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侗族大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地区和鄂西一带的侗族,是一个喜乐善歌的民族。侗族大歌是侗族音乐的瑰宝,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它已走向世界,为国外听众所倾倒。侗族大歌也和其它侗族歌种一样,有自己的流行区域,侗族分南北两大方言,侗族大歌流行于南部方言侗族地区都柳江水系的黎平、榕江、从江三县的“九洞”、“六洞’、“千七”、“千三”、“二千九”以及与之毗邻的地区(包括广西三江侗  相似文献   

2.
到过侗乡的人,都喜欢把侗乡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这话一点不假。在侗乡,男女老少都爱歌善歌,能歌者倍受人们尊重。侗族民间歌曲极为丰富,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侗族民间合唱歌曲,一类是侗族民间单声部歌曲。侗族民间合唱歌曲,  相似文献   

3.
翻开从江的历史,这里曾是贵州最后一个通公路、通油路的县,全省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镇)——光辉乡也在从江。过去,只要说起从江县,人们往往和边远、闭塞、落后联系起来,这个距省城450公里的小县被人们戏称为“省尾”。今天,从江令人刮目相看。“养心圣地,神秘从江”,从江因小黄侗族大歌和岜沙抢手部落闻名,叫响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4.
侗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到过侗乡的人都喜欢把侗乡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在侗乡,年长的教歌,年轻的唱歌,年幼的学歌,成为民族的传统风尚;人们都以会唱歌为荣,善歌者受人称赞,歌师更是人们所敬佩。勤劳、勇敢、智慧的侗族人民,千百年来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特别是多声部的侗族大歌,不仅是侗族音乐艺术的珍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里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5.
正文字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但有很多民族,却只有语言而无文字。侗族便是这样的民族,他们没有文字,用唱歌的方式记录历史,装点生活。凡有鼓楼处,便能唱侗歌。而有鼓楼和侗歌的地方,则少不了牛腿琴。侗族有句谚语"饭养身、歌养心"。老人们唱叙事歌时用牛腿琴配乐,姑娘们唱琵琶歌时怀揣着侗家琵琶起舞,这曾经是侗族人的生活日常,天籁般的旋律滋养了侗族,而侗歌歌者、侗乐乐师和隐在侗寨的乐器工匠们,则用自己的手艺做"嫁衣",默默地  相似文献   

6.
何新莲 《当代广西》2008,(22):21-21
作为“民歌十年”的总结,“大地习歌·2008”着力创作独具民族特色的壮族大歌《父母恩情广》、苗族大歌《蝴蝶双飞跳坡场》、侗族大歌《侗族蝉歌》、瑶族大歌《蝴蝶歌》,这些原生态野味与现代时尚元素巧妙结合的民族歌舞,体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民歌,带着浓郁的异域风情,也给今年的民歌节增添了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7.
侗族的鼓楼对歌鼓楼对歌是侗族最主要的对歌形式。鼓楼对歌的双方是一个男歌队和一个女歌队。在鼓楼对歌有很多种情况,除了吃相思必须在鼓楼对歌外,节日的时候有客人来访,主人也都要留下客人。如果客人愿意,主人也要请客人到鼓楼对歌。如果客人来的是女歌队,主人则以男歌队与客  相似文献   

8.
日前,由中共从江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黔东南州歌舞团和县艺术团联手打造的大型非遗歌舞音画“养心圣地·神秘从江”首场国内巡回演出在山城重庆市文化剧场拉开帷幕。随着一曲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的响起,如清泉潺潺流淌,似山鸟婉转啁啾,观众如闻仙乐从天上阵阵飘来,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9.
张屿山  阳吉力 《当代广西》2006,(9):F0003-F0003
有歌的地方就有幸福。向往三江,就是因为那里有歌,让我们心仪已久的“侗族大歌”。侗族有史以来就喜欢聚集在一起,以这种形式歌唱生活,憧憬未来。“多耶”——侗语,是“踏歌而舞”的意思,亦是侗族大型集体舞,它以欢乐、友谊、安定、团结为永恒的主题,传达“平等、和谐、大同”的理想。旅途中总有太多的精彩。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东风村,我们“踏歌而行”的步伐被一个叫“石门冲”的生态旅游景区深情挽留。据景区负责人介绍,计划总投资400多万元的石门冲生态旅游景区,是三江侗族自治县2004年通过招商引资而兴建的又一个生态旅…  相似文献   

10.
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她的祖先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越人。侗族又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和宗教信仰的民族。绚丽多姿的侗族民歌,独具一格的侗族歌舞——“多耶”、“踩堂舞”,扣人心弦的侗族曲艺——琵琶歌,琅琅上口的侗族款词和“白话”组成了五彩缤纷的侗族艺苑。在信仰方面,  相似文献   

11.
处于湘、黔、桂三省交界的千里侗乡素有“歌海明珠” 之誉,侗族民歌以其丰富的内容、深沉的情感,含蓄的格调,绚烂的风姿,优美的旋律扣开了人们的心扉,深入侗族人民的心田,成为侗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侗族人民唱道:“唱得欢,有吃无吃歌不断”。“饿饭饿得眼昏花,还要唱首歌来调节胃肠”。侗族民歌与侗族人民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哪里有侗家,那里便有歌声。有首“老人歌”唱道。  相似文献   

12.
侗族大歌面临的真正危机,是现代文明的冲击致使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多声部纷杂的保护措施,并没有解决侗族大歌的保护问题;侗族北部方言区传统情歌以我为主融摄汉文化元素而创造的玩山歌,向我们显示了侗族大歌保护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侗族《玩山歌》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玩山歌》是侗族人民口头创作的一种情歌。分为《初相会》、《请坐歌》、《齐会歌》、《久伴歌》、《送别歌》、《苦情歌》、《失恋歌》、《逃婚歌》、《伴嫁歌》等等。从形式上看,多半是四句一首的;但有的为了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有几十甚至上百句为一首的。一般一句歌7个字,但也有9个、11个、13个字为一句的。它们从爱情的角度,真实地再现了侗族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表现了侗族人民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伦理观念,反映了他们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愤懑,对自己婚姻的强烈追求。侗族民间不少优秀的“玩山歌”经久不衰,至今唱传,实为民间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14.
《黄埔》2010,(4):64-64
2009年9月30日,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评委评价侗族大歌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 这山歌如同醇美甜香的土家米酒,令我们陶醉了。分享着歌中幸福美好的一刻,尤其是那一声“哟儿——喂”,先是悠长清亮地划过,继而铿锵有力地收声,真是发自土家人的肺腑啊! ▲ “哟儿——喂”,这是土家男女青年幽会结束时表示相爱、渴望再会的意思,也表示一首山歌结束和下一首山歌开始。  相似文献   

16.
到过侗乡的人,往往把侗乡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而梅林乡是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大歌的家乡,这里的男女老少,无论孩童还是老妇,开口能歌,因此梅林乡曾被自治区政府授予“广西艺术之乡”的称号。鸡年春节,这里的村村寨寨热闹非凡,笙歌阵阵,欢歌笑语,一派欢乐祥和的好景象——侗族踩歌堂侗族踩歌堂是侗族人民沿习千百年的传统大型文化活动,参加对象是村里所有未婚的女孩子和中青年男子(男子允许已婚),活动主场所在鼓楼坪,活动形式是大家穿起节日盛装,服装不单是男女有别,而且年龄亦有别,然后按男女老少不同的年龄段排好队。首先是入场式,就像  相似文献   

17.
侗族大歌(侗语称“嘎老”),是侗族的合唱歌曲的俗称。包括有一般大歌、声音大歌、童声大歌、叙事大歌等。它以其格调柔和、含蓄尾婉而优美典雅的抒情旋律与其协调和声的完美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领众和,分高、低声部合唱的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显示了我国民间音乐的色彩斑斓,打  相似文献   

18.
侗族大歌的内容与形式不仅与侗族的社会发展、社会习俗和人们的审美意识有关,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这是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承载体。无论从功能方面还是作用方面侗族大歌都是流行音乐代替不了的。所以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对西部民族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在侗族的古籍资料——侗款中,常会出现“jul hus jiv gal,ligoc langc jiv xeih”的语句。历来人们在翻译的时候,一般都把“jul hus jiv gal”译成“州府置歌”。 本文将对侗语“gal”字的汉义提出个人看法。 首先,谈谈侗族款词中出现这句话的背景。侗族款词,现已成为朗诵词一类的口头文学。但是,狭义的侗款就是侗法。在古代的侗族社会里,侗族款组织在执行侗法过程中,在需要对人犯处罚重款的情况下,要将其款项购卖一头牛来宰杀,将其肉切碎煮熟后,分送给款区内的各家各户,名之曰“散款肉”。但是,在散肉之前,首先要把牛的上腭和下腭都砍下来,  相似文献   

20.
张永文 《人大论坛》2010,(10):20-22
虎年阳春三月,侗乡万象更新,一个凝聚着黎平县52万人民群众共同心愿的重大决定、开创县级人大常委会“立法”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先河的“地方法规”——《黎平县侗族大歌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该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这为贵州省首个列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且享誉全球的侗族大歌贴上了“护身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