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某养鹅户于1989年5月28日购进雏鹅300只。7月12日发现病鹅4只,以后逐日增多。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拉稀粪,食欲减退,经用喹乙醇片,敌菌净片内服治疗无效,病情继续蔓延,病鹅日渐增多,继而开始死亡。至8月2日共发病143只,死亡89只,病程7~10天。  相似文献   

2.
1991年6月初,天水市北道区的某鸡场的雏鸡群中,60日龄的星杂288和16日龄的星杂579蛋鸡共发病3782只,在7天内共死亡812只。邻近专业户的鸡群也相继发病,至7月底共有11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的93个村有疫病爆发流行。据不完全统计,其发病率为79.4%(51523/64874),死亡率为17.7%(11514/64874)。曾对病雏用抗生素、磺胺以及呋喃类药物治疗均无效果。从发病后的第3天鸡只开始死亡,4~5天达最高峰,后渐减  相似文献   

3.
1991年早春,位于我 区高寒阴湿森林区的吴砦 乡养鸡专业户饲养的鸡群 突然爆发了一种以急性死亡,伴以下痢为特征的鸡病,经临床诊断、病理解剖、实验室检验为空肠弯曲菌性肝炎。 (一)流行情况调查 1.1991年3月24至27日,天水市北道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倒春寒,据区气象局资料3月24~27日,气温从5~11℃下降到0~-5℃,3月25日凌晨,吴砦乡养鸡专业户张某等5户散养的2332只10月龄产蛋罗斯母鸡突然发病,急性死亡(尤以黎明前为甚),至27日3天共发病1090只,发病率为47%;死亡316只,死亡率为31%。28日天气转晴,气温回升,发病死亡均减少为24%和9%,29日气温升至4~10℃,鸡群除精神欠佳外,死亡停止,受治疗鸡开始采食。  相似文献   

4.
以肝坏死和盲肠溃疡为主要病变特征的组织滴虫病,在鸡群中常有散在发生,但在鹧鸪中爆发本病,国内报道较少见。 (一)发病情况 1990年8月6日,某农户自上海引进鹧鸪种蛋192枚,8月31日出壳115羽,因弱雏死亡,半月龄成活率为90%,至9月26日发病前,成活96羽。发病鹧鸪群精神萎顿,羽毛蓬乱,  相似文献   

5.
(一)发病情况 四川省万县部分鸡场和养鸡专业户的鸡群,产蛋量急剧下降,并陆续发病、死亡。笔者于1983年8~9月调查5个养鸡场(户)共养鸡9267只,发病8466只,发病率为91.4%。其中产蛋鸡1588只,死亡444只,死亡率为28%;仔鸡7679只,死亡7258只,死亡率为95%。产蛋鸡发病前,月产蛋平均787斤,发病后月平均产蛋241斤,产蛋下降669.4%。病期产的蛋孵化率只有69%,孵出的雏鸡死亡率为97%。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情况 贺兰山鹿场共有基础马鹿、梅花鹿180只,行全年舍饲,饲料为精料玉米、胡萝卜和青干草。从1970年以来,每年的11月到翌年元月,天气剧变时,有部分鹿突然发病,主要表现神经症状,病程3~7天,发病鹿多数死亡,也有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者。 对该病曾怀疑为酮血症、镰刀菌毒素中毒,但防治效果不大。近几年该场鹿发病和死亡越来越多,1984年发病25只,治愈12只、死亡13只,发病率为13.8%,致死率为52%;1985年发病7只,死亡7只,发病率为3.9%,致死率为100%;1986年发病2只,死亡2只;1987年发病24只,死亡20只,发病率为13.3%,致死率为83.3%。此病发生无性别差异,各年龄鹿均可发病,但仔鹿发病和死亡更多。对本病曾用磺胺类药、青霉素、链霉素治疗,效果不佳;用氯霉素配合对症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近年来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本病于1989年4月在我县首次发生,随后呈广泛性流行并导致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我局兽医诊断室记载,从1989年4月至1991年12月,诊断的89群病鸡96781只中,IBD占67群74061只,分别占诊断群和发病鸡的73%和76.5%。鉴于IBD在我县流行严重,我们于1991年2月,开展对抗IBD高免蛋黄液进行研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连云港市某鸡场,于1989年6月5日引进父母代AA肉鸡4792只,置一隔离场饲养。解除隔离后分4群平养,即A群1400只,B群1475只,C群900只,D群880只,以木屑为垫料。7月11日(38日龄)时于A、B两群发现病鸡,另两群也相继发病,之后病情加重,死亡增多,高峰期每天达70~80只。发病后经用多种药物治疗,病情未能得到控制,至8月13日止,本批雏鸡共死亡577只,死亡率为12.4%,其中A、B两群发病较严重,死亡数分别为250只和255只,占死亡总数的87.52%,死亡率分别为17.86%和17.29%。  相似文献   

9.
乌克兰独立近5年来经济不断恶化,生产连年下降,通货膨胀居高不下,人民生活日益贫困。1994年第4季度以来某些经济领域虽有一些好转,下降趋势有所减缓,但总体上看仍处于危机状态,之所以如此,有其历史和现实原因,摆脱目前危机状况并非易事。 一、经济形势 (一)生产持续下降。乌克兰1991年8月独立以来,生产不断滑坡,主要经济指标连年下降。(1)国民生产总值。年均下降13%以上。与上年相比,1991至1995年5年里分别下降10%、14%、14%、24%和11.8%,到1996年3月已下降到70年代初的水平。(2)国民收人。与上年相比,1991至1995年5年里分别下降11.2%、16%、16%、24.5%和12%。(3)工业产值。与上年相比,1991至1995年5年里分别下降4.5%、9%、15%、27.3%和11.5%。目前工厂有一半停产或开工1/3。隐性失业已达200—300万人。(4)农业生产。农业产值1991至1995年分别比上年下降13.2%、8%、1%、16.5%和2.6%。粮食产量不够稳定,1991年和1992年的  相似文献   

10.
1990年1月,我省某猪场的猪爆发以高热、败血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经诊断为猪丹毒。在一个猪场爆发猪丹毒,在我省实属罕见。(一)发病概况 1990年1月初,该场猪零星死亡,且逐日增加,至中旬,发病死亡猪突然增加,仅1月11日1天内死亡41头。约15天,发病肥猪317头,发病率22.0%,死亡162头,死亡率11.2%,病死率51.1%。  相似文献   

11.
猪的高热病——附红小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年8~9月,在我县高热病猪中发现了猪的附红小体。为了证实和了解附红小体对猪的致病情况和流行,我们分别做了调查和兔体感染试验及回猪感染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自1983年8月15日至9月底先后在本县北湖、西托、南岗大队发生57头病猪,其中仔猪34头全部死亡,致死率100%;成猪12头死亡9头,致死率75%;母猪11头,死亡4头,致死率36.3%。57头病猪中检出附红小体病48头,死亡46头,致死率为95%。  相似文献   

12.
1991年1~8月份,江苏某县发生和流行猪水肿病。我们对该区发生的疫情进行了调查,并分离出1株带987P粘附素的大肠杆菌。发病情况 1~8月份,该县苗猪产地几个乡的仔猪,发生了以水肿和神经症状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发病年龄大多在35~60日龄,断奶前后均有发生,但以断奶后为多,发病后2~3日倒毙。多数病例出现于饲料突然更换之后,平均发病率为10%,病死率60%。临床症状 病猪少食甚至不食,间或拉褐色稀便,少数拉血便。眼睑、皮下水肿,下腹部指压后留下压迹不易复原。叫声嘶哑,对外来刺激如触摸等敏感。后期,呈现四肢乏力,倚墙或伏地,呼吸困难,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13.
某动物园于1991年8月22日至8月30日,同池饲养的8条大鲵全部发病死亡,邻近池内的1条大鲵亦同时发病。患病大鲵体表有多量水泡样颗粒,体表有大量大蒜样臭味的胶状粘液,唇沿与头部大量绿豆至蚕豆大红白色溃疡斑,腰背部表皮粗糙,可见处皮肤暗红色似开水烫伤样创面。患鲵爬卧不动,不食,发病后1~3天内死亡。组织活检、直接涂片镜检阴性,细菌培养有曲霉菌生长。  相似文献   

14.
1987年10月,本县中山公园饲养的8只长尾黄猴中有7只发生链球菌病,死亡4只,其余3只治疗后痊愈。 (一)发病经过 该公园的猴子是在同一厩舍用铁丝网分栏饲养,每栏1~3只。猴群年龄8月~15岁。1987年10月7日有7只发病,10月10~13日先后死去4只,发病率为87.5%,致死率为57.1%。死亡猴年龄,8个月1只,2岁1只,12~15岁母猴2只。对1只死亡猴解剖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溶血性链球菌病。并对其余3只病猴和1只未病猴用青霉素、链霉素进行防治,使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5.
根据笔者1985年对河南省唐河县源潭镇40个村庄的鸡群调查结果,全年养鸡280000只,发生白痢病89000只(占31.8%),死亡37000只(占41.6%)。为了探讨一种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1985年8月~1986年7月,我们使用了蜂胶酊各种制剂和治疗鸡白痢病常用药,进行治疗对比试验;1986年8月~1988年12月,又以20%蜂胶酊临床治疗鸡白痢19300只,效果比较理想,治愈数为17100只(占88.6%),死亡2200只(占11.4%)。取得了明显的效益。(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省部分鸡场,尤其是某些养鸡专业户的母鸡群中发生脂肪肝综合症(FLHS),发病鸡群产蛋率下降,有的鸡群较为严重:1981年咸阳某农户养鸡场,发生此病,死亡率高达37.8%;1983年夏季,宝鸡某鸡场自8月12日开始,420只产蛋母鸡,每天死亡4~6只,最多的1天(8月18日)死亡14只,至8月22日共死亡132只,死亡率高达31.4%。解剖病死鸡中发现多数鸡肝出血,部分鸡伴随发生,尿酸盐沉着及卵黄性腹膜炎等;1984年2月至6月,泾阳某农户养鸡场发生同样疾病2400只产蛋鸡陆续死亡116只(死亡率4.8%),同时,发生脱肛44只,死亡23只,其他疾病未见发生。本病多发生于1~1.5岁的产蛋母鸡,体况肥胖,或多发生于刚刚更换某种饲料配方的鸡群或禽舍温度过高、通风不良及鸡群密度过大,但公鸡和幼雏较少发生。  相似文献   

17.
1989年4~8月,在内蒙古哲里木盟高林屯种畜场七分场的犊牛群中,发生了以血尿为特征的传染病。经综合诊断,确诊为犊牛钩端螺旋体病。(一)发病情况 该分场共有2~10月龄犊牛283头,其中蒙贝利亚犊牛62头、西门塔尔犊牛81头、科尔沁型犊牛140头。发现血尿犊牛18头,9头治愈,9头死亡(其中蒙贝利亚犊牛4头,西门塔尔犊牛2头、科尔沁型犊牛3头)。发病率为6.36%,致死率为50%。  相似文献   

18.
大连市某银狐养殖有限公司1988年12月14日从加拿大进口狐狸3300头,其中银狐3180头,变种狐120头,经美国空运到大连,当即入隔离场实施检疫,用运输笼隔离饲养,至1989年2月25日共72天,在此期间发病的狐狸先后有300头,发病率为9%(300/3300),死亡65头,死亡率为2%(65/3300),占发病数的21.7%(65/300)。我们对本次的发病和死亡原因调查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84年2月以来,无锡地区家兔中流行一种急性传染病,我们对流行区的15个乡、161个村、791个生产队、2746个疫点进行了调查,自1984年2~4月(73天内)共发病23045只,发病率平均55.54%,死亡21209只,致死率92.03%,死亡率为25~100%,平均为55.65%。死亡兔中98%以上是3~4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2月龄以内的幼龄兔很少发病死亡,即使死亡也是并发其他病。该病发生快、病势重、传播迅速,死亡率高是本地  相似文献   

20.
(一)发病情况 1980年5月~1985年5月,烟台市桃村肉牛育肥场共饲养肉牛79头,先后发病31头,发病率为39.24%;其中死亡1头,病重屠宰11头,淘汰19头。出现病状最早的在育肥后10~12个月,占发病的28.75%;13个月以上发病的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