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亚军  徐曼 《学习论坛》2023,(4):108-115
自我革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总结出对历史周期率之问的第二个回答,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党治国、执政理政的智慧结晶。自我革命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理,充分依归于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符合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在哲学层面,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实践逻辑与认识逻辑的互动呈现,一方面,以认识论指导实践,不断突破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跨越,深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另一方面,以实践彰显认识,将管党治党的实践经验升华为执政规律认识。就思维方法和价值旨归而言,辩证思维和人民立场始终贯穿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尺度、群众路线为方法,在否定之否定和对立统一中深化自我革命理论、深入自我革命实践。自我革命的实践表征主要为以反腐行动坚守执政底线、以制度治党科学配置权力、以民主监督有效规约权力,既包括中国共产党改造对象性世界的实践活动,也包括“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主体力量自我增强的实践活动。自我革命在理论与实践耦合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是解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重要密钥。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明确强调了自我革命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坚守初心使命的极端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原动力、坚守初心使命的内驱力、引领社会革命的牵引力,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自我革命的内生动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持之以恒开展自我革命,积累了宝贵经验,如善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导自我革命;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中推进自我革命;坚持人民至上,在坚守党的人民性底色中推进自我革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开展自我革命;积极探索各种党建形式,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自我革命等。昨日之史、今日之鉴,我们要善于从以往自我革命的成功实践中汲取智慧力量,继续努力探究新征程上的自我革命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研究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对新时代进一步坚持自我革命、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逻辑源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观、唯物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忧患、自省、革新的思想。历史逻辑蕴藏在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中。实践逻辑体现为坚持人民至上是自我革命的力量来源,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是自我革命的内在动力,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自我革命的重要目标,自我革命是引领社会革命的必然要求。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将“三个务必”作为自我革命的永恒课题。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概括,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中同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潮不断斗争,从而逐步丰富和发展的哲学成果。毛泽东哲学思想包括以实事求是为主要内容的辩证唯物论;以实践观点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群众路线为主要内容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系统的、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实践的哲学。它为无产阶…  相似文献   

5.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创造奇迹的关键“密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大的战略定力继续推进和加强自我革命。其中,古人智慧和党的探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和加强自我革命的历史之基,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是理论之源,党和国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则是实践之需。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21,(10)
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与根基,其思想伟力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之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根本改变了哲学与时代、与实践、与革命、与人民的关系。学哲学用哲学是党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培育的好传统,贯穿于我们党百年历史,是党的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因此,新时代要坚持发扬学哲学用哲学的好传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继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相似文献   

7.
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起来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坚持自我革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进行自我批判、自我突破,从而实现自我超越。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更应该学好、用好、把握好“坚持自我革命”这个有力武器,把自身建设成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价值意蕴的视角来看,坚持自我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必然选择,是确保党领导核心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不竭动力。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的价值意蕴,才能更好促进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研究与运用。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增强了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分析中国实际情况的能力,提高了全党的理论水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指导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9.
杨超 《前线》2023,(4):33-36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推动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行进在强起来的新时代。“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的集中表达。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  相似文献   

10.
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和实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助尧 《探索》2000,4(2):4-7
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取得了划时代的意义,首先是因为它有一种科学的划时代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首先因为它的哲学思维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劳动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新派别”。本文即是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解读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一种尝试。着重论述了实践观点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在实践中开创新局面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实质,是它革命的基本社会功能;探讨了这种思维方式在邓小平哲学思想中是如何展现的;论证了掌握邓小平的这种哲学思维方式是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思想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注重知识传授,未能传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核心关注点应在于:“教”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性和精神实质的实践思维方式;“育”出“像马克思那样思考”的受教育者。基于此,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升华,就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弘扬和贯彻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以彰显本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  相似文献   

12.
“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等重大命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有力拓展了“革命”范畴的思想内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观。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革命”范畴的思想意涵,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观,对于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渊源,增强践行初心使命的思想自觉,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具有一定的思想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明 《党建》2023,(9):26-29
<正>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范式的确立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完成。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断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出发,形成了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内的重要思想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实践智慧,同时紧密结合新时代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哲学思维、哲学立论和哲学创新见长的无产阶级政党.经过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承接,中国共产党在学习、接受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经过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哲学总结与概括,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传统,并且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哲学体系.正是依靠这一哲学武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5.
“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论断。从第一次结合到第二次结合、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逻辑进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拓展深化。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则和中华文化的思想资源使得“结合”成为必要和必然,中国共产党人守正创新的品质又促使“结合”成为可能。实践中,必须厘清“两个结合”的要素环节,运用好主要经验,并上升为规律性遵循。  相似文献   

16.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几乎所有的哲学教科书都只讲了五对,其中之一就是“必然和偶然”,或“必然性和偶然性”。《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还提到“必然与自由”。1982年春,我在哲学上提出“一分为三”、“三分法”、“立体思维”,尔后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立...  相似文献   

17.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唯物辩证法坚信事物都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全部思想,都贯穿着发展观,渗透着发展精神。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努力,就是运用这个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事物。《路德维希&#183;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晚年的一部成熟著作,概括了马恩一生哲学方面的伟大成果。在此书中,恩格斯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革命变革,论述了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具有高度的方法论自觉,生动体现为: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认识与实践相统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方法论原理;自觉吸收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创新意识、整体观念、辩证思维等方法论精华;自觉传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凝练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调查研究等特色方法论;自觉推动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两个结合”、守正创新、以时代课题为驱动等方法论创新。由此,中国共产党自觉构建了布局新时代发展战略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张英 《奋斗》2014,(3):52-54
正《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是阐述唯物辩证法,特别是阐述它的实质和核心即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著作。其论述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知”与“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知行之辩”亦是哲学史上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认识论领域长期论争的一个焦点。毛泽东在批判总结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知行问题的各种观点及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引入其认识论,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地解决了知行关系这一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重大难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