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魏磊  王玉杰 《学理论》2009,(26):237-23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本文从网络文化的特征、作用等方面着手,分析了网络文化的魅力源泉和精神实质。并探讨了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杨华 《学理论》2011,(36):45-4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当前必须加大建设力度。互联网时代,网络作为当前最流行最普遍的新兴媒体和最重要的思想理论宣传载体和阵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来良好机遇。同时,互联网的负面性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来一定消极影响。对此,我们应抓住有利条件,消除不利因素,通过加强网络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整合网络资源,增强主流引领;加强网络宣传,改进宣传方式;加强网络监管,增强安全保障等措施,全面增强互联网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请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作为与整个社会发展休戚相关的建筑业企业,如何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剖署.进一步深化对精神文明建设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如何深刻领会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在企业改制改组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仍然是企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本久便就建筑业施工G业如何见强泽抽文明建设,淡淡一些认iD建筑业企业用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免的“四届广中宝会通B的《王其中关关于几强社主王义精抽7@建设若干重要阐题的决议…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人类的环境道德观念及生态文明理念发挥着重要的能动作用。当代大学生被赋予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加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当前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所凸显出的问题,我们应借助新兴的互联网思维,挖掘网络环境道德教育资源,营造积极健康的环境道德话语体系,激发大学生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改进加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9)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资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化,一些不健康的网络内容也在网上大肆传播,给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网络信息社会环境下,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网络的生活方式便凸显得尤为重要。当代大学生健康网络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具体方法如下: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加强网络知识和网络技术的教育;加强网络法规和公德的教育;加强网络硬软件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国企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遵循网络环境的内在发展规律,重新定位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功能,探索一条在网络空间提升组织引领力和团队凝聚力的新路径。本文结合中国石化运用"奋进石化"微信企业号平台的实践,探讨如何做好国企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一、加强国企网络思政工作的现实意义如何在严峻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把握国企员工的思想动态、掌握思想引导的主动权,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打造凝心聚力"新阵地"的  相似文献   

7.
<正>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重要的软实力,在引领企业发展战略、促进企业管理提升、增强员工综合素质、塑造企业品牌形象、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建筑业实施转型战略的宏观背景下,"如何在结构转型战略中,以企业文化引领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成为中建六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重点思考和着力探索的核心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中铁十局四公司党委把培育先进典型、引领企业发展作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切入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公司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发挥组织优势,明确选树目标中铁十局四公司党委坚持把围绕生产经营主线选树典型作为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力点",先后推出了以中国好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希来,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国中铁专家杨基好,中国中铁  相似文献   

9.
吕婕 《学理论》2014,(2):75-76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我国的经济实力、政治地位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与此同时,我们更加不能忽视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文化的发展,一个国家的伟大复兴和繁荣昌盛需要依靠先进的文化作为支撑和引领,一个企业也同样如此,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健康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引领企业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先锋力量。企业文化建设应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加强企业员工的文化教育;坚持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0.
徐丽屏 《学理论》2013,(23):338-339
高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阵地,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既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途径有:加强党建和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校园和谐人才学术团队;全面推进高校学生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技术引领了传播方式的飞跃,网络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舆论,是公众监督公共权力的重要方式。网络舆论监督对公共权力运行具有三大积极影响,有助于促进公众与政府的互动关系。面对越来越多的网络舆情,政府必须加强廉政体系的建设,深化公共权力运行体制改革,更新网络舆论监督应对理念,构建网络舆论监督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我国互联网企业迎来了大发展的黄金时期,诞生了一批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网络信息社会不能成为党建工作的盲区,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新时代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最为核心的是找准互联网企业党建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3.
当今互联网时代,网络言论自由权的滥用,导致损害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生活安定权等实然弊端.推行信息公开、健全财产公示制度、依法规制网络言论自由权、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网络言论自由规范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西方发达国家互联网使用较早,网络社会发展较为成熟。这些国家在网络社会治理、网络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中,注重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注重治理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对网络内容的管制、注重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注重对网络主体的教育,以及积极利用互联网新技术的传播规律,潜移默化的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价值观的传播等具体做法,对于我们加强和改进我国网络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绿色发展理念是企业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和基本内容。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实施企业生态文明教育十分必要。绿色发展方面的理念教育、法制教育、技术教育和文化教育,是企业生态文明教育的重点内容。企业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实施应以企业管理层为重点,以企业员工为基础,以社会宣传教育为抓手,多头并进,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已步入"互联网+"时代,全社会正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与互联网融合的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遇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但也遭遇了困境,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工作者通过加强对网络资本的控制、构建网络空间学术平台、转换马克思主义网络学术话语、组建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队伍、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示范引领作用来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彰显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需要从基本理念到具体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宏观层面要调整创新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理念,树立以群众为中心、开放包容、有所作为的基本理念;中观层面要坚持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与强化网络伦理教育相结合,发挥互联网自组织功能,加强行业自律性,坚持依法治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微观层面要改进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变宏大叙事为日常生活叙事,变自上而下的灌输为平等对话,变系统传播为微传播,变"话中有话"为直接有力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9)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高校应对网络文化消极影响的有效措施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构建科学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推进大学生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道德与法制意识。  相似文献   

19.
企业党的建设必须更好地体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使企业党建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建设 ;必须很好地体现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促进企业“两个文明”建设 ;必须很好地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始终代表最广大职工的利益。加强企业党的建设 ,必须从严治党。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建设的任务愈益紧迫。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也应清醒地看到,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积极、主动地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