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光辉节日,省委党史研究室包晓峰同志从2000年下半年起,走访了第二次国內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8块红色根据地。它们是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领导的井冈山根据地;中央根据地;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领导的广西左右江根据地;贺龙、任弼时、关向应领导的湘鄂西根据地;方志敏、邵式平、黄道领导的闽浙赣根据地;徐向前、张国焘领导的鄂豫皖根据地;刘志丹、谢子长、徐海东、程子华领导的陕北根据地;杨善集、王文明、冯自驹领导的琼崖根据地。  相似文献   

2.
李清 《传承》2008,(2):12-14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在赣西南崛起的一块工农武装割据区域,是与井冈山根据地同时创建起来的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是赣西南"群众斗争最红的地方"和"群众斗争的代表",被陈毅元帅赋诗誉为"东井冈"。东固革命根据地虽然独立存在的时间不长,地域范围也比较小,但它独特的斗争形式却丰富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宝库,是与"朱德毛泽东式""、贺龙式"、"方志敏式"齐名的"李文林式"的革命根据地,是创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3.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在赣西南崛起的一块工农武装割据区域,是与井冈山根据地同时创建起来的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是赣西南"群众斗争最红的地方"和"群众斗争的代表",被陈毅元帅赋诗誉为"东井冈".东固革命根据地虽然独立存在的时间不长,地域范围也比较小,但它独特的斗争形式却丰富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宝库.是与"朱德毛泽东式"、"贺龙式"、"方志敏式"齐名的"李文林式"的革命根据地,是创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4.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西北中国共产党人,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在陕西、甘肃边界地区建立的一块革命根据地。陕甘边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的三次大规模军事"围剿"的胜利,使陕甘边根据地发展为幅员广大的陕甘革命根据地,也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在西北任务的完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自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江西苏区进行长征以来,先后有数次准备建立新根据地的落脚点:一是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在湘西建立根据地;二是以贵州遵义为中心的黔北根据地;三是遵义会议后准备在川西或是川西北建立根据地;四是打回川陕甘地区去;五是在"与苏联接近的地方创造一个根据地,将来向东发展"。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与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我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战场的战略中枢。抗日战争时期 ,邓小平作为八路军 12 9师政治委员一直战斗在晋冀鲁豫边区 ,和刘伯承一道为创立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和发展根据地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淮北苏皖边抗日根据地是淮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淮北抗日根据地后期的中心地区。它位于淮河以北、陇海铁路以南、津浦铁路以东、运河以西的广大地区,包括皖东北和邳睢铜两块根据地。该根据地处在日军占领的徐州、蚌埠、清江三大战略据点中间,地位十分重要。在它创建、坚持和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苏皖边区党组织不断调整与统战对象的关系、坚持和灵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一、做好南腰界革命根据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南腰界革命根据地是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和创建的川黔湘鄂革命根据地,也是重庆市唯一建立省级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根据地。在此实现了中央红军二、六军团的胜利会师,确保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确保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犹如一部珍贵的历史教科书,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卢诚 《传承》2011,(12):4-5,23
大革命时期波澜壮阔的江西农民运动是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根本:为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对小块武装割据进行了先行先试,准备了干部队伍,特别是袁文才、王佐领导的农民自卫军是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10.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开展武装斗争,在陕西、甘肃边界地区创建的一块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陕甘边革命斗争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实践,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丁宏 《前沿》2013,(18):149-151
建立根据地是西路军走向失败的转折。河西走廊客观的地理环境及当地极差的群众条件不适合建立根据地。中央为什么仍然要求西路军在此建立根据地的原因,首先,建立河西根据地是中央、中央军委和红四方面军总部从1936年8月开始便具有的一贯主张;部分原因是由于苏联、斯大林的反对;第三是为了策应河东红军主力和友军的行动;第四是西路军军政委员会领导人陈昌浩的坚持。  相似文献   

12.
东固革命根据地曾被毛泽东誉为"李文林式"的根据地,与"朱毛式"、"贺龙式"、"方志敏式"等根据地并列,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它得以建立、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本文想从这些方面作些肤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杨纯 《传承》2007,(6):4-5,7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作为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无经验可参考,全靠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实践中摸索前进。而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首当其冲的是政权建设。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在不断地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以后的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14.
朱荣兰 《传承》2008,(14):6-7
东固革命根据地曾被毛泽东誉为"李文林式"的根据地,与"朱毛式"、"贺龙式"、"方志敏式"等根据地并列,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它得以建立、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本文想从这些方面作些肤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斗争的最大成功经验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结合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理和社会等具体环境,坚持走井冈山道路。习仲勋同志作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这段时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思想。系统而有层次地对习仲勋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时期军事思想进行哲学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春秋》2021,(1)
正梁山是《水浒传》中英雄好汉聚义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一度变成了碉堡林立的敌占区。八路军昆张支队三进梁山,打击日伪军,团结和保护群众,重新夺回了这片根据地。直到今天,昆张支队的抗日传奇故事仍在水泊梁山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流传。冀鲁豫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平原抗日根据地,是由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和当地抗日武装在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处创建的,由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7.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印刷传播活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莉敏 《湖湘论坛》2005,18(4):28-29,47
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不仅有过腥风血雨的战斗,而且也有过轰轰烈烈的革命传播活动,特别是印刷传播活动。本文试图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印刷传播活动初步的探讨、分析,以便人们对这块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活动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传承》2015,(7)
习仲勋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陕甘边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党的革命及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艰难环境中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土地政策、商业政策、财政金融政策以及其他政策措施,繁荣了边区经济,巩固及奠定了根据地,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乡村社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根据地进行的重要建设。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的社会建设是服务于革命的。湖南革命根据地在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乡村教育、妇女解放以及移风易俗、医疗卫生、社会救济救助和社会管理等社会建设工作,对于巩固根据地、支援革命战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建设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熊轶欣 《传承》2011,(18):10-11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工农红军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结合红军政治工作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军队政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不仅对根据地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和军队政治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