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有企业富余职工下岗再就业问题浅议·徐凌波国有企业隐性失业问题是困扰着政府的老大难问题。国有企业现有职工7500多万,其中富余职工近2000万。富余人员是国有企业的一大负担,同时大批的富余人员存在也是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国有企业富余职工的下岗再就业是...  相似文献   

2.
离业失业再就业下岗职工的三条出路———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牛仁亮访谈录●本刊记者李迪斌访谈录改革实践和理论都一再表明,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着庞大的富余人员,据估计总数约在2000万至3000万之间。党的十五大把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  相似文献   

3.
“再就业工程”问题探析○李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兼并破产,都面临着下岗、待业职工和再就业问题。由于我们长期受“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失业”的传统思想影响,每年将大批新成长的劳动力,通过行政手段安置到国有企业,造成冗员过多。近年来,又强调企业“富余”人员要...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隐性失业公开化途径探讨林志平●肖立见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隐性失业现象。据统计,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在2000万左右,富余人员率高达25%左右。如此多的富余人员沉淀在国有企业,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加重了国有企业负担,降低了国有企业效率...  相似文献   

5.
当前,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转岗和再就业等问题,已成为众人普遍关心的焦点。如何解决企业职工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是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的大事。企业下岗职工安置和实施再就业工程做得好与不好,这不仅是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而且关系到社会能否稳定和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与否。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这会给一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但…  相似文献   

6.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量职工下岗和失业现象,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党和国家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安排了大量下岗职工再就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认真总结再就业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拓宽再就业思想和渠道,更切实有效地解决再就业问题,具有更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回顾和反思:目前解决失业间团办法之不足目前,许多企业解决富余人员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下岗职工在企业内部自行消化,二是提前退休和放长假,这两种办法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不过改变了企业负担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的深化,企业转机建制步伐的加快,职工下岗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再就业工作也成为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据有关方面测算,到目前,全国企业下岗职工已达l100万人,而且今后三年职工下岗的趋势还要有所增长,仅国有企业就将有800万至1000万职工需要下岗分流。能否切实有效地解决下岗、失业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形势十分严峻,而如何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级党政部门和工会面临的重…  相似文献   

8.
再就业呼唤企业家精神柳大维一、我国再就业的严峻形势企业三年走出困境的基本措施之一,就是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这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任务和战略措施。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高就业的方针,使国有企业拥有大量的富余人员,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估计...  相似文献   

9.
走出再就业的误区杨学兵更新就业观念,是当前企业机制转换过程中带有突破性意义的大事,也是下岗、失业职工走出再就业困境的关键。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更深层次的推进过程中,特别是在国有及集体企业的转制过程中,大量富余人员的待岗、下岗现象也日益严重。综合有关研...  相似文献   

10.
李俭 《瞭望》1998,(22)
重视“开发性”再就业●李俭解决下岗待业职工的生活和再就业问题,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条件。能不能在3年内力争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实现摆脱困境的目标,关键在于下岗人员能否得到妥善安置,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和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  相似文献   

11.
宋银军 《团结》2009,(3):38-40
国家有关部门联合颁布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给了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但在实践中,下岗失业人员真正享受到这项政策扶持的却非常少。大多数下岗失业人员在再就业过程中很难得到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再就业小额贷款工作进展较为缓慢.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制改革和城市功能转换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年来上海下岗待业职工人数迅速增加,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上海市总工会积极配合再就业工程的开展做了一些工作,在探索工会如何参与并推进再就业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仅1996年至u1997年8月底,上海各级工会就直接帮助6.9万余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主要做法是:一、以工会工作总体思路为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再就业工程实施再就业工程,妥善安置企业富余人员,促使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保证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不仅是国有企业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劳动者…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对劳动人事制度进行改革。优化劳动组合,裁减大量富余人员,企业大量下岗人员的安置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解决的不好,势必影响改革的深入,社会的稳定。本文拟就下岗、失业职工的再就业问题谈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14.
再就业:心态·理解·帮助●本刊记者黄海霞编者按:九十年代,当改革的列车驶上了速度与效益并重的快车道时,企业富余人员过多,包袱过重,劳动者素质偏低而导致劳动生产率不高、经济效益偏低的矛盾更显得突出。据保守的估计,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富余人员1500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15.
以搞活国有企业为中心的经济改革已经历时十几年了,但总的来说进展缓慢、收益不大。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新途径,从而切实有效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成为当务之急。在国有企业存在着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当中,解决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人浮于事,富余人员过多,进而造成效率低下的问题当是企业改革的应有之义。本文拟就企业冗员长期存在的危害性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企业冗员的存在,直接阻碍了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形成了“过度就业”、“隐性失业”。如果说生产发展正常的企业里富余人员的存在使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深圳经济特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所有制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较早地面临国有企业员工下岗和失业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客观地分析这一问题,深入地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进一步做好下岗员工、失业员工再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基本情况深圳建立经济特区以来,市场经济发育较早,国民经济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为城镇居民就业创造了宽松的经济环境。但是,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富余员工逐步分流出来,失业人员逐年增加,几年来都存在员工下岗和失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深圳市在深化劳动体制改革中,…  相似文献   

17.
(一)随着本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逐步调整,本市劳动力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大量职工从隐性失业转变为显性失业。据有关权威部门预测,本市在三年内将通过分流安置六十万人再就业,然而与此同时,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新增加的下岗、失业人数也会呈现增加的趋势。当前再就业形势与本市以往的再就业形势相比,具有三大特点。第一,再就业工程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这是本市经济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需要,属于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1996年市政府决定在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的上…  相似文献   

18.
加快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范必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199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今年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去年底,全国下岗无业人员和登记失业人员约1000万人,今年还将分流企业富余人员300万人。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调整产业...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失业保障制度的财政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据劳动部等单位提供的公开资料 ,1997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 5 89万人 ,登记失业率为 3 2 %。但如果把国有企业 15 0 0万至 2 0 0 0万的下岗、富余人员也计入失业人口 ,当前我国城镇失业率大约在 7%左右。据有关人士预测 ,今后几年 ,我国劳动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从 1995年至 2 0 0 0年的六年中 ,全国失业职工将达到 2 13 0万人。其中富余人员将分流到社会上有 45 0万人 ,终止劳动合同人员有 10 80万人 ,破产企业职工数也将呈上升趋势 ,失业职工将以平均每年 3 5 5万人的…  相似文献   

20.
在对南京市大件起重运输总公司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调查中,我们感到,“有西瓜抱西瓜,有芝麻拣芝麻,只要市场需要,政策允许,能安排职工的事,就想着法于去‘钻营’的经营理念”和“有利就干、无利就转、亏损就关”的经营战术,是该公司做好再就业工作的成功之道,也值得困难企业借鉴。1990年该公司的前身被南京市列为特困国有企业,当时从事装卸作业的三千多职工被驻在单位陆续退回5/6,生产场所被公共建筑占用,富余人员大量增加,在岗人员还要负担四千多离退休等人员,还有孤寡伤残。慢性病人三百余人。这些负担不可谓不重。逼到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