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南风窗》2016,(9)
正尽管世界经济秩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但是还没有形成新的稳定格局,多极化趋势还在发展,美国"独大"地位依然明显。因此,动荡、变革、偶尔的矛盾冲突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秩序的阶段性特征。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关于世界是否已经进入后全球化时代的讨论就日嚣尘上,此后的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危机和欧洲难民危机进一步增加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数。全球化进程是否将终结现存的体系,又将如何影响国家的政策走向以及社会财富的分配,本刊专访了中央编译局"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雪冬。  相似文献   

2.
2003年5月29日澳大利亚http://www.wsws.org网站刊登了尼克·比姆斯题为《货币动荡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文章,认为自20世纪70年代初固定汇率制度瓦解以来,世界已经发生过四次重大的货币动荡,当前美元的大幅贬值可能引发第五次世界货币动荡。这次世界货币动荡同前4次一样将不可能解决世界经济领域所面临的难题,倒是会造成影响深远的经济和政治后果,并为更猛烈的危机的重新爆发创造了条件。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发达国家纷纷开启重振制造业的战略计划,例如美国的"再工业化"、德国的"工业4.0"、日本的"再兴战略"、法国的"新工业法国"计划,足以证明制造业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加强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已成为实现制造业持续发  相似文献   

4.
杨斌 《当代世界》2012,(3):15-19
2012年新年伊始,美国官方和主流媒体又在宣扬经济加速复苏的消息,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11年12月美国新增加了20万个就业机会,失业率下降到了8.5%,为三年来的最低水平。由于2011年8月美国爆发了严重金融动荡,  相似文献   

5.
布什上台执政一年多来,逐渐形成了新的一套战略构想和理念,深深地打上了布什的印记,人称"布什主义".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布什主义"将给这个本来已经动荡的世界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直接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  相似文献   

6.
自"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已持续10年之久的中东动荡局势正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动荡面持续扩大、冲突烈度日益增强、新的地区热点和危机不断涌现、战争与冲突充斥蔓延、各方势力激烈博弈、地区格局混乱无序。中东乱局的冲突化、扩大化、长期化和复杂化四大特征明显。中东新一波动荡由"阿拉伯之春"引发,美国全球战略调整和中东政策改变是助推器,而根本原因则是中东国家在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遭遇的巨大挑战以及不成功的应对与转型。中东乱局不仅打乱了地区政治和经济发展进程,而且还给国际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同时,当前的中东乱局中也蕴含着机遇和希望。  相似文献   

7.
朱学东 《南风窗》2008,(23):3-3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正在全球蔓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们纷纷表态,世界将遭遇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在应对这场危机的过程中,欧美诸国的救市方案被一些人视作"向左转"、"跨越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红线"、"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盛行全球的自由市场  相似文献   

8.
美元在量化,欧元在动荡,日元在贬值,世界三大储备货币轮番量化,竞相贬值,放眼世界,中国外储投资多元化的操作空间已经没有,中国外储管理多元化是否走到尽头。肇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尚未完全消退,世界的焦点开始集中于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上来,担心这种全球失衡徜若得不到有效的遏制,世界将再次进入一场更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国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中国天量的外汇储备目前正被西方国家指责为全球失衡的罪魁祸首。更重要的是,在美元量化,欧元动荡、日本超级地震爆  相似文献   

9.
文小开 《南风窗》2010,(23):76-78
在国际制造企业的动荡和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制造"正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和困境。我们将目光投向一个"非主流"产业——家具制造业,在内需市场上,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其间的市场力量重组与变数,是观察中国传统制造业如何转型的一个好样本。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国际形势和中东地区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未来国际格局和中东格局将呈中美两极态势,国际博弈将主要在中美之间展开。美国的实力和影响力相对下降,在国际问题和中东问题上呈现出焦躁矛盾心态;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持续上升,在参与国际和中东事务上表现出谨慎的犹豫心态;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态度复杂,总体上将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面对中东的持续动荡、美国霸权、"伊斯兰国"威胁、俄罗斯重新介入中东事务等问题,中国如何介入中东事务,如何应对"伊斯兰国"威胁,是否需要在中东建立支轴国家,中国的中东战略如何破题,均面临诸多选择难题。中国可以通过发布具体的中国中东战略报告,向世界明确表达自身的需求和立场,提出解决中东问题的中国方案,以此实现中国的中东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世界军事形势错综复杂。大国军事战略深入调整,新兴领域的争夺日趋激烈。新一轮全球范围的民粹主义抬头,"黑天鹅事件"频发。大国博弈与地缘政治冲突此伏彼起,局部动荡加剧。呈现出危机总体可控,风险明显上升的新特征。乌克兰危机爆发已三年有余,叙利亚内战持续了五年多。这两场危机兼具国家内部冲突、冷战遗留因素、  相似文献   

12.
媒体     
《南风窗》2007,(19):9-9
格林斯潘重回聚光灯下【美】《新闻周刊》9月24日9月17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在离开美联储一年半后,带着其回忆录《动荡时代:新世界中的冒险》再次回到了聚光灯下。书中一半是回忆录,一半是未来世界经济预测。在接受《新闻周刊》的访问时,格林斯潘认为美国除掉萨达姆主要是出于经济考虑,因为只要石油供应稍有中断,油价会高达每桶120美元,这将使全球经济陷入混乱。对于目前的次贷危机,格林斯潘认为这是"迟早会发生的事件",原因在于投资者迫切希望获得更高的收益率;自己当年已经发现该市场存在问题,但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至于这场危机是否会引发美国经济的衰退,格林斯潘认为还需要观察。他还预测,中国将在2030年成为美国最主要的竞争者,而中国如何进一步拥抱市场将决定全球经济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美国优先"理念对国际秩序走向带来深刻影响。基于此理念,特朗普政府确立"有原则的现实主义",权力竞争回潮;掀起"退群"运动,国际制度体系动荡;蔑视自由民主规范和价值观,自由主义价值理念面临被颠覆的危险。国际秩序领域出现的诸多变化,已远非国际秩序转型所能概括,自由国际秩序陷入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由过去争论美国领导世界的方式,到疑虑美国是否还将继续领导世界;美国也从过去专注于维护美国在国际秩序中的领导地位,兼顾新兴经济体对于自由国际秩序内部权力与利益相脱节现象的改革诉求,到如今聚焦美国应如何更好提升自身实力以平息国内白人蓝领阶层等对美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领导自由国际秩序所带来的国内利益损益严重不均现状的不满与排斥。我们需全面理性认识并积极管控"美国优先"冲击下国际秩序在特征、动因与议题领域所呈现的一系列危机性变化,这是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基本稳定与合理化变革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梅新育 《南风窗》2012,(8):72-73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第一出口大国,作为全世界经济大国中贸易依存度最高的国家,如何开发战乱风险市场?利比亚将提供一个探索的样本。在去年年初以来爆发政治动荡的所有阿拉伯国家中,利比亚无疑最为引人瞩目,因为卡扎菲特立独行变幻  相似文献   

15.
2001年美国经济出现严重 衰退,2002年经济恢复十分缓慢,2003年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动荡的情况下,以及受美对伊军事打击的影响,经济前景更加扑朔迷离,各种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由于美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4以上,牵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西方经济的动向,因此2003年美国经济是否能够摆脱衰退出现复苏,自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此有关专家和学者也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6.
策划人语随着绝大部分中央部门的公开,热炒了一段时间的"三公"经费问题似乎接近尾声,世界太热闹,北非动荡,英国骚乱,美国降级,舆论的关注点不断转移,"三公"经费正淡出群众视野。但其实,真正的难题才刚刚开始。2009年,中国第一次批准后即时公开中央预算,从此开始了财政信息公开之路,但调查显示,公开一  相似文献   

17.
自从美国确定不惜以武力解除伊拉克武装,改变萨达姆政权以来,对伊战争可能对美国及世界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便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而这个问题与美对伊动武能否速战速决有直接关系。 一、对伊战争若能迅速取胜,将有利于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首先,战争迅速取胜后,将消除一年来人们对伊战争后果的忧虑,扫除妨碍经济发展的心理阴影。一年多来,战争言论对美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沉重压力,导致商家投资谨慎,人们消费下降,股市动荡。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只增长了  相似文献   

18.
媒体     
美国《外交政策》9/10月号恐怖主义指数"恐怖主义指数"最初发表于2006年7月,今年2月再次公布。它试图得出关于反恐战争的优先重点、政策和进展的明确结论。如今美国政府受到最严厉批评的行动莫过于伊拉克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使得世界动荡  相似文献   

19.
雷墨 《南风窗》2014,(8):44-45
民粹主义与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有着天然的联系,民粹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也预示着全球治理问题正面临考验。"我们正迎来一个新时代,这不是民主的时代,而是民粹主义的时代。"美国著名国际问题学者布热津斯基在2011年9月14日受访时,谈及当时正如火如荼的"阿拉伯变局",这样说道。3天之后,美国爆发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并在之后蔓延到美国120多个城市。当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初,中东各国相继爆发了要求改善民生、进而扩大民主的政治运动,西方媒体将其称为"阿拉伯之春"。然而,这场所谓的"阿拉伯之春"没有经过"夏润、秋实",便进入了"阿拉伯之冬",引发了中东地区持续两年多且迄今尚未停止的政治动荡,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国政治强人穆巴拉克、本·阿里、卡扎菲等如多米诺骨牌般相继倒下,叙利亚至今仍处在内战之中。在这场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