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纯朴 《犯罪研究》2014,(5):100-112
跨国拐卖人口犯罪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犯罪问题,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非法获利来源,被国际刑警组织称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犯罪”。欧洲,长期以来已经成为世界人口贩卖的最大目的地。跨国拐卖人口这种21世纪的奴役形式严重损害了受害人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尊严,严重地干扰了国际社会的正常社会秩序。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跨国拐卖人口对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尚属边缘问题时,欧盟就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并积极考虑遏制对策、开展具体实践。几十年来,打击跨国拐卖人口犯罪已成为欧盟人权战略的一个重要特征。欧盟致力于在国内和世界各地使用“3P”做法来打击跨国拐卖人口犯罪:起诉贩运者,保护受害者以及预防未来犯罪。在打击、预防跨国拐卖人口犯罪过程中务实高效,立法和机制建设也比较成熟。近些年来,我国急剧上升的拐卖人口犯罪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欧盟的做法为我国有效预防、依法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积极救助、妥善安置被拐卖受害人提供了样板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了“拐卖人口罪”,但是对于那些购买、收留人口的行为,却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这样,不仅使人贩子容易找到卖人的“市场”,而且容易得到非法庇护,为拐卖人口罪的营利目的得以实现,提供了最终的条件和保障.因此,笔者认为,在当前拐卖人口活动猖撅、公检法机关严厉打击拐卖人口犯罪分子的形势下,在我国刑法中及时增设“购留人口罪”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此罪作以阐述:(一)购留人口罪与拐卖人口罪的区别购留人口罪与拐卖人口罪在犯罪客体、犯罪的主体,以及所侵害的对象都是一致的,但二者仍有本质的不同.第一,表现在  相似文献   

3.
收买人口与拐卖人口行为是一对对偶性行为。在我国刑法中,有将拐卖人口行为作为犯罪的规定,而对收买人口行为没有作为犯罪规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收买人口行为的社会危害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该行为不但与拐卖人口行为一样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而且,也是拐卖人口犯罪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他为拐卖人口的犯罪分子提供了“销路”  相似文献   

4.
拐卖人口犯罪情况复杂,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互相交错,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难以区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拐卖人口犯罪分子的从重从快打击,这与当前拐卖人口犯罪猖獗有一定关系,因此,本文仅就拐卖人口案件的几个疑难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怎样看待被害人的意志拐卖人口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用欺骗、胁迫等手段,拐骗出卖人口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因此,行为人是否违背被害人的意志,是区别是否构成拐卖人口罪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遏制拐卖人口犯罪之我见张一宁1991年9月1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的斗争被提上重要日程。拐卖人口犯罪从70年代后期逐步蔓延,到80年代进而...  相似文献   

6.
拐卖人口罪亟待明确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拐卖人口是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破坏他人家庭幸福,扰乱社会秩序的严重犯罪.这种犯罪情况错综复杂,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加上我国刑事法律对这方面的规定比较原则,因而常常使司法人员难以区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拐卖人口犯罪分子的从快打击.鉴于此,本文拟对拐卖人口罪亟待明确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违背被害人意志是否为构成本罪的前提条件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当前办理拐卖人口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以下简称《解答》)中规定,拐卖人口罪是以欺骗、利诱、胁迫等手段,拐骗出卖人口的行为.据此似乎得出,行为人的拐卖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拐卖人口犯罪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犯罪手段也越来越狡猾多样。有的犯罪行为从表面上看,与刑法规定的拐卖人口罪的特征,似乎缺少“拐”的要件,出现了所谓“只卖不拐”的问题。我认为,首先应当明确刑法规定的拐卖人口罪的基本特征,并据此分析犯罪分子拐卖人口的犯罪活动是否符合这个特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拐卖人口犯罪已被列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予以从重打击。但是,目前法学界和执法人员对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和两院一部《关于当前办理拐卖人口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的理解不尽一致,在拐卖人口罪的认定上产生了不同认识,影响了对这类犯罪的正确审理。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以及如何认定几种拐卖人口的新情况的性质,阐述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9.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现状云南省地处边疆,少数民族众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从80年代以来,一直是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重灾区,是全国几个重点的“拐出地”之一。近年来,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在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妇联、民政等部门的配合下,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各项侦防措施,进一步加大对拐卖人口犯罪的打击力度,在惩治罪犯、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1995年至2000年,全省共破获拐卖人口案件3983起,抓获人贩子8565名,查获拐卖人口犯罪团伙969个,团伙成员3847人,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8841名,一批罪行严重的人贩子被处以死刑、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严  相似文献   

10.
拐卖人口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严重犯罪。这种犯罪不但侵害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和正当权益,而且直接破坏了婚姻家庭的幸福与社会安宁,使许多受害者造成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惨结果。在犯罪活动猖撅的地方,治安混乱,风气败坏,人民不能安居乐业,广大群众对此深恶痛绝。拐卖人口的犯罪行为是社会主义制度所绝对不能容许的。必须坚决给予打击。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惩治拐卖人口犯罪的刑法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具体分析了我国刑事法律中有关拐卖人口犯罪的立法轨迹 ,从而指出了我国现行刑法中的不足之处。笔者建议 ,在刑法中重新设立“拐卖人口罪” ,并将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作为从重情节归入拐卖人口罪中  相似文献   

12.
当前,拐卖人口案件出现了一些比较复杂的新情况,给定罪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试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 全面理解、正确掌握拐卖人口的犯罪特征。凡以非法牟利为目的,采用利诱、欺骗、胁迫等手段,把人当成“商品”出卖的行为即构成拐卖人口罪。有种观点认为,是否具备非法牟利的目的不是拐卖人口罪的必备要件,只要把人当成“商品”而买或卖即构成拐卖人口罪,对那些明知是被拐骗的妇女而收买为妻的亦应定拐卖人口罪。笔者认为不可,因为拐卖人口的本身追求的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贩卖人口犯罪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美国政府的敦促下,澳门开始重视其境内的贩卖人口犯罪问题,并于2008年通过了《打击贩卖人口犯罪》法律.将澳门《打击贩卖人口犯罪》法律与《联合国打击人口贩运议定书》进行比对,可以看出澳门打击贩卖人口犯罪的本地立法完全体现了国际法“追诉贩运者、保护被害人、预防犯罪”的宗旨要义,是列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但起诉率低、入罪率低的司法现实却警示着澳门地区在打击贩卖的进程中仍然任重而道远.通过进一步完善《打击贩卖人口犯罪》法律,加大执法力度,促进官方与民间实体合作,推动警民合作等努力,澳门的反贩卖行动应该会取得更加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一、拐卖人口罪的犯罪构成拐卖人口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用欺骗、利诱等手段将他人卖给第三者的行为。拐卖人口的犯罪,一般具备以下特征: (一)在客观上要有“拐”的行为,即具有使用欺骗、威胁,利诱或强制等手段,将他人拐骗卖给第三者的行为,这是构成拐卖人口罪的主要条件。从各地查获人贩子的情况来看,犯罪分子为了拐卖人口牟利,交叉使用了欺骗、煽惑、引诱、威胁等  相似文献   

15.
刑法第141条规定:拐卖人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中,又补充规定:“拐卖人口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拐卖人口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在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以上处刑,直至判处死刑.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1万元以下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井处1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上规定是同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作斗争的强有力的法律武器,我们应正确理解和掌握它,以准确有力打击拐卖人口的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拐卖儿童、妇女犯罪活动在不少地方发展蔓延,为有效预防、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积极救助、妥善处置被拐卖受害人,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警方在严厉打击的同时,也提醒公众及时识别身边的拐卖犯罪。在此,警方列举了几类应对拐卖人口犯罪的常识。如何防止自己被拐卖?找工作应到正规的中介机构,通过合法的途径;不要轻信非法小报和随处张贴的招聘广告。不要轻信以介绍工作、帮忙找住处、代替你的亲友接站等理由,跟不熟悉的人到陌生的地方去。  相似文献   

17.
流窜犯罪是根据犯罪活动的客观形式划分的,是公安、司法部门的习惯用语。它不是单一的犯罪,也不是具体的罪名。它多数是盗窃犯罪,也有抢劫、抢夺、强奸、杀人、诈骗、拐卖人口、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招谣撞骗等犯罪。厉打击动刑事犯罪活动以来,公安、司法部门对流窜犯罪活动进行过严厉打击,取得很大成绩,但流窜犯罪活流仍很突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不少大案要案是流窜犯  相似文献   

18.
西林县地处云贵高原余脉的尾部,位于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属于广西版图的最西端,被喻为“广西的西大门”。然而,西林县也是我国西南地区通往东部沿海的一个重要交通要隘。一直以来,人贩子都把西林视为贩卖人口的“黄金通道”。所以,作为这一方维护社会稳定力量的西林县公安局长期在此肩负着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的神圣使命!本文将通过下列真实的案例,向广大读者展示2009年1至8月,西林警方“打拐”的战果。  相似文献   

19.
<正> 新中国建立后,拐卖人口犯罪曾一度消声匿迹。四川从70年代起,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拐卖人口犯罪又死灰复燃,其蔓延之迅速,危害之严重,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同这类犯罪作斗争,预防和减少这类犯罪,笔者在对万县、绵阳等地、市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审判实践中掌握的情况,就近年来四川省拐卖人口犯罪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拐卖人口和拐骗儿童的犯罪活动十分猖獗,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破坏了他人的幸福家庭,败坏了社会风气,危害了社会治安。这类犯罪活动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的边远山区尤为突出。在被拐卖和拐骗的人口中,多数是十五至二十五岁的女青年,但也有四十岁以上的妇女和未过满月的婴儿,甚至还有在校读书的学生。虽然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对“拐卖人口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拐卖人口情节特别严重”的犯罪分子,提高了法定刑,规定对他们可以在刑罚规定的最高刑以上处刑,直至判处死刑。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日益严重的买卖人口的市场。这里原因很多,我们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关部门不仅对拐卖和拐骗人口的犯罪分子打击不力,而且往往不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