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肖萍 《理论月刊》2005,(11):107-109
文化既是“人化”,又有“化人”的功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飞速的提高,但精神文化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使人日益走向片面化、物质化。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文化的品质,引导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使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和谐一致,是我国当前主流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将人的发展概述为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以及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三大阶段。物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基础 ,但物化社会关系又造成了对人的奴役。因此构建科学的人“物”观 ,对于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张国 《前沿》2011,(5):117-119
当前,在全球性气候变暖和生态危机的形势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现实选择,这也是当今人的发展问题研究的新语境。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研究人的发展问题,首先应当对低碳经济有比较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并且要坚持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来研究现实中的问题。同时,还必须认识到低碳经济社会人的发展同传统工业社会人的发展有着本质的区别。而要解决好低碳经济背景下人的发展问题,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和研究不可或缺:大力推进社会相关方面的改革,为人的发展创建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制度环境;着力扶持与低碳经济有关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这方面技术创新的进程;教育理念和内容方面的转向要同时涉及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领域;人们应当高度自觉地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引导人们形成科学健康的消费方式,逐步降低生活方面的能耗。  相似文献   

4.
张锦智 《传承》2012,(24):34-35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人学重要的理论关注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的社会,是物质生活不断提高、政治民主不断进步、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发展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依据,也使人陷入对物的关系的依赖之中,置于物的统治之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这种负作用提供了制度制约,为自觉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特殊的经济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是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现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公安研究》2014,(9):95-96
田志文在《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撰文认为,从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的存在形态及其内在尺度、人的社会本质、人的实践四个层面探寻“人的根本”,旨在揭示政治价值的深层根源。政治价值是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根本前提,以人的存在形态及其内在尺度为主体内容,为人的社会本质所规定,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生成、发展并衍生出各种形态的。  相似文献   

7.
张平增 《岭南学刊》2007,1(2):90-93
创新能力与人的素质内涵是一致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人全面发展具有永无止境趋向的最高目标。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人的全面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实现。其实现的重要基础是,构建以营造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环境和机会均等的社会竞争机制为核心的健康的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8.
程芳云 《前沿》2010,(5):13-15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辩证过程,是可能性与现实性、过程性与目标性、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在不同的阶段,人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内容,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实现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所以,在我国现阶段应不断创造条件,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特别是其活的灵魂为人的全面发展赋予理论滋养;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的成才过程实际上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共及其人民军队是人走向全面发展的“大熔炉”;毛泽东思想带来的成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生存文明表现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程度,是合乎人的本性的发展。马克思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将建立新的价值系统,人类将从对物的依赖关系中,被物所奴役的异化状态中彻底地解放出来,实现人的本质的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应该是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美学层面,也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世界。人类社会的生存文明应该是人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各享其成、安定有序、诚信友爱、互为目的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的存在形态及其内在尺度、人的社会本质、人的实践四个层面探寻"人的根本",旨在揭示政治价值的深层根源。政治价值是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根本前提,以人的存在形态及其内在尺度为主体内容,为人的社会本质所规定,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生成、发展并衍生出各种形态的。  相似文献   

12.
刘继荣  王彩琴 《传承》2010,(33):36-37
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对促进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决定着并依赖于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赋予更深刻的内涵,为人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时代,为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资本攫取了现代社会的最高权力,不但支配了劳动和剩余价值,而且统治着整个现代世界。资本所具有的权力依次展开为对生产、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四个层面的支配,表现为人对物、人对人、物对物以及物对人四种关系的支配。不仅如此,资本本身就是一种权力关系,是死劳动对活劳动特别是剩余劳动的支配与吮吸。并且,这构成了资本权力的源泉。马克思对资本权力内容的本质揭示,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理解资本及其权力,敞开现代人受资本权力统治的生存状态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 ,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上突破了“人是手段、物是目的”、只从“物”的方面理解生产力、“受动式”实现人的发展等传统观念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作出了新的概括 ,提出了在主客体的良性互动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等光辉著作中全面论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对人的奴役、物对人的统治和资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强烈呼唤坚强有力和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关于发展的科学,与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一致。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只有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付诸于实践,才能鱼水交融,发挥效用,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发挥着生命线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确立人的主体性地位;尊重人;肯定人的价值和意义。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作为劳动者的“…  相似文献   

17.
吉志鹏 《岭南学刊》2014,(3):115-119
立足于消费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经典大师的批判,分析和探讨消费社会背景下人发展的困境主要有三个方面,表现为在摆脱匮乏以后在物质充裕的消费社会出现的人与自然之间新的矛盾——"消费中的奢侈",人与人之间新的矛盾——"商品化的人人关系",人与社会之间新的矛盾——"丰盛中的混乱"。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以人的发展为标尺,把人类社会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和"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通过对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梳理,可以其为视角对新时代"美好生活"进行理性认知."美好生活"经由长期发展而来,早已跨越"人的依赖性";"美好生活"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使需要层次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逐步显现,立足但不局限于"物的依赖性";"美好生活"作为理想的生活样态,应然迈向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弗罗洛夫建构的关于未来的人道主义理想的职能在于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的发展高度契合,为社会主义新人的社会学与伦理学的形成、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人本质的普遍化特征与其自身精神道德的自我完善相结合,为建立多方位综合研究人的统一学科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弗罗洛夫以人道主义理想为其毕生理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为目的,服务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无论是在当代俄罗斯,还是今日中国,甚至是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本”与“物本”的二律背反及其解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与"物本"之间存在着一种悖论。人原本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物只是客体、受体。然而,在"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物却成为主体、本体,而人却沦为客体、受体,不断出现"物本"打压"人本"的现象。要解答这种悖论,需要我们准确把握马克思关于"人—实践—物"之间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重建"人—实践—物"之间的合理秩序。在现实生产和生活中,则要求我们实现价值观的根本转换,确立以"劳动"为价值本位的对于人的全面关照,确立"劳动—人本"的逻辑而不是"资本"或者"权势"的逻辑,并且贯彻落实"四个尊重"的方针,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快乐劳动"、"自由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