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50年代到80年代初,我国大陆根本就没有黑社会犯罪,更不会有黑社会的存在。但是当时的立法者也没有预料到,在以后短短的二十年中,中国黑社会性质刑事犯罪的形势会发展得如此迅猛。改革开放的春风带来了社会的深刻变革,使得人们物质生活不断繁荣昌盛,同时境外黑社会组织渗透,境内诱发犯罪的因素大量增加,有组织犯罪急剧增多,一些犯罪组织向黑社会性质发展,演变。在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2.
黑社会性质组织有四个特征 ,即组织结构特征、经济实力特征、行为特征及地域与情节特征 ;针对现行刑法第 2 94条立法之缺陷 ,特建议 :一、界定黑社会 (性质 )概念 ,方便司法 ;二、进一步严密刑事法网 ,增设有关新罪 ,对现有罪名罪状予以补充修改 ;三、提高现行刑法中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定刑 ,增设没收财产刑 ;四、刑法总则增加规定“黑社会组织犯罪不得适用缓刑”。 相似文献
3.
4.
关于惩治黑社会组织犯罪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黑社会”为外来语,即英语Under—world Society,直译为“地下社会”,主要指秘密从事卖淫、盗窃等非法活动的社会集团。在国际社会中,包括联合国预防与控制犯罪机构的官方文件中,均视有组织犯罪为黑社会犯罪。……但一般的观点认为,黑社会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最为典型的一种形态。黑社会犯罪是一种犯罪现象还是一种犯罪形式或者是一个准确的法律概念,至今并未形成人们的共识。我们认为,黑社会组织是指三人以上不特定多数人,以获取非法的经济、政治利益为目的,用犯罪的手段,按照企业化或帮会等方式组成的犯罪组织。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有日益明显之势,给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危害。必须针对其组织性、连续性与渐变性、渗透扩张性等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严厉打击。 相似文献
6.
黑社会性质犯罪 ,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严峻社会问题。近年来 ,黑社会性质犯罪在我国呈现出日趋泛滥的态势 ,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秩序和生产生活秩序。作为一种有组织犯罪 ,黑社会性质犯罪不仅具有独特的行为特征 ,其防范对策和控制方略与其他一般团伙犯罪也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7.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社会危害性巨大,严重危害着社会治安稳定,是当今世界各国重点防范与打击的对象。本文通过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形成的社会心理原因和其中不同成员的心理特点,提出了对组织成员强化打击,分化瓦解的心理打击对策。 相似文献
8.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社会危害性巨大,严重危害着社会治安稳定,是当今世界各国重点防范与打击的对象。本文通过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形成的社会心理原因和其中不同成员的心理特点,提出了对组织成员强化打击,分化瓦解的心理打击对策。 相似文献
9.
胡江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12(1):121-127
黑社会(性质)组织本身就是一个亚文化群,其犯罪行为背后具有相应的亚文化特征。旧中国黑社会犯罪的亚文化特征以传统礼教为基础,通过各种形式的载体表现出来,起到聚集组织力量的作用。当前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除了具备旧中国黑社会犯罪的一些亚文化特征之外,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追求经济利益、积极寻求“保护伞”并逐步向政治领域渗透。为有效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我国的蔓延,有必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消除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0.
因深化改革已到关键时期,上海作为金融改革的重要地区务必保证社会安定,杜绝涉黑犯罪组织.本文通过对2001至2011十年间上海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后,探讨出英特点及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模仿黑社会犯罪的特点及其成因探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模仿黑社会犯罪已成为时下社会问题的一大难点。从发展轨迹来看,其演变过程具有由劣到恶、由恶变黑的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特点,其成员属于易犯罪未成年人群体;从思想意识来看,形成了一种反社会的有着独特的价值观念、文化心理、行为方式的亚文化现象;从组织形态来看,以黑恶犯罪活动所得为主要经济来源,具有顽固的团伙性和职业性;从犯罪手段来看,以武力为后盾,主观恶性强,具有凶残性和佘开性。生理早熟和心理素质滞后的矛盾、家庭教育的偏差和家庭环境不良、学校教书与育人脱节、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是未成年人模仿黑社会犯罪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2.
广东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类型主要有境内衍生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和境外渗透的黑社会性质犯罪。黑社会性质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高级形态,也是广东目前各种犯罪活动中危害最大的一种恶性犯罪,应采取加强社会宏观防控、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有力的打击措施、加强涉外合作等对策,有效地控制黑社会性质犯罪。 相似文献
13.
证据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关于在诉讼中规范证据资格、证据收集和审查判断,以及司法证明活动的规则体系。证据制度是内地诉讼制度中亟待完善的部分。我国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在法律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分别秉承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大陆法系职权主义与混合折衷主义诉讼制度之精华,形成了各具特色且较为完善的刑事证据制度。对两岸四地的若干刑事证据规则和刑事证据证明制度进行比较分析,为内地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了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内地与港澳对一国两制下司法协助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和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的历史性转折,内地和港、澳、台四地间的司法协助成效显著。尤其是近年来,两岸签署了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一系列协议,四地间经济、文化等交流日趋紧密,涉及司法协助的案件整体上增长势头明显,数量上远超国际司法协助案件。2012年人民法院办理涉港文书送达司法协助案件1515件,涉澳文书送达和调查取证司法协助案件81件,较2008年分别上升了38.5%和72.3%。2009年6月25日两岸司法互助协议生效后,当年人民法院办理的两岸司法协助案件数量即突破1000件,此后每年都在6000件以上。四地间司法协助工作的全面开展,既有利于区际司法合作的深入推进,也为四地的融合和经贸关系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动力。本期特选取温嘉明律师关于四地间司法协助制度的文章,梳理区际司法协助的法律基础和发展历程,研讨其取得的成就及尚存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当前广东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广东一些地区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屡禁不绝,愈演愈烈.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是一种十分野蛮的犯罪活动,它严重侵害了妇女儿童最基本的人身权利,极大地危害了社会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本文通过分析其犯罪特点及原因,进一步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姜敏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12(4):110-118
重庆系列涉黑案表明,涉黑类犯罪的参与主体大多是农民、无业人员、社会其他闲散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从犯罪原因来看,这一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当前经济体制的转轨、犯罪亚文化的影响、社会对某些方面的控制弱化、社会部分成员思想、价值追求和心理的变化以及反黑配套法律的缺陷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从根本上惩治和预防此类人员实施涉黑违法犯罪,达到长效治理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依靠刑事法律就能解决的。要彻底扫除这种犯罪,必须针对其犯罪特征,找出犯罪原因以对症下药。就参与犯罪的主体来看,要真正根除这种些人犯罪的可能性,迫切需要大力传播优良文化,引导此类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受国际毒潮的渗透和影响,我国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来势凶猛、发展迅速,社会危害日显突出新型毒品制贩犯罪活动呈现出国际化、现代化等特征。造成新型毒品日益严重的原因主要是制造新型毒品的原材料易购、制造工艺简单、新型毒品的科技含量日益加强,而娱乐场所为新型毒品犯罪提供了理想的温床。对此,应广泛深入的发动群众,拓展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依法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加快科技强警的步伐,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Global Crime》2013,14(2):151-175
Based upon collected crime statistics, this paper provides a sketch of China's criminal underworld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and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its current state. Through examining the organised criminal groups, it also assesses the hardcore of China's criminal underworld — the mafia-style criminal syndicates and their greater base — the underworld society. It argues that a challenge from the criminal underworld has increasingly posed a serious threat to Chinese society. It also provides explanations for the recent resurgence of the criminal underworld in China through a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science — placing emphasis on the state-failure factors. 相似文献
20.
经济政策实施和经济管理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现有的法律、法规又相对滞后于现实,前瞻性不足,给经济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也决定经济犯罪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依然很活跃,打击和预防的任务依然很繁重。本文着重对汕头经济特区经济犯罪的特点和存在原因进行剖析,作出一般推测和预见,提出预防和综合治理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