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型全球治理观与“一带一路”合作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交评论》2018,(2):1-14
近年来,全球治理赤字居高不下,世界政治的不确定性日益加深。世界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进入新时代的"强起来"的中国,该如何承担大国责任,积极参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思想。这是一种新型全球治理观,回答了"谁来治理"、"怎样治理"和"为什么治理"的重大问题,强调治理的多元主体、开放包容和公平公正,旨在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是以新型全球治理观为指导的国际实践,以构建多元协商的合作体系、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和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共同体为主要内涵和目标。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思想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实践有助于全球治理走出实践和理论困境,引领塑造新型全球治理和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的"仁""爱""忠""恕""诚信""包容""友善""和合""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反思""自省""觉知、改进、善护念""致良知,知行合一"等诸多优秀内容,均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与生产经营活动。中央企业要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需在生产、销售、经营、管理、精神灵魂、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对其有所弘扬、有所建树。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悠久思想文化,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决策、精神灵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方面提供了指导帮助和思想智慧启迪,国学在央企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进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建设作用。  相似文献   

3.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方面,是中国根据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而作出的重要战略抉择,从而具有时代价值和中国意义;另一方面,更深刻地看,作为一种新的开放发展观和开放发展模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将在推动全球价值链包容性发展、为更多国家和地区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提供新机遇、维护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体系等方面,对世界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因而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进理念的伟大实践举措.未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应致力于推动"开放、包容、均衡、普惠、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发展,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中国要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更大范围开放、更宽领域开放、更深层次开放等,夯实和提升践行新理念的基础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是我国在新形势下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致力于区域合作、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战略,是新世纪超越社会制度,超越国界,超越民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战略。  相似文献   

5.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逆全球化思潮的蔓延,有其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客观基础,而国际分工演进导致世界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是其深层次的原因之一。面对国际形势变化和世界发展的客观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动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的构建,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全世界的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国际经济理论的新发展,对于构建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经济全球化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中国将秉持这一新理念,努力走主动型、包容型、共享型、联动型和更加公平合理的开放发展之路,构建"全球增长共赢链",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和","和"是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民族与民族、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指导原则.其中协和万邦、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开放包容、追求民主平等的优良传统,对于构建和谐世界,实现世界各国间的和平稳定、互利合作、共存共荣、开放互补具有强有力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法宝。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采用中国民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形式,借助国际社会流行的话语样态,科学回答了"需不需要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怎样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彰显了新时代统战工作话语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种极富中国元素的统战话语体系,不但包含了"实现什么目标""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往何处去""在何处发力"等重大理论话语,而且蕴藏着现代中国关于大国治理的政治智慧,潜藏着传统中华文化"包容和合"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会议时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的"一带一路"战略与此深度契合,助力构建平等共同体、繁荣共同体、安全共同体、文明共同体、生态共同体,不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向现实层面迈进。  相似文献   

10.
避免"月是西方圆"或"太阳中国红"的两极陷阱,创建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离不开"全球意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曾经的"开门与关门",为当代中国走上正确的"全球意识"之路提供了借鉴。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重新认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全球意识"中,通过观念转变和在研究实践中的运用,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获得了新的生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和平发展"战略理念赋予了大学生爱国观新的时代特点,深刻理解和平发展概念的内涵对大学生爱国观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爱国观教育需培养其"包容""开放"的态度,"理性""和谐"的爱国精神,爱祖国和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提高大学生爱国观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教育方法,采取多种措施,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让大学生爱国观教育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其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协和万邦、命运与共的处世理念,科学有效地回答了"人类该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为破解全球治理危机贡献了中国智慧。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时代命题。从文化心理基础和文化逻辑进路的视角来探寻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的路径,需充分发挥中华文化包容共生的文化力量,推动"一带一路"凝聚全球共识,摒弃单边主义,搭好世界多边主义的舞台,架稳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13.
"逆全球化"以及各类全球性问题给中国的经济利益带来挑战,而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则又带来机遇。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下,中国的国家经济利益涵盖了自身的特有经济利益和国家间的共同经济利益。鉴于"一带一路"理念与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相符合,值此世界经济大调整大变革之际,应对各类挑战,抓住新机遇,维护中国的国家经济利益,就是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在开放的环境中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维护中国自身特有的经济利益;在包容普惠的氛围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维护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4.
世界城市在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国际领先地位,伦敦、纽约、东京等典型世界城市均具有开放包容、机会平等、重视民生等特征。成都要在2050年迈入可持续的世界城市行列,就必须在社会发展领域也要向典型世界城市看齐。据此,分析成都人口"第四城"、中产方兴及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的现状,并预测未来30年成都的社会发展趋势,建议优化人口结构,积极应对超老龄化,营造包容共存的社会发展环境,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供需匹配度等,全面推动成都迈入可持续的世界城市行列。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文明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类文明篇章"。从文明向度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批驳了当前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文明中心主义,以及全球恐怖主义、民粹主义等野蛮行径,指出人类文明面临主体性下降的共同挑战。从世界视野回答了"我们怎么办",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文明叙事逻辑的当代延展,堪称全球化历史时代的精神精华。从自身定位回答了"中国如何做",为中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文明观的"出场""在场""现场"既构成了逻辑完备的理论程式,有力驳斥了文明冲突论,又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领航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决定分工地位的不仅是优势要素的质量和层次,还包括能够促使优势要素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开放战略和举措。中国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为主的"边境开放"措施和"非均衡"发展的优惠政策等开放战略,适宜于充分发挥廉价劳动力禀赋优势需要,据此以"低端嵌入"的方式全面而快速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成就了制造业大国地位。面临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必须转向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据此引领产业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其引领的作用机制不仅体现在对中高端生产环节和全球先进要素更具吸引力上,还体现在能够提升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性话语权,从而为攀升全球价值链打造更优外部环境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国内生产要素质量和层次的提升以及经济规模优势逐步凸显等,也为中国转向制度型开放奠定了必要的经济要素支撑。为充分发挥制度型开放引领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的新引擎作用,未来必须在打造制度开放高地、加强负面清单管理、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全球经济治理能力等具体路径上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崭新全球治理体系,构建"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和平发展、开放共享、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和平崛起与世界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是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走向大同的文化繁荣,是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引领世界文化的文化复兴,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真正实现的文化富强!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执政党的时代精神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全球开放意识是一种反映新的空间意识的时代精神,它最为直接地体现了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社会的特征。世界厉史眼光是反映新的时间意识的时代精神,是全球化时代条件下一种新的历史观,即超越阶级性、民族性和政党意识去遵循世界发展和运动的一般规律。确立了全球开放意识和世界历史眼光的执政党必须具有理论创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9.
政党关系和谐,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本质属性,是区别于多党竞争型及一党垄断型政党制度的鲜明特点和巨大优势。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下,领导与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巩固,有赖于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形成和发展;执政与参政使命的担当和完成,有赖于多元利益主体通过发扬协商民主来整合和凝聚。在开放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坚持和完善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必须始终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战略方针,始终遵循"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根本原则,增进政治共识,发展协商民主,加强团结包容,实现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同心合作,推进多党合作制度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新时代外交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新时代把握外交形势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行动纲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基于"这是好的时代,也是坏的时代"的世界大势的全面研判,并从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与多边合作的参与者的国际角色定位出发,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秩序目标,并积极进行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开放共享的全球治理体系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伟大实践。这一系列外交思想和实践从整个人类命运出发,追求世界秩序的统一性,其具有重大的超越性价值,充分体现了在面对世界乱局时的中国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