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潮》1989,(10)
新中国成立后,谢觉哉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内务部部长。消息传到家乡,在家的廉伯、子谷两个儿子,想到北京去看望分离23年的父亲,也想趁此找个工作,为节约川资,又想叫父亲找一找去京的便车,于是写了封信给谢老。下面是谢老对儿子的亲笔回信: “子谷、廉伯:  相似文献   

2.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研究这一时期的婚姻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婚姻制度及中国婚姻家庭的变迁。本文在学者研究基础上,对目前学术界关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婚姻研究作一个概述,以便进一步更深层次地进行"文革"期间婚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不仅乘车时间短,而且方便得很。这次调休,我在重庆好好地陪了女儿,不再像以前一样急着赶路。"从重庆回到贵阳的赖忠惠笑着说。得益于渝贵铁路的开通,赖忠惠结束了10多年来贵阳到重庆往返的"双城"生活,这也让她的生活更加稳定。10多年前,在医院工作的赖忠惠在一次进修中结识了家住重庆的丈夫,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刚开始亲朋好友都劝她好好考虑,"两地婚姻,太不现实了。"她义无反顾:"有什么  相似文献   

4.
许多大城市中,生活着这样一群女性,她们名校毕业、有着体面的工作、稳定的收入、综合素质较高,但过了"黄金年龄"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被媒体戏称为"剩女"。从"剩女"的择偶心理视角看,自我服务偏差和择偶梯度理论可能可以解释"剩女"现象产生的原因。"剩女"们要想突破重围,走入婚姻的殿堂,则必须要严格恪守婚姻守恒法则并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5.
陈毅元帅经历了戎马倥偬的一生,然而在婚姻上,却因革命的特殊年代始终天不遂人愿。陈毅为爱妻写的"爱情诗"背后,隐藏着让人唏嘘不已的情感故事。丧偶中年泪更滔第一次婚姻忆亡妻1930年7月,活动在赣南的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纵队和赣南独立师合编成红二十二军,隶属红一军团,陈毅任军长,邱达三任政  相似文献   

6.
速婚是近年来在农村打工青年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婚姻形式。农村打工青年的速婚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婚姻过程中的矛盾心态会影响速婚者们的婚姻质量,引发社会问题。关注农村打工青年的婚姻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谢觉哉发火     
1933年5月中旬,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从上海辗转到达苏区瑞金。他就是谢觉哉,人们习惯地尊称他“谢老”、“谢胡子”。他文绉绉的,平时讲话不多,却整天笑呵呵的。人们都说他可亲可敬是个没有脾气的好老头。可是,谢老在苏区瑞金,的的确确发过  相似文献   

8.
正延安时期,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徐特立、吴玉章5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被称为"延安五老",分别尊为董老、林老、谢老、徐老、吴老。"五老"均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入党的党员,无论革命形势和个人身份如何变化,他们初心永驻,共产主义的信仰始终不变,"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价值追求始终不变。  相似文献   

9.
正朱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的奠基人。抗战胜利后,朱瑞带领延安炮兵学校进入东北,创建了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学校,被人誉为"炮兵之父",毛泽东曾评价他是"中国的炮兵元帅"。2009年9月10日,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可他人生短暂的两次婚姻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0.
29岁的河南女子汪洁,在短短6年内5次离婚。在几次婚姻中,汪洁都曾要求男方在房产证、车证上加上自己的名字,而离婚也让汪洁获得了丰厚的"收入"。汪洁离开河南老家到南京后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期,党对青年不断地进行了大量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工作,广大青年接受了这方面的教育,在处理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上,态度是严肃的和健康的。但是,经过十年动乱,有些青年在处理恋爱、婚姻、家庭问题上,离开了共产主义道德原则,这是十年动乱的恶果之一。一个时期以  相似文献   

12.
1950年4月13日,新中国颁布了第一部《婚姻法》。此后的实践证明,它的影响远远不仅限于婚姻,而婚姻本身,又岂止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或许可以这样说,关于恋爱和婚姻的个人经历,其实也是整个国家历史当中最真实的元素。  相似文献   

13.
正在古代,婚姻关乎传宗接代,也关系到家族的延续、兴旺和整体利益。因此,如果家里有大龄未婚男子,家族成员往往要"助婚"。"助婚"主要是针对因为没有钱财而难以结婚的情况,此时,家族长辈会用家族中的族产作为"助婚费"。"助婚"传统兴起于明代末期,在清朝时逐渐成为家族传统。清朝规定,男子"助婚"的年龄起点定在虚岁25岁,过了这个年龄  相似文献   

14.
正屯上村"刻道"这根古老、神秘的苗族歌棒,多采用枫木、梨木或竹制作,一般以圆型和方型为主,三面刻有符号,每面均为九格,共计二十七格,每格以横、竖、叉等简略符号,组成苗族《刻道大歌》各段的主要内容。"刻道",是苗族古老的刻木记事的文字符号,它忠实地记录了古代苗族"姑亲舅霸"的历史轨迹,是一部记载苗族古代社会的婚姻史诗。坐落于大山深处的施秉县屯上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刻道》的申报地。近年来,屯上村重视培养"刻道"传承人,建设"刻道"文化项  相似文献   

15.
正1980年修改后的《婚姻法》,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这次《婚姻法》的修改,在婚姻观念、分居时间、家庭暴力、无效婚姻、过错方赔偿、夫妻财产归属等方面,给予了新的界定,反映在改革开放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走上正轨,人们对婚姻家庭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感情的追求成为人们建立婚姻的目标。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婚姻法》再次进行了修正。新修改的《婚姻法》适应了社会的新形势,增加了"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禁止家庭暴力"等条款。加强对"家庭弱势群体"的保护是此次修  相似文献   

16.
1954年12月18日,当时担任内务部部长的谢觉哉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民政会议闭幕讲话的最后一部分,以《祝各位同志身体健康》为题,发表了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充满了哲理、给人以启迪、使人受益匪浅的讲话。现将谢老讲话中有关谈身体健康的部分,经过整理加工,以飨读者。 谢老说:祝各位同志身体健康,应是我讲话的收场语,但是我还想讲几句。人不会因祝健康而即健康的,  相似文献   

17.
亲迎仪式是整个婚姻缔结礼仪中最具公开性和社会性的一环。在传统社会亲迎仪式中,"耍女婿"是地方性价值规范的展演和农民意义世界的价值体现,它包括了考验女婿人品、检阅女方父母"为人",以及规训村民遵守地方性价值规范。但是随着社会流动导致村庄不断开放,尤其是市场经济席卷农村之后,村庄价值生产能力开始趋于弱化,在此背景下的亲迎仪式已经显得日益功利化,亲迎中的"耍女婿"婚俗仪式看似仍被恪守,但其价值却已异化为了一种仪式各方实现"自利"的工具。亲迎仪式上的"耍女婿"非但不能维系村庄价值规范,反而加速了传统村庄价值规范的瓦解。  相似文献   

18.
谢觉哉探家     
1960年初,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已是74岁高龄的谢觉哉回到了阔别30多年的家乡湖南省宁乡县。听说谢老要回老家,宁乡人民高兴极了。县领导考虑到谢老年岁已高,且身体有病,行动不便,当时从大公路到他家门口还有一段路没有修好,汽车无法通过。出于对谢老的敬...  相似文献   

19.
陈再道是沙场上的一员宿将.他曾多次用计诱敌上钩,而自己却中了战友设下的美丽的"圈套",缔结了一桩浪漫而多情的婚姻.  相似文献   

20.
明镜篇     
《湘潮》1988,(1)
谢觉哉“躲生” 1964年,谢觉哉同志将届八十寿辰,他的亲属们想进京为谢老祝寿。然而,谢老却回了一封信。信中说:“我今年、明年都要‘躲生’。……准备在自己也不知道的地方把生日过去。为什么要躲?一,党中央早就规定,不准做生,也没有人做生,最近还批评某某下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