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平 《前线》1960,(23)
二十五年前的“一二·九”运动,在中国人民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上,曾經起了重大的作用。一九三五年,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紧急关头,为了爭取民族解放,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反动的卖国政府,北京的革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地掀起了反帝的革命  相似文献   

2.
1924年至1927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为目标的民族民主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和发动的第一次大革命。在这场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了中坚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推动第一次大革命兴起的决定因素。首先,党最早提出了国共合作的方针和方法。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早在二大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和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明确指出反帝反军阀是民主革命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党的三大对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了正式的决定。大会正确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改组国民党的可能性,决定共  相似文献   

3.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中外反动派的三大法宝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由于各个时期的社会性质,党所处的政治形势、阶级状况和面临的任务不同,统一战线的内涵和称谓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称统一战线为“民主联合战线”。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性质是民主革命,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中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列强铲除军阀。为完成这个任务,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孤军奋战是不会战胜强大的敌人的。于是,1922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方法,是要邀请国民党等革命民主党派及革命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正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在孙中山革命事业遇到挫折之时伸出援助之手,毅然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孙中山完成了思想上的转变,改组了中国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高涨。孙中山视共产党人为改组国民党的新鲜血液,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以实现两党合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贡献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探索历尽艰辛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结合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中国实际 ,历经数十年的艰苦探索与实践而形成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演进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就开始在实践中探索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党的二大创造性地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明确了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 ,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互区别…  相似文献   

6.
《广东党史》2011,(9):21-21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有一支在国民党统治的地区和日本侵略军侵占的地区秘密进行革命活动的党组织,被称为地下党。他们长期潜伏从事秘密工作,即使在同一个单位彼此认识,为同一场战斗共同奋斗,也互不“相知”。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是真正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建构提供了历史支撑。借助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诠释了中国革命的正当性与中国革命的任务、道路等问题,使中国革命赢得了民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在建构革命话语过程中之所以要借助辛亥革命,是由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社会影响力、国共关系、共产国际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1923年1月12日,共产国际执委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决议认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不强大”,工人阶级“尚未完全形成为独立的社会力量”,中国国民党是‘冲国唯一重大的民族革命集团”,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同国民党合作是必要的,他的党员应该“留在国民党内”;但是共产党要保持自己在政治上的独立性。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时,恰巧这个决议传到中国。这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在广州举行“三大”,把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列为大会主要议程。讨论中,代表们都表示拥护共产国际的一月决议,但…  相似文献   

9.
早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对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党领导革命的基本纲领进行了不断深入的探索。在中共一大上制定了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纲领,仅一年后,中共二大在重申最高纲领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在这一过程中,陈独秀对党的革命纲领的探索贡献至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在精心培养一批蒙古族干部的同时,即着手开辟内蒙古地区的革命工作。1925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北方政局出现了有利革命的局面:随着孙中山先生的北上,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从广州迁至北京,以李大钊和国民党左派力量为主占据了该委员会的主导地位。这样,整个中国北方大地出现了人民革命的高潮。1925年3月,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李大钊委派北京蒙藏学校学生吉雅泰、李裕智回绥远和包头,派陈镜湖、张良翰回热河和察哈尔,…  相似文献   

11.
<正>抗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自觉地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大胆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对中国革命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其中对资本主义及资产阶级的认识的发展,堪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典范。中国现代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中共在相当长时期内对于资产阶级和  相似文献   

12.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二大是在中国革命面临极为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召开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是党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它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和方向,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  相似文献   

13.
1924年1月,在国民党的“一大”上,孙中山提出了著名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不久,他又给派往苏联考察的蒋介石的手札中写道:“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在苏联的援助下,孙中山对国民党进行了改造,吸纳了大量的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彻底改变了他屡战屡败的历史,很快在广州站稳脚根。正是中国民主革命需要他的时候,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  相似文献   

14.
罗其芳 《党史文苑》2004,4(2):35-37
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得到正确解决,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过程中,认识到中国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认为解决中国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成败的关键,农民是中国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的基本和决定因素,并将解决中国农民问题与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对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开展农民运动,制定土地革命路线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蓉 《广东党史》2015,(2):4-10
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探索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建立和发展革命武装力量和革命根据地的一次伟大实践,也是邓小平不平凡的革命生涯中的一个重要亮点。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配合和支援了其他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开创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先例,为革命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党政军工作骨干和人才,表现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艰苦奋斗的崇高理想和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16.
90年前 ,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革命党人掀起了一场旨在推翻封建政权的辛亥革命。虽然 ,这场革命未能取得彻底胜利 ,但它对中国革命及十年后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成为辛亥革命伟大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今天 ,我们深切缅怀辛亥革命为民主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并将辛亥革命精神作为我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 ,指导我们取得更大胜利。一、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是世界上封建专制十分残酷漫长的国家。到了 19世纪末 ,…  相似文献   

17.
刘丽 《世纪桥》2002,(6):52-53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近代中国的国情相结合,系统地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不仅明确指出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分两步走即新  相似文献   

18.
《先锋队》2012,(34):53-54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会址位于上海兴业路76-78号,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会址位于上海老成都北路7弄30号。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  相似文献   

19.
一、共产国际放弃了中共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共产国际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对中国资产阶级、国民党和蒋介石、汪精卫、冯玉祥等的革命性估计过高,而对中国工人阶级、农民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作用估计不足,实质是反对中共对革命的领导。 共产国际要求中共帮助国民党“成功一个民众党”。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华向孙中山建议:改组国民党,联合社会各阶级,尤其是工农大众;创办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武装打基础;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他还说:“中国的真正革命者的首要职务,就是实现国民革命”,因此必须宣传、引导农民、  相似文献   

20.
1927年4月至9月,联共(布)、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方针经历了从支持武汉国民政府到举苏维埃旗帜的转变过程。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引发了联共(布)、共产国际内部以季诺维也夫和托洛茨基为代表的反对派和斯大林等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策略方针问题的争论。但这次争论并未使联共(布)、共产国际及时调整指导中国革命的方针,仍然指示中国共产党全力支持武汉国民政府。7月15日汪精卫背叛革命后,联共(布)、共产国际仍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继续举国民党的旗帜。直到9月,举国民党旗帜的策略方针在实践中被证明行不通,加上中国共产党和联共(布)、共产国际内部都出现了明确的不能再举国民党旗帜的意见,联共(布)、共产国际才开始要求中国共产党执行建立苏维埃、举苏维埃旗帜的正确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