结构的设计都依赖于地质资料。基坑支护所需要的参数如重力密度、内摩擦角、粘聚力等,不能简单地采用工程地质勘察所提出的数值。这是…  相似文献   

20.
刘俊恒 《前进》2008,(10):37-38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煤矿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职工生命高于一切。只有确实保障职工生命,使职工在工作中有一种安全感,生活上有一种归属感,才能使企业像“磁场”一样对职工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格局,研究和探讨安全文化的引领作用,对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强化职工安全意识,有效地避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夯实文化安全基石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