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度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今年印度大选期间,瓦杰帕伊总理正式提出“第二次绿色革命”口号,并表示新政府将着手推行这一农业发展战略。上世纪60年代末,印度开始发动以先进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的绿色革命,这个“第二次绿色革命”就是相对于上一次绿色革命而言的。绿色革命基本解决了印度的吃饭问题,但并未解决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整体贫困问题。 印度之所以提出“第二次绿色革命”,主要是为解决绿色革命以来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系列难  相似文献   

2.
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劳动力极其丰富,而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根据这种资源禀赋特征,印度选择了以“绿色革命”和第二次“绿色革命”为代表的农业现代化之路。但迄今为止,印度的农业现代化还是存在着一些的问题,本文拟就对印度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现状和特点及其原因作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印度独立后,锡克族力争成立以他们为主的自治邦。锡克族地主和农场主在绿色革命中得到好处,随著经济力量的增长,不满中央的控制,要求取得地方政权和自治权。宗教因素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动乱有深刻的经济和政治背景。1985年中央和阿卡利党达成协议使矛盾暂时有所缓解,但协议迟迟未执行而双方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使局势难以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4.
印度的绿色革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集中表现在:1.使商品粮实现基本自给;2.对农村社会产生了有力的冲击。这种以现代投入为先导的农业生产力发展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冲击,在旁遮普、哈里亚纳和北方邦西部地区最为强烈,而同时也波及到其他邦的许多地区或村庄,尽管他们还象是分散在“传统海洋”中的岛礁,但其幅射效应日益增加,形成了众多的“绿色革命冲击”的爆发点。本文拟就古吉拉特邦的两个典型调查对“绿色革命冲击”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战后印度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论及印度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实际上提出了印度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命题。由于它不但涉及马列主义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而且对研究和评价印度社会性质至关重要。因此本刊希望就此展开讨论。独立后,印度同其它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国家资本主义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印度政府广泛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紧对经济生活及其有关的各个领域进行干预,从而给战后印度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由于“印度国家资本主义”问题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例如,它是这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其原因何在?它有啊些表现形式和特点?其作用如何?前景怎样?这些都是研究战后印度经济、政治和社会必须回答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将战后印度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概括如后,以期引起进一步地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巴西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如何,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巴西学者弗朗西斯科·韦福特认为:“五十年代以前,巴西资本主义只不过是出口型农业的一种补充”,而“最近二十年则是巴西资本主义得以巩固的二十年”。他的这种看法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赞同。新兴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地处南美洲东部的巴西联邦共和国,领  相似文献   

7.
对当前泰国的社会性质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笔者于1982年底在昆明参加由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发起,关于当代泰国社会性质的学术讨论会上,曾作了长篇发言,认为当前泰国的社会性质已经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是“发展中的民族资本主义”社会。最近看了肖枫同志的《关于拉美国家社会性质的若干理论问题——兼论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地位的国家已进入“发展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一文,同意他在该文中所阐述的观点,认为“民族”二字可以略去。这样,泰国就是一个“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并就此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8.
五年前我们曾对印度经济的前景进行了乐观预测,不出所料,八十年代下半期印度超额完成了“七五”计划指标。激动人心的迈向“千福年”的九十年代来临了,印度经济前景如何?我们仍不悲观:九十年代,印度经济仍将稳定持续增长,也有可能出现印度经济的繁荣! 一印度经济经过40多年的发展,基本上摆脱了“贫穷恶性循环”和“低水平均衡陷阱”,正向“成熟阶段”前进。 (一)农业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印度农业经过“土地改革”和“绿色革命”,在七十年代末,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1985年商品储备粮高达2,800万吨。1987—88年度,印度遭遇百年未有的特大干旱,但未出现粮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印度独立四十年(1947—1987)。四十年来,在经济建设方面,印度坚持“自主、自立、自力”原则,在建设“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思想指导下,在国内主要搞了“混合经济”、“计划经济”、“土地革命”(后来进行“绿色革命”)三件大事。与此同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以辅助其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强本国“三自”能力。今天印度终于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工业上的机器设备绝大部份能自己制造,农业上粮食自给有余,科学技术榜首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支仅次于美、苏的庞大的科技队伍,印度在国际社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0.
印度转基因棉之祸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曾以第一次“绿色革命”大大促进了其农业和农村的进步,给发展中国家树立了以科技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典范。近些年来,印度又主要凭籍转基因技术力图实现第二次“绿色革命”,再次实现农作物的增产和民众福祉的提高。但是,在推广转基因高产棉种的过程中,不仅导致了印度农民的大面积贫困而且引发了大量农民的自杀,进而影响到其转基因农作物推广工程的实施。管窥印度转基因农作物推广和实现的近况、政府和民众的态度,反思其推广经验与教训,对我国新时期以科技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战略与政策完善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浅议拉丁美洲印第安人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第安人问题是拉丁美洲主要的民族问题之一,本文拟从印第安人的定义和识别,拉美印第安人的现状、拉美各国政府对印第人的政策和拉美印第安人问题学者的主张等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印第安人的定义和识别“印第安人”这一名词来自一场误会。当1942年哥伦布第一次到达美洲时,误认为他所“发现”的新大陆是印度,所以将当地土著称为“印度人”。为与真正的印度人相区别,中译者把它译为“印第安人”。其实,不论从哪一方面说,“印第安人”与印度人没有任何关联。我们现在所说的印第安人一般是指美洲主要土著及其后裔。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  相似文献   

12.
拉吉夫·甘地自1984年10月31日出任印度总理至今已两年半。拉·甘地的对外政策路向如何?人们予以很大的关注。拉·甘地在1984年11月12日向全国发表首次重要政策讲话时郑重声明:“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给我们留下了一套对外政策;英迪拉·甘地非常富有创造性地丰富了这一政策;我将继续推进这一政策。”以后他又经常强调要保持对外政策的“有变化的连续性”。西方观察家认为,“连续性”指的是拉·甘地将保持与苏联的特殊关系,“有变化”则是表示他将改善和加强与西方、其中特别是美国的关系,并且努力缓和与邻国  相似文献   

13.
战后特别是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获得迅猛发展。这种发展引起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社会阶级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一些显著变化。对此,比利时学者厄尔奈斯特·曼德尔在其所著的《晚期资本主义》中,对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影响以及资本主义的长期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者在这本书一开始就指出,本书的中心目的之一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解释战后国际资本主义经济长期迅速发展的原因,同时,证实这一时期存在着“固有限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这种限制注定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另一次日趋高涨的社会经济危机浪潮,其特点是总增长率降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俄印关系不断发展,尤其在军事合作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更是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印度学者非常关心印俄战略伙伴关系及其军事合作,发表了一些代表性的著作和论文;①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也有相当关注.②从研究状况看,国外学者的研究较为深入且跟进及时,国内学者尚未系统分析俄印军事合作出现的新进展及对中国的影响.本文拟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俄印军事合作的相关情况进行系统、深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中叶,一些印度学者观察了印度发生的变化。他们在探索享有“金鸟之国”美誉的印度贫穷和匮乏的原因时把英国统治视为印度贫穷的根源。二十世纪初叶,印度经济学家更明确地认为:英国推行的政策使印度日益贫困化。印度向外国出口的那些商品、又不得不从外国进口回来,由于这种种原因,印度作家萌生了新的思想。拉姆格利希纳·柏勒坶汉斯(ramkrishna paramhans)拉贾·拉姆莫汉·拉伊(raja ram mohanray 1774—1833)和默赫尔希·德亚南德等人在发展新思想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  相似文献   

16.
关于巴西社会性质,目前有“依附性的”、“前资本主义残余严重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等发达的”、“欠发达的”、“相对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具有经济畸型发展、存在封建残余和对外依赖等特点的”资本主义社会等等提法。研究学者们的这些看法,可以发现其共同点为都确定巴西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而差別在于或者对巴西资本主义发展自身的特点强调了某个方面,或者对巴西资本主义发展的成熟程度认识不一。  相似文献   

17.
光绪四年(1878年),一个叫黄楙材的名不经传的小人物,被清朝四川总督丁宝桢派往印度游历,“察看情形”。这是近代中国官方派至印度的第一位出访者。他在印度游历了许多地方,记有日记、剳记,绘制了五印度全图,归来后,又写了《游历芻言》一卷和《西徼水道》一卷送总理衙门存览。这次游历以新的感性知识充实和加深了中国人对印度的了解。在中国人心中,两国的距离因他的这次游历似乎一下就缩短了很多。丁宝桢安排这次出访是出于筹划西南边防的考虑,这在他向光绪皇帝上的奏折中说得明  相似文献   

18.
1984年10月31日,(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迂刺身亡(被她的两名锡克族警卫暗杀)。她的儿子拉(吉夫)·甘地接替她出任印度第五任总理。英·甘地的第二任期内(1980—84年),旁遮普邦锡克人的自决运动和阿萨姆邦阿萨姆人要求驱逐外来人的运动不断激化,愈演愈烈,升级成长期的动乱,一直是影响印度政局稳定的两颗毒瘤。旁遮普邦锡克人的自决运动始于1982年。运动的直接原因是英·甘地1980年重新上台  相似文献   

19.
拉丁美洲国家依附性问题质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8年和1979年,苏联一些学者在讨论拉丁美洲国家的社会性质时,对依附性问题发表了不少看法。他们的一些观点,我不敢苟向,提出几点质疑。一苏联学者认为,依附性是拉丁美洲资本主义的“决定性特征”,依附性资本主义的发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几乎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开始了各自的工业化以及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历程。无论从发展经济学还是世界经济学的角度,都可以从这两个典型的大国模型的比较研究中,在发展战略理论和经济政策实践这两方面获得有益的启示。近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印度经济发展能否超过中国有不少讨论,本文根据中、印两国1980—2000年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制度安排的变化,来比较两国经济发展模式及其转型的异同和得失,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印度经济发展能否超过中国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