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辛亥革命时期日本报业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中国社会处于风云变幻之中 ,接连出现八国联军入侵、自卫军起义、沙俄强占东三省等重大事件中 ,民族危机迫在眉睫。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带领民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 ,但在封建顽固势力的疯狂镇压下以失败告终。运动中掀起的进步报刊的创办高潮也遭到清政府的残酷镇压 ,国内进步报刊几乎扫地以尽 ,大批报人遭到迫害 ,进步新闻业惨遭重创。与此同时 ,仅与中国一水之隔的日本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时期 ,明治维新作为一场划时代的运动对日本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教育都发…  相似文献   

2.
国际危机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危机冲突与战争无所不在。在今天的核时代 ,危机升级为战争的风险性增加 ,和平弥足珍贵。虽然防止危机的发生和结束国际社会中的冲突现象似乎是不可能的 ,但对它们进行有效的处理 ,以减少战争的发生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政策目标。因此 ,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国际危机展开了研究。本文从危机、危机管理 /处理以及危机决策等层面出发 ,对国外及中国学术界的危机研究情况进行了述评。需要说明的是 ,本文所指的危机是国际政治中的军事安全危机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很多前所未有的新特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大国博弈加深、国际安全局势恶化、地区冲突加剧、国际秩序调整加速,和平与发展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一是全球性经济危机与社会危机叠加发生,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面临深刻调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多年,但余威犹在。  相似文献   

4.
试析冷战后欧洲危机管理风格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洲安全环境发生变化的后冷战时代,欧洲对外关系中的传统外交和其他传统的民用手段已不足以应对冷战后安全环境的挑战,危机管理成为维护欧洲新安全体系的主要手段。在此情况下,欧洲的危机管理风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危机管理战略上,由危机预防走向危机管理;在危机管理主体的构成上,除了北约之外,欧盟/西欧联盟和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危机管理方式上,由被动跟随美国转为主动介入,由单边危机管理转为欧洲的多边危机管理和大西洋联盟的磋商,而且也由以前较多的宣言性外交和经济、政治外交转为军事反应。  相似文献   

5.
《新民周刊》2015,(21):4-4
尊敬的读者,您若需购买和订阅本刊,可以到各地的邮局和以下所列《新民周刊》在全国的合作伙伴处联系。网络订阅合作伙伴:上海:上海报刊零售公司(021-62793791)上海东方书报刊服务有限公司(021-62172768)上海久远出版服务有限公司(021-54510251)上海地铁书刊服务有限公司(021-62439803)北京: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010-63027869)北京逸臣首都机场T1.T2航站楼(010-84169743),天津机场。北京中信书店首都机场T3航站楼(010-84264759)。北京蔚蓝书店重庆机场,武汉机场,南京机场,青岛机场。北京  相似文献   

6.
欧洲难民危机政治影响的双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无前例的欧洲难民危机对欧洲国家和欧盟的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科隆集体性侵案发生以后,欧洲难民危机的政治影响更加显著。在欧洲民族国家的层面上,难民问题导致选民基础发生急剧变化,选民分裂与对抗加剧、反伊斯兰化的团体势力正在壮大、反移民的极右翼政党迅速崛起,慷慨接纳难民的欢迎文化备受质疑,接纳难民的政治决策正在发生逆转。在欧盟的层面,欧洲难民危机进一步加剧了欧洲联盟政治根基的脆弱性,让欧盟基本的价值理念如自由、平等、民主、人权以及国际条约的约束力遭受重大冲击,疑欧主义政党迅速崛起,某些国家的脱欧倾向明显,欧盟面临着解体的巨大风险。  相似文献   

7.
试析印尼对华人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印尼政府对华文实施了各种政策和法令,经济上限制、利用华人资本,文教上限制、消除华文教育和华文报刊,对华人实行全面的同化,其结果是华人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与第一次朝核危机中中国的表现相比,中国在第二次朝核危机中积极地承担起斡旋者的职责.中国愿意扮演斡旋者的角色源于其对朝核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而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安全威胁.美国对朝鲜动武的可能性和朝鲜的冒险行为是对中国安全的重大威胁.中国认为,参加六方会谈不仅可以缓和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且中国可以在六方会谈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国未来对六方会谈的总体立场仍将是积极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所有政治体系中,生存危机都是机构间关系发生本质性改变的触发剂和强化剂。这尤其适用于欧盟和经货联盟的危机。本文的主旨是探究危机期间欧盟机构框架的变化。文章提出了三个核心问题以明确全文的分析结构。危机应对措施如何改变了成员国与欧盟间纵向的权限分配?危机应对措施如何改变了欧盟制度结构中各行为体横向的任务分配平衡?为了实施新措施,决策者需要哪些民主合法性来源?通过分析可以断定,业已存在的趋势将继续发展下去,同时还出现了一些出乎意料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东亚金融危机是在一个不断变化中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发生的,其中有3 个因素有助于我们对这次危机的成因的理解,它们是:经济的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兴起,市场体制的普及。从而,如何解决这一危机也应从上述3 个方面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首先从美国金融市场的结构、次贷与证券化的关系两个方面介绍了次贷危机发生的背景,并解释了RMBS、CDO与CDS等在危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衍生金融产品;在此基础上,本文详细剖析了次贷危机的爆发与传递过程,认为次贷危机迄今为止经历了流动性短缺、信贷紧缩与实体经济萎缩三个阶段;最后,本文总结了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投资者以及中国政府提供的经验教训。本文截稿时,两房危机刚刚浮出水面。发稿时,随着美国保险集团(AIG)频临破产和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提出,美国金融危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美国经济已陷入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发生的俄格军事冲突对俄罗斯与西方大国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同一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也使得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受到巨大考验.这两场看似没有联系的重大危机都表现出俄罗斯在危机形势下不甘示弱的态度,也折射出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合作与竞争的复杂状况.所谓"危机政治经济学"强调的是,无论是摆脱军事冲突,还是金融海啸式的危机,大国间的合作将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因"黑客干预"美国2016年大选而触发的2017年"对俄制裁案",是当前国际格局转型和大国关系迅速而微妙变化背景下发生的一场重要国际争端。这场争端不仅体现了当下国际国内事务进程的高度交织,反映出国际转型期的诸种特征,而且将深刻影响今后较长时期内美欧与俄罗斯的相互关系。本文从长时段进程与当前危机的相互结合、国际政治中被忽视的"情感因素"、危机处理的"合宜性"等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全面把握和客观深入解读这场危机。  相似文献   

14.
社会矛盾转化为群体性事件是结构性危机要素、突发性危机要素和过程性危机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结构性危机要素和突发性危机要素是危机形成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过程性要素是危机爆发的重要决定因素。上海的主要社会矛盾都属于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但对抗性有增强的趋势,而且多种主要社会问题碰头叠加、相互交织,社会风险日趋严峻,呈现...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跨界危机属性,通过政策工具视角探究欧盟治理体系如何化解危机。欧盟新冠危机发展成为包含卫生危机、经济危机等的综合性跨界危机。对此,在经历早期的分散化国家治理后,欧盟治理在卫生与紧急事件应对、经济应对、欧盟复苏条件准备三个主要方面实施诸多政策行动。这些政策行动可以被四类政策工具所囊括:信息、权威、财力和组织。欧盟新冠危机治理经历政策工具组合所形成的治理类型的变化,从程度较轻的、简单的多层面工具组合的孤岛式国家治理,发展到复杂的多层面政策组合的欧盟治理,从而展现出内部治理进程上的明显调适与进步。欧盟新冠危机治理的政策工具选择是其跨界危机属性的政策逻辑需求、欧盟治理体系制约下的制度供给回应、欧盟机构与成员国的积极自主行动的合力。综合四类政策工具带来的治理变化可以发现,新冠危机对于欧盟治理的整体影响是全面的渐进深化和局部的范式性改变,而政策工具的分析视角能够较清晰地呈现出欧盟新冠跨界危机治理的样貌和逻辑。  相似文献   

16.
过去二三年间,苏联报刊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戏剧性变化。在戈尔巴乔夫“公开性”方针指引下,多数报刊刊登以前无法公开见报的敏感的问题,对苏联社会弊病提出尖锐的批评,从而激起读者关注,并增加订户,也有报刊以不变应万变,依然故我,甚至利用新获得的自由,对公开性大唱反调,使读者锐减。不过,总的来说,报刊发行量在稳步上升,1988年已增加到一千八百万订户。苏联现有5275种报刊,这里仅就对苏联全国文化生活有重大的影响的政治、文学类期刊作些述评。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产生了深远影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俄罗斯所处的战略环境,恶化了俄罗斯的经济状况,使俄罗斯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更具紧迫性,同时也影响了与中国的双边贸易。这些影响又间接作用于俄罗斯的对华战略,主要表现为:俄罗斯对华借重、合作领域有了新的方向,对华战略中更加突出经济因素的作用,调整对华经济战略,力图改变单纯依赖能源出口贸易结构,进而稳步提高双边贸易额,减少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在今后,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以及俄罗斯本国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俄罗斯对华战略也将发生进一步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一、危机的原因对1997年11月韩国发生通货危机的原因,至今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在我看来,危机的原因有下列三点:流动性不足,机构的脆弱性,信任与期待的变化与丧失。流动性不足起因于银行和企业部门过分拆借短期资金,也就是说把短期贷款用于长期投资这一做法所致。短期资金超越国境,引起金融不稳的动向早已显露。而银行部门对此从未采取任何有效制约。对银行和企业(这两个部门对通货危机都表现出脆弱性)的根本性的机构脆弱性未加任何治愈,而随意开放资本市场,使事态进一步恶化。机构脆弱性,在金融危机之前早已存在并一直持续,事实…  相似文献   

19.
人权在冷战后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人道主义干涉、保护的责任等新概念。围绕这些概念以及人权与主权关系的激烈争论,不仅反映了各国人权观念上的差异,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各国的人权观。俄罗斯的立场和做法反映了其人权观念的变化。在主权范围内保护本国公民和外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已成为俄罗斯的重要人权观念,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落实。而保护在境外的本国公民以及他国公民的人权观念,在被俄罗斯逐步接受的同时,却也成为俄罗斯武力介入地区危机的正当理由之一。在俄格冲突、乌克兰危机和叙利亚危机中,俄罗斯在解释其武力直接介入危机的原因时,都使用了人权保护的相关概念,也反映了其人权观念的变化。俄罗斯人权观念的变化影响了其介入危机的方式,也影响了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和外交行为。  相似文献   

20.
欧盟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发展,欧盟诸国经济复苏乏力,由此导致了欧盟市场需求减弱、对华直接投资与贸易融资减少、欧元大幅贬值,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问题,给中国对欧盟出口贸易带来很大冲击。本文根据历年中欧贸易的各项数据,对比分析了欧债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对欧出口贸易额、出口欧盟所占总出口比重以及贸易竞争力指数变化的情况;从市场需求、贸易政策、贸易融资、直接投资、汇率波动这五个方面分析欧债危机对中国对欧出口贸易环境的影响。最后,本文对近期中国对欧出口贸易形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