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寄如 《瞭望》1990,(19)
1990年之秋,历史将给中国人一次巨大的机会——第11届亚洲运动会将在首都北京举行。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承办的最大规摸的洲际综合性运动会,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检视。 中国如何?中国人如何?、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如何?中国改革开放10年后的面貌到底怎么样?…… 第11届亚运会将是一个事实,亦将是一份巨大的,包含中国几乎方方面面的答卷。 数以万计的中国工人、科技人员以及亚运会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已经为这份答卷搭建起恢宏壮阔的框架,但真正的内容将由中国人,甚至是最普通的中国人填写。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7,(3)
亚洲冬季运动会是由亚奥理事会主办的亚洲冬季综合性体育赛事,与夏季亚运会同称亚洲两大体育盛会。1986年、1990年第一届、第二届亚冬会均在日本札幌市举行,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1999年第四届亚冬会在韩国江源道举行,2003年第五届  相似文献   

3.
序言:神圣的使命 1984年9月28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亚奥理事会通过一项决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举办1990年的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 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亚运会。为了不辜负亚洲人民对中国的信任和重托,从这天起到现在的将近6年共2100多个日日夜夜里,11亿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热情和智慧,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时代凯歌。  相似文献   

4.
举世瞩目的第11届亚运会,将于今年9月22日至10月7日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承办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盛会。办好亚运会,向世界展示中国体育水平和人民精神风貌,为祖国争光,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自本期开始,本刊特辟《亚运专页》,向各位读者突出报道这次盛会筹备工作的主要进展和赛场内外的重大新闻。  相似文献   

5.
第六届亚冬会将于1月28日在长春开幕,亚洲人民竞逐奥林匹克精神的舞台从卡塔尔多哈移至中国长春距第十五届亚运会闭幕不足50天之际,第六届亚冬会的圣火将于1月28日在长春五环体育馆点燃,亚洲人民竞逐奥林匹克精神的舞台从卡塔尔多哈移至中国长春,这座城市也将顺理成章地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末以前由中国举办的最后一次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第一届东亚运动会,于5月9日在上海翻修一新的虹口体育场隆重开幕。5月10日,十二项正式比赛陆续展开。由于东亚运动会是首次举行,将在观代奥林匹克运动史上写下崭新的一页。所以引起国际体育界的高度重视。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首的国际奥委会部分成员、以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主席法赫德亲王为首的亚奥理事会全体成员,以及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  相似文献   

7.
将于今年9月在我国首都召开的第11届亚运会,是中国自建国以来所承办的最大的一次国际性综合运动会。它牵动着海内外亿万炎黄子孙的赤子之心,为了本届亚洲体育盛会的召开,人们以强烈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无私的奉献之歌。 拉萨市实验小学的670名小学生在1989年11月给亚运会集资部寄去了667.36元,附信说:“尽管我们捐的钱不算多,不能为亚运会买一件像样的体育器械,但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是我们边疆少年对祖国  相似文献   

8.
1990年9月22日,印有一轮红日、象征着中国的万里长城和代表亚洲“A”图案的亚运会会旗,将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升起。国际奥委会和亚奥理事会的所有成员组织的官员,将应邀分别在萨马兰奇和法赫德亲王的率领下莅临京华,观看数千名亚洲运动员在第11届亚运会上的角逐。 在19世纪90年代初不敢跨出国门登上首届现代国际奥运会竞技场的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个金秋季节,却以东道主的身份把国际体育界的群英请到我们的古都北京欢聚一堂。正象许多国际,国内人士所评论的那样,中国已经和正在实现跨越世纪的挑  相似文献   

9.
第一届东亚运动会的圣火燃烧了9天之后,于5月18日熄灭。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体育健儿在竞技场上,为亚洲同时也为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史上谱写了崭新的一页。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首届东亚运动会组委会名誉主席李铁映所说:“这是在重要的时刻、重要的地点举行的一次重要的运动会。”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90,(40)
1990年9月22日,第11届亚洲运动会的圣火,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点燃。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吸引着人们,激动着人们…… 万人空巷观盛会 9月22日,北京人板着指头算计着的亚运会开幕之日,终于来临了。北京市政府破例作出决定:22日下午放假半天,凡是能够离开工作岗位的职工都可以回家去收着亚运会开幕实况。上午10时,距亚运会的开幕式时间只剩下6个小时了。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  相似文献   

11.
编者寄语     
《瞭望》1990,(41)
象征着亚洲人民团结、友谊、进步的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胜利闭幕了。这次亚运史上规模空前的体育盛会,取得了今世人刮目相看的辉煌成绩。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们龙争虎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亚运史上的新纪录,有的项目逼近或超过了世界纪录。这充分说明,亚洲体育运动水平正在迅速提高。 由我国举办的这届亚运会的圆满成功,对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具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3,(36)
金秋9月,是北京最美好的季节。全国人民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运动会(北京赛区)于9月4日拉开了帷幕。这届全运会的意义非同一般。它不仅要检阅我国体育运动的水平和改革开放的成就,展示中华民族的风采,而且要展示我国举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组织能力和创造力,再一次表现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3.
纪兰 《瞭望》1994,(41)
编辑同志: 在日本广岛举行的第十二届亚运会是亚洲体坛的一大盛事,也是亚洲各国和地区运动员增进了解和友谊的良机。我们中国人民抱着极大的热情关注着这次盛会。然而,台湾当局和日本政府制造的李登辉、徐立德等台湾政要利用这次运动会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政治图谋,给亚运  相似文献   

14.
编者寄语     
《瞭望》1990,(19)
漫步北京街头,迎接亚运会的气氛越来越浓了,首都人民怀着期待和兴奋的心情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商店里,印有亚运会标记的玩具和其他纪念品在出售,广播里,“亚细亚的太阳”、“亚洲雄风”等歌声在回响,大街小巷,到处可以见到本届亚运会的吉祥物——盼盼的身影,亚运会工地上,更是一片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办好亚运会、为国增光彩”、“我为亚运做贡献”已经成为首都人民的心声,也正在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第11届亚运会的举办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本身  相似文献   

15.
本月22日至9月1日,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世纪世界体坛一次盛大的综合性大型运动赛事,也是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后首次举行的大型国际赛事。北京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中国有能力举办大型的世界性综合运动会吗?中国运动员在主场会有优异的表现吗?大运会标志着中国奏响了举办奥运会的序曲。  相似文献   

16.
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给体育事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我国竞技体育在世界重大比赛中捷报频传。1984年我国体育健儿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取得了15块金牌的好成绩。1986年在汉城举行的第10届亚运会上,又一举夺得金牌总数第一,超过了日本和南朝鲜,跃居亚洲体育强国的行列。去年在北京又成功地举办了第11届亚运会,并以183块金牌的优异成绩将亚洲其他国家远远甩在后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改革开放结出的丰硕果实,也凝聚着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把亚运会当作“中考”, 为雅典和北京奥运会这两 次“大考”锻炼队伍、培养新人的目的,中国参加第十四届釜山亚运会代表团的体育健儿们,在各自的参赛项目上奋力拼搏,捷报频传。涌现出了一批好苗子,赛出了一批好成绩。总体来看,在本届亚运会上,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基本保存优势,急需突破的项目取得突破,这使中国在亚洲体坛的“盟主”地位越来越巩固,“一枝独秀”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如果说亚洲体坛是一座不断发展夯实的金字塔,那么,中国这金字塔的“塔尖”已显露“疯长”的态势。透过釜山展望两年乃至六年后的奥运会,国人心中升起的是希望与期待。  相似文献   

18.
第六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简称“远南”运动会)将于1994年9月4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届时将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前来参加14个项目的比赛.中国将派出600多人组成的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参赛.首届远南运动会于1975年6月在日本大分县召开,以后又先后在澳大利亚、香港、印尼、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举行.北京向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的残疾人运动员伸出了友情的手,也向全世界发出了她的承诺:中国有能力举办任何形式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早在1989年9月20日,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在日本神户从第五届远南运动会组委会官员手中接过该运动会会旗.1991年5月4日,第六届远南运动会组委会在北京成立.全国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98,(52)
正如人们赛前所预期的那样,出征泰国曼谷第十三届亚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更像是去参加一次例行的加冕仪式:当12月20日第十三届亚运会降下帷幕之时,中国体育代表团以129枚金牌雄居各代表团之首,实现了亚运会上金牌和总分的“五连冠”。这再一次印证,中国在亚...  相似文献   

20.
2004年7月1日,广州成功获得了2010年第十六届亚运会举办权,这是继北京之后中国第二个获得亚运会举办权的城市。广州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感慨地说:"申亚的成功,意味着广州的体育事业又将翻开新的一页。"刘江南在担任体育局长之前,长期从事体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他提出的一些新论断在体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他说,体育工作要想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规律全面开创体育发展新路子。为此,国家体育总局总结推广了广州市体育局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